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新兴信息技术的结合势必产生令人欣慰的成果。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发布、传播的平台,既是各种观点的集散地,也是各类语言的后花园,将微博引入中学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接近微博,使用微博,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材储备及语言运用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实践出发,对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微博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周晨 《语文天地》2014,(12):56-57
2009年,微博风靡全球,发展至今,已成为年轻人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交流方式之一,同时也受到了众多学生的青睐,并成为了一支发展迅速的文化力量。因此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学会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微博,同时利用微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已将微博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技术,利用微博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具有学习认知直观性明显、观念开放而注重平等、道德行为与价值取向多样化、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交替等思想特点,文章利用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和微博使用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信息定制化导致学生信息偏食,评论体系纠正学生观念"不给力",负面信息使学生价值取向雪上加霜)以及微博中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侵权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应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工具,以其传播快捷、操作方便、信息海量、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1]。由王亚煦等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他们的研究结果中[2]显示,97%的在校大学生开通了微博并信任微博;而在没有使用微博的学生中,有38%的人表示准备使用,可见微博已基本进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也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借助微博新媒体开展大学  相似文献   

5.
陈军 《广西教育》2014,(13):44-44
所谓微日记,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微博写日记,培养其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方式。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板化形式严重,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具有拼凑、抄袭等特点。而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城镇小学的学生普遍拥有优越的网络条件,他们平时也经常使用微博记事,因此,笔者尝试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微博写日记,将微日记应用于作文教学中。本文就此总结微日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概述学生支持服务的定义,选取35门国家精品课程,分析课程中使用的交流工具和学生支持工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博进行功能分析,列举微博的具体应用实例,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己三方面设计出运用微博客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微博已成为深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新兴媒体。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人际沟通、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等价值,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了解、掌握、使用微博,树立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建立思政微博平台,开展移动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对微博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些自我浅显的思路以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微博有着高效、快速、便捷的传播特点,逐渐成为当今大学生崇尚的新型交流方式之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纳入教学大纲中,把微博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端正学生使用微博的正确态度,并且加强对大学生运用微博作出有效的引导以及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博是近年流行的一款基于用户关系而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网络平台。大学生注册和使用微博的比例较高,有一小部分人有微博控的倾向。微博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是大学生扩大交友圈子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发表观点、宣泄心情的重要平台。然而,微博信息的无序性会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微博交往的虚拟性易导致大学生人格的迷失和心理的失衡,大学生过度使用微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利用微博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法有:利用校园官方微博加强对学生的舆论引导,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利用微博对微博控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  相似文献   

10.
詹焰明  李伟明 《教师》2013,(11):124-124
近两年,微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认识并使用,成为许多大学生获取资讯、抒发情绪、记录生活、信息交流的工具。本文从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入手,分析了微博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省十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微博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关注内容、认知度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包括:帮助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影响大学生主观判断,削弱传统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要明确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建立校园官方微博,以微博为平台传递正能量,倡导师生互动,达到使大学生合理健康使用微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并对高职院校学生微博使用情况、微博使用目的、微博认可度、微博的影响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微博使用的对策,为高职院校探索“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微博,在高校学生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现代化传播媒体,业已成为不少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得力助手。本文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积极探寻我校在学生管理中如何正确发挥微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生》2013,(Z3):12
热点如今,微博像日记一样,早已成了很多人的"私人花园":抱怨、"吐槽"、写随感、分享资讯、转发段子、晒图片……畅所欲言。其中,很多中小学生也开了微博,但家长和老师对此很纠结。学生的新空间微博究竟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多少青少年在使用微博?他们又在微博上聊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的学生多数都拥有智能手机,那么对于微博和微信,他们很有可能比老师还熟悉,运用得比老师还熟练。作为班主任,你使用微博和微信的目的和方法,与其他成年人通常不会有何差异;但作为学生,他们的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使用场合以及使用结果,很可能与成年人大不相同。于是就出现了题目所讨论的问题:从班主任的立场出发,你怎么看待在微博和微信环境下的班级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周洁 《教师》2013,(14):10-11
微博已经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们的青睐,因为它的流行,大学生的微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微博生活"状态呈现随时随地、多元化、个性化、虚拟交友、网络成瘾等特性。对当代大学生的"微博生活"的引导表现在:宣传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鼓励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组织进入微博和利用微博,引导大学生回归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7.
魏正河 《广西教育》2012,(28):27-28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正不断地渗透在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微博具有信息凝练、传播迅速、受众面广等特点,所以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交流工具。教育领域中使用微博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可以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流网络,使得微博教学变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最普遍的工具.其中微博是一个具有较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一代网络新型媒体事物.现在微博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是微博的追求者、爱好者,所以微博如何发展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和教育.微博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微博的特征,适时的运用在高校教学中,那么学生将会受益匪浅;但是假如微博使用不适当就会对高校学生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发挥微博自身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实践中,笔者利用微博这一新形式,践行课标的这一理念,增强学生对日记的兴趣。首先是动员宣传阶段,给家长们介绍微博的功能,分析学生悄悄使用微博的现象,探讨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微博,引导家长关注子女使用微博的情况,并进行引导鼓励,让家长由反对者成为教师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最大、最活跃的群体。课题组通过量化和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博互动的策略模型,并且在分析大量调研结果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微博互动具有共友性、真实性、实用性和适时性的特点,提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博有效互动的前提是双方为共友关系,高校辅导员可依托微博平台为互动的观测点,线下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为归宿点,同时区分互粉、悄悄关注和不使用微博等不同学生群体,按照不同学生类型采取不同的互动策略,以学生个体为着力点,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与疏导达到最佳的教育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