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纤维素利用中的核心热点问题——纤维素酶的生态分布、酶的组成、纤维素酶活性功能区、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纤维素酶的表达调控的基础研究和纤维素酶的实际应用研究的进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纤维素酶研究的不断深入,纤维素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纺织、酿造、饲料等领域。本文对纤维素酶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和生产进行的深入研究,为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纤维素酶的应用已扩展到食品、医药、纺织、日用化工、废水处理、饲料行业等各个领域,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就纤维素酶的性质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重点论述了纤维素酶在食品、饲料、纺织、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实验模拟机体消化道环境,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在体外用酶制剂水解DDGS,测定反应后还原糖的生成量,旨在从市面上A、B、C三家企业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中筛选出对DDGS水解效果最好的酶制剂,确定比较合理的酶制剂添加水平,并探索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配合效应,为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日粮中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A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优于其他企业的酶;每5克DDGS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181u,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为628.5u,而且纤维素酶对DDGS的水解作用要比木聚糖酶强;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配合水解时,企业A的两种酶的配合效果要优于企业B,在确定木聚糖酶添加量150u后,与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配合,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复合情况下A的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为509u.  相似文献   

6.
实验模拟机体消化道环境,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在体外用酶制剂水解DDGS,测定反应后还原糖的生成量,旨在从市面上A、B、C三家企业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中筛选出对DDGS水解效果最好的酶制剂,确定比较合理的酶制剂添加水平,并探索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配合效应,为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日粮中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A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优于其他企业的酶;每5克DDGS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181u,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为628.5u,而且纤维素酶对DDGS的水解作用要比木聚糖酶强;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配合水解时,企业A的两种酶的配合效果要优于企业B,在确定木聚糖酶添加量150u后,与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配合,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复合情况下A的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为509u.  相似文献   

7.
在纤维素酶研究方面,以木霉作为研究材料的居多.本文对国内外木霉纤维素酶研究作一概迷,重点论述了木霉纤维素酶基因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verruculatum Cuvier)肠淀粉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胃淀粉酶以及相应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和pH值对瘤背石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当温度在5—75℃时,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35℃和30℃时活性较高;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35—45℃和50℃时活性较高;胃淀粉酶活性在25—45℃维持较高水平,随后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在50℃时较高.在pH为3.0—8.0范围内,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均为6.0;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9和5.4;胃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6.0.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肠淀粉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远大于肠纤维素酶、肝胰腺纤维素酶和胃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9.
真菌与细菌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分解纤维素真菌及细菌的种类,纤维素酶的组成和分类,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纤维素酶基因工程及研究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高温预处理稻草秸秆为原料,分别进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单因子和正交试验,探索秸秆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1∶8的酶解固液比条件下,添加纤维素酶15 FPU/g底物和木聚糖酶200 IU/g底物,于50℃温度下酶解48 h,将获得82.13%的还原糖得率。说明以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处理稻草秸秆是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ultrasound treatment on cellulase adsorption and lignocellulose hydrolysis.The activity of cellulase remained constant upon lowpower ultrasound treatment(120 W) and decreased using high-power ultrasound(280 W).Oscillating cellulase adsorption occurred upon ultrasound treatment with any intensity.The maxima for desorption and adsorption were41.9 and 83.1%,respectively,during 1 h of 90 W ultrasound treatment at 50 °C.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horttime with long-time ultrasound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ultrasound treatment tended to desorb cellulase from substrate.However,ultrasound treatment also led to further surface erosion of biomass,which increased cellulase accessibility.These joint actions of ultrasound treatment induced the oscillating adsorption of cellulase.The increase in cellulase accessibility caused by ultrasound treatment led to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lignocellulose hydrolysis.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降解过程中金属离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量量热法研究了7种金属离子及几种混合离子对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4.60,T=310K时,相同浓度的离子中Li+、Na+、K+、Ni2+、Zn2+、Co2+离子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Li+抑制作用显著;Cu2+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当Li+、Na+、K+3种离子混合共同作用于反应时,表现出激活作用;当Ni2+、Cu2+、Zn2+3种离子,Co2+、Ni2+2种离子混合共同作用于反应时,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筛选从土壤和腐朽树木中得到了4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MF1、MF4、TF3和TF9,经初步鉴定分别是绿色木霉、青霉属、康氏木霉和黑曲霉。通过对TF3发酵产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其发酵产酶的最佳碳源是麸皮-纤维素粉复合物,最佳氮源是硫酸铵,最适发酵温度范围是30~32℃,最适初始pH范围是6~7。  相似文献   

14.
杨升  陈凡  龙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45-46,59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许多国家已在纤维素酶产生菌上开展了广泛研究。传统的刚果红平板染色筛选方法,不是操作繁琐、菌落混杂,就是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不易区分;利用曲利本蓝作为染料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操作方便简洁且产生的透明圈明显,而且其粗酶液采用滤纸酶活力(FPA)分析,发现该方法筛选的菌株假阳性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纤维素资源.本研究通过对野外采集的大型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16个菌株.利用CMC固体培养、刚果红染色,测量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C值),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初筛;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上清液中的滤纸酶活力(FPA),对菌株进行复筛,最终获得了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1.以稻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碳源,研究了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真菌菌株0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7℃,pH值为5.0,培养时间为6 d,菌株01的滤纸酶活性达到580.0 IU/mL.因此,真菌01可作为纤维素酶研究和饲料加工等生产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6.
南瓜多糖的提取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和利用南瓜多糖,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南瓜多糖;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纤维素酶的浓度、时间、温度、pH值对南瓜多糖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提取南瓜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酶浓度0.5%,时间120min,温度50℃,pH值5.2.在最佳条件下,南瓜多糖的提取率为4.9%,多糖的纯度为52%.紫外光谱分析表明:样品在217nm有多糖的吸收峰,未见蛋白质(280nm)与核酸(260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典型多糖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为材料,用中国农科院的邱德文博士从真菌中分离的新型真菌激活蛋白处理后,对苯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真菌激活蛋白处理后一定时间,处理的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活性明显升高,且脯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采用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的总黄酮,先用纤维素酶酶解,再用乙醇回流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分别固定乙醇提取液的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g∕mL,回流时间为2h。初步探究了纤维素酶浓度、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四个单因素对大青叶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较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为4U/mL、酶解pH=4.5、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1.5h,总黄酮提取率高达2.85%。另外还研究了大青叶总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与BHT的抗氧化剂活性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大青叶中的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冷冻杨梅鲜果为原料采用酶解浸提法制作杨梅酒,研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杨梅酒出酒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杨梅酒出酒率的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底物比四因素进行考察,并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杨梅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确定果胶酶为酶解用酶,酶解法制备杨梅酒酶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h,酶底物比2%。在此条件下,杨梅酒出酒率为(79.4±0.19)%,比同法不加果胶酶出酒率增加25.4%,并且过滤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