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现有合作创新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强调了合作创新的不完全契约本质。基于不完全契约框架,分析指出,控制权配置是影响合作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融资契约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还会影响到利益的分配(即控制权的配置),进而提出了将融资契约选择与控制权配置相结合分析合作创新这一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平滑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融资契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采用高科技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绿色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并检验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政府补贴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中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融资契约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差异化影响及动态性特征,即债权融资仅在成长期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股权融资在企业成熟期和蜕变期均表现出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关系;政府补贴对蜕变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却在企业成熟期呈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具有阶段性及契约异质性的信号传递作用,该作用仅对成长期债权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对融资契约实施最优动态配置,以实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平滑.  相似文献   

3.
PPP模式下,公私双方控制权的合理配置与合作效率密切相关。针对PPP合作过程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能力差异性、目标差异性以及水利基础设施不确定性大的特点,结合不完全契约理论建立激励约束视角下水利PPP项目剩余控制权的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私人部门的投资额度、股权比例、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公共部门的协调、监管、社会收益期望值等因素与剩余控制权配置比例的关系,进而提出一系列基于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的激励约束方案。为PPP模式下公私双方的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完善和补充PPP模式契约机制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一个企业融资的不完备契约模型,分析了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下企业控制权安排对经营管理者努力激励的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企业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单独利用股权融资或债权融资都有可能降低经营管理者的努力水平;提高经营管理者努力水平的融资安排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举,并且,为避免两种融资方式并存下企业控制权配置可能带来的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必须设计一个有效的企业控制权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在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的框架内,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基于附属公司或银行的创业投资机构(长期投资家)与独立的投资机构(短期投资家)在投资金额、增值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引入企业家事前努力水平、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构建了两类投资家下创业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研究如何设计短期与长期投资家下的创业投资契约,确定企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表明:当企业家选择长期投资家,不论企业家或投资家谁拥有控制权,均可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当企业家选择短期投资家,由企业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  相似文献   

6.
将企业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企业融资的行为中,由于企业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也有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市场不完全性因素,因此也会产生企业融资中的代理成本.本文主要综述了企业融资中代理成本的相关定义、模型和具体表现,并对企业理论和企业融资理论中的代理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和融资中的代理成本作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融资契约风险的类型、融资契约风险分担机制的发展过程和股权契约的风险分担机制的优越性,认为从风险分担机制的角度股权契约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处于基础地位,以期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融资契约风险的类型、融资契约风险分担机制的发展过程和股权契约的风险分担机制的优越性,认为从风险分担机制的角度股权契约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处于基础地位,以期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企业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企业融资的行为中,由于企业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也有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市场不完全性因素,因此也会产生企业融资中的代理成本。本文主要综述了企业融资中代理成本的相关定义、模型和具体表现,并对企业理论和企业融资理论中的代理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和融资中的代理成本作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深市210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国有上市公司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况与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国有上市公司中,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成长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执行董事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负相关,相对而言影响传统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控制权;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总经理与董事长交叉任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绩效高度正相关,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剩余索取权.因此,国有传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董事会结构,适度减少董事会中执行董事的比例;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适当扩大企业经营者参与剩余索取权分享的比例,建立健全股权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时代的需求具有个性化、多触点、交互式、动态化的特征,传统的科层组织难以与用户进行零距离交互,做出快速反应。链群合约是由海尔首创的,在物联网时代以快速满足用户体验迭代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第一的全新激励约束机制。链群合约颠覆了传统的企业与市场分工模式,对传统的企业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通过对海尔链群合约进行理论分析和案例解剖,揭示了合约执行内部化带来效率提升,以及合约不完全性带来的机会成本及其治理原理,分析了剩余索取权在链群中动态优化配置的重要性。研究以海尔链群合约的管理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企业与市场更复杂的联结形态,并指出了创新不确定性与链群合约效率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互套牢的创业企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在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的框架内,从缓解企业家与投资家相互套牢问题的角度,在扩展企业家风险偏好、假设企业状态变量不可证实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企业家事前努力水平、企业家与投资家讨价还价能力、企业中期绩效信号、投资家投资额、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建立了创业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控制权配置方式下的双方收益与企业价值,确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表明:相机控制与投资家控制交替实现控制权最优配置;当企业家讨价还价能力较强时,或较弱时,如果绩效信号较低,投资家控制最优,企业价值不会随之变化;当企业家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并低于临界值,如果绩效信号较高,相机控制最优,反之投资家控制最优,企业价值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丁川  李爱民 《科研管理》2020,41(5):213-230
企业家(EN)的努力对项目的现金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EN的努力分为:质量努力和管理努力,并研究了三种控制权安排(EN控制、投资家控制和条件控制)中的合同设计问题。通过建模分析研究表明:(1)EN拥有控制权的合同很难达到社会有效率,出让部分控制权的条件控制权安排总是社会有效率的,出让全部控制权虽然不能保证社会有效率,却大大扩大了融资范围;(2)再谈判虽然能保证EN控制事前、事后有效率,但再谈判不总是可行的,而且再谈判成本也会造成效率流失;(3)股权分配虽然能解决风险投资家(VC)控制下的事后无效率,但这以牺牲事前效率为代价;(4)VC拥有控制权时,如果VC获得的支付大于好状态下的清算值,那么合同是社会有效率的,如果VC获得的支付不大于好状态下的清算值,那么合同事前激励为零,事后无效率,最终项目必然清算;(5)VC的保留效用会影响控制权的安排,如果VC的保留效用高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VC拥有控制权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当VC的保留效用低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并且再谈判成本趋近于0时,EN拥有控制权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当VC的保留效用低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如果再谈判成本不是无穷小量,则条件控制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采用数值分析,寻求能使VC和EN达到次优努力水平的控制权配置类型及其激励机制。结论显示,通常情况下以企业业绩为信号的相机控制是最优的,当且仅当VC和EN之间谈判力悬殊时由谈判力弱的一方控制是最优的。研究结论验证了风险投资中广泛采用相机控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R&D outsourcing is often conducted during the early, market-distant stages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 However, the main obstacle to this potentially efficient interfirm specialization is the high danger of moral hazard. Most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 fail to control that type of opportunism becaus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even ex post. In the theory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this problem is mitigated by assigning the control rights to the supplier. To date, empirical studies have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interfirm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rol rights. However, we do not know yet which concrete control right is crucial with regard to supplier opportunism, which is the decisive dependent variable. Our study addresses this research gap. For the first time, we extend the empirical focus from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firm alliances to a cross-industry sample of 113 collaboration cases. The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acts that ex ante assign patent ownership rights to the supplier. The findings are also relevant for management practice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practitioners do not use this contract type yet, although there is no sign of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16.
策略模糊的最优契约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武  缪柏其  方世建 《预测》2003,22(4):56-61
契约是交易双方行动博弈选择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静态以及动态条件下的策略模糊加以分析,认为同时行动的静态缔约行为,委托--代理双方缔结完全契约最优;在具有相互依存性的动态契约中,当双方的策略互补时,缔结完全契约最优,而策略替代时,缔结不完全契约通常最优。  相似文献   

17.
徐细雄  刘星  杨卓 《科研管理》2011,32(4):128-135
控制权配置是影响风险投资合约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控制权理论发展演进为脉络,介绍了国外风险投资合约设计中控制权配置的经典模型及经验证据,主要包括控制权静态配置模型、控制权相机但离散转移模型、控制权相机且连续转移模型等,并对各模型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了简要评述。最后,论文还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 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文章在扩展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段股权融资、控制权收益以及风险投资家监督成本、风险规避成本与战略性收益等变量,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将Tirole(2001)企业融资模型扩展为两期动态过程。基于分段融资的信息发现过程建立两阶段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分析初始阶段与中期信号显示阶段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企业的非货币收益、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度与战略性收益等因素对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结论,为有关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治理已有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