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趼人的写情小说在晚清小说史上独树一帜,其对传统道德的呼唤,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对吴趼人道德救世梦想在其写情小说理论及创作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其小说理论中其对情与理的阐释,创作中创作手段的运用,无不显示出吴趼人传统道德文化观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江淹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生经历和个人思想性格的原因江淹的赋作突现了以哀取胜的特色,无论从作品的主题还是抒发的情感都体现了这一特色,这样的特点正是魏晋文学重抒情的重要表现,故而江淹的作品在上承元嘉下启永明的文学历程上抒写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戴震在其思考中表达了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的反抗以及对个体生命深切的关怀,本文试图通过对"以情挈情"的分析,去感受与揭示处于"前近代"中的儒者在面对道德上自我主宰与政治上个人绝对不受侵犯的纠缠时所作的应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美学中“物哀”的粗略分析和对川端康成重要作品的基本分析,初步探讨“物哀”对川端的影响以及川端对“物哀”的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哀牢区域本无汉族。先秦时期,我国内地汉族先民开始移民到哀牢区域,于汉晋时期哀牢区域出现汉族移民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汉族移民以政治落籍移民、战争落籍移民和工商业落籍移民为最多。  相似文献   

6.
陆机诗文的"情"是由"雅"来规范的以儒家思想为根本的一己深情。"诗缘情"理论的关键在于诗人的情感是否是自己自发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没有中国文学那么久远,在思想上的认识也不是像西方那样前卫。但是日本文学有着自己兼收并容的特点,在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中独树一帜。日本文学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其独特的美感。在日本文学的各个方面广泛地闪耀着"物哀"的影子,"物哀"显然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美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为载体,阐述了"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希望对正确认识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以情优教的具体实施却不尽如人意.通过以情优教的四个原则的论述,进一步探讨情感因情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情优教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在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中以增强情感智力为目标来发挥其优化教学的作用;在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中将情感作为手段来发挥其优化教学的作用。集中整合是基于两年制高职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而采取的办学策略。第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第二要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整合。并提出以"诚"和"爱"构建情知并茂的教学新格局,深度发挥教学潜力,促进21世纪教育全面和谐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耿德铭先生的专著《哀牢文化论》入选《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且已于近期出版.该书为耿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运用详实的文献、考古和其它史料深入对验研究,将古老神秘的哀牢王国系统、形象地展现出来,对推动哀牢文化暨云南民族历史研究具有拓荒与奠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哀牢是滇西南地区一个巨大且庞杂的族群.保山是中国历史上永昌郡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昌宁地处永昌、顺宁两郡之间,应属古哀牢国范围,而在此地发掘出的昌宁大甸山古墓群,从时间与空间上看推测属于哀牢文化遗址.关于哀牢的族属问题,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是哀牢地区考古及对哀牢文化研究的重要实证材料,是研究哀牢文明起源发展的基本实物凭据,拟从现有资料出发,尝试进一步揭开哀牢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与“诗缘情”——古文论笔札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典》中“诗言志”的命题,应当是战国史官对前代观点和理论命题的追记。“诗言志”说中的“志”,其原初内涵应包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后来,受“政教”观念的影响,才每每被解释为与“政教”相关、并符合其要求的思想或情感。“诗缘情”从“诗言志”而来,二者相客而非时立关系。但是,也不能认为“诗缘情”等于“诗言志”。“诗缘情”说既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诗言志”的原初内涵;更在“诗言志”说的基础上,使文学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13.
钱征 《职大学报》2012,(1):35+76-35,76
周笃文先生认为:"如果说河南新郑的溱洧合流处是国风的摇蓝,湖南汨罗江是伟大骚人的栖息之所,那么安徽的陵阳则是中华诗国另一方圣地。特别是《哀郢》提到的陵阳,关系屈原晚年行踪,意义尤为重大"。[1]周笃文先生的看法,我是赞同的。在池州市境内,最古老的地名,头一个就是"陵阳"。"陵阳"这个地名,出现在屈原自叙的《哀郢》里,标志着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语言输入、深度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以读促写可以帮助学生储备常用语言形式并在输出时提取语言形式,进而提高写作时对组织结构的把握,培养批判性思维。结合民族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侧重英汉对比、重视基础训练、仿写句子段落、强化文化导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独立探索并建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系是民族文化资源异常富集的区域 ,这里蕴藏有大量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山水的秀色、自然的雄浑和天地的大美 ,在哀牢山系都有集中体现。梯田景观既是哀牢山系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人文景观 ,也是人类农耕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奇葩。雄峰巍峨的自然山水、凌霄仙境的梯田景观、沧桑古朴的蘑菇山寨以及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 ,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哀牢大山梯田景观审美的主要对象 ,堪称世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有关每项基本技能的研究不胜枚举。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说、写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依然是当务之急。本文尝试利用Free talk,结合过程教学法,探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即说写结合,以说促写,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以期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是美国南部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通过刻画主人公艾米丽这位昔日"南方淑女"的人生悲剧,见证了南方贵族制度的衰亡,社会习俗的变迁,新旧文化的碰撞,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物哀情怀.本文将带领读者去品味这种物哀,感悟福克纳那种喜与泪、爱与恨、悲与美交织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8.
梅尧臣诗歌的艺术个性是老健古硬,体现在取材上就是广泛散漫,于物无所不收,于境无所不取.在审美上以丑为美,不仅取平面静态的丑怪之物入诗,还取凶险狞恶的动态场景入境;与前人相比,前人不大写的俗恶之事,他偏写而且多写;前人写事物的美的一面,他则写事物的丑的一面.在炼意上则以故为新,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前人旧题的创新与超越上,还体...  相似文献   

19.
关于哀牢王国的主体民族问题,明代董难《百濮考》问世以来,争论不断。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国内外的实地考察,认为泰缅边境的克伦人就是哀牢人的后裔。克伦人与史载的哀牢人习俗都具羌濮和越人的特征,故可推断哀牢主族应为濮越融合的僚人,即“鸠僚”。  相似文献   

20.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在云南古代史上占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研究辩析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的关系,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哀牢国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