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年传媒学科毕业的大学生相当多的到不了传媒业界工作。业界需求过剩是原因之一,但同时业界也招收了不少其他学科的学生。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作为传媒教育界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传媒教育还有什么缺陷?  相似文献   

2.
我校广电传媒专业正处于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时期。确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理念,是践行专业转型发展的前提。强化广电传媒职业技术技能教学,培养全媒型业界人才,是当前本专业落实应用型办学定位的重点。面对广电传媒行业的发展及未来,我们需要对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为业界输送"公共传播者"。  相似文献   

3.
范以锦  杨凡 《新闻实践》2012,(11):65-66
对于尚未正式进入职业阶段的传媒学生而言,见习是不可或缺的功课,是从学界走向业界的桥梁。传媒专家、资深传媒人范以锦(@范以锦)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上同步开辟新闻学生茶座,与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杨凡(@crab环环)互动讨论:怎么样获得更好的见习机会?如何在见习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我国传媒业界经营较为成功的大型企业之一。这个集团在不长的时间内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使传媒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它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其实施了品牌拓展战略。研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品牌拓展战略,对于我国的传媒业界如何壮大传媒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明 《东南传播》2014,(12):52-56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产业一直保持以高于中国GDP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度发展,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中国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传媒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仍然低下、传媒产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和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现实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传媒体制的制约。因此,中国传媒要改变现状,进一步发展的举措应当是突破体制障碍组建"三跨"大型传媒集团;适当调整国有资本在传媒产业中的布局,适当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大力发展以新媒体为主的新兴传媒产业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9,(18):63-6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底对传媒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月16日,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传媒业界领袖、著名专家聚会第七届亚洲传媒论坛,共研传媒业“危”与“机”。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的称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改革开放多年了,"传媒企业家"的概念在官方文件中迟迟未出现.在传媒走市场的步子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传媒企业家"的概念早于官方文件,在业界已经悄悄流行,在某些民间或半官方的论坛中,常会将一些具有复合型素养、有传媒运营能力的传媒领军人物称为"传媒企业家".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这些提法,直至最近<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出来之后才看到"培养企业家"的提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6,(6):34-35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研讨会,我演讲的题目是传媒行业IT治理之路。当前,日新月异的IT技术,正在改变传媒行业,也改变传媒行业受众的使用习惯,但同时让传媒行业的IT部门领导担心的,是我们如何保证IT系统和基础架构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如何保证IT部门能够给业务部门,比如编辑、记者,以及广大最终的传媒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可持续的服务?神州泰岳公司,在IT管理领域里面,在国内占有24%的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新华社技术局IT的管理系统是我们公司承建的,网通总部企业数据中心IT管理系统是我们承建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媒介融合带来了媒介产业内部的革命性变革,也给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新闻学教育目前主要是为传统媒体培养编辑、记者,但是传媒产业变化的趋势,要求新闻教学单位必须考虑到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多元需求,进行较大的调整。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方面来看,新闻专业的课程必须包括人文艺术类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传媒技术类课程和传统新闻课程四个板块,并根据各个教学单位的特色需要,在它们之间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媒介融合带来了媒介产业内部的革命性变革,也给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新闻学教育目前主要是为传统媒体培养编辑、记者,但是传媒产业变化的趋势,要求新闻教学单位必须考虑到社会对新闻人才的多元需求,进行较大的调整。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方面来看,新闻专业的课程必须包括人文艺术类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传媒技术类课程和传统新闻课程四个板块,并根据各个教学单位的特色需要,在它们之间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1.
柳斌杰 《传媒》2013,(5):11-12
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传媒发展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几届,每届都邀请了很多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领军人士,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共同研究传媒发展问题。本届传媒发展论坛的主题是大传媒时代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我想借这次机会,谈谈在大传媒时代传媒的融合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传媒市场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对于传媒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直接刺激了传媒对经营管理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但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新闻教育偏重新闻采编人才的培养,为传媒培养既懂采编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传媒院系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希望为国内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批高校正以"共建"方式重构、调整、更新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应对全媒体语境下传媒环境复杂化、传媒技术更新、传媒生产变迁以及媒介用户成熟等对高等传媒教育带来的挑战。"校政共建""校企共建""校校共建""校政企共建"等办学模式,将传媒主管部门、传媒业界纳入高等传媒教育体系,开拓了学校教育的视野,延展了传媒教育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教育与业界的对接,是我国高等传媒教育在全媒体时代的积极探索,反映了传媒技术发展与传媒生产变迁对高等传媒教育提出的新诉求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14.
传媒汉语教学的概念是在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研究、传播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中孕育成长的.面对传媒汉语教学需求的增长、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需要对传媒汉语教学重新定位.传媒技术发展影响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传媒汉语教学应倡导嵌入式教学的全新理念,并进一步加强汉语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吕宗礼 《传媒》2020,(10):87-89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全新的媒介环境也对传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传统的新闻传播课程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媒体行业对应用型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传媒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工作室模式是当前高校较为常见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工作室嵌入到传媒实践教育中,通过全新的课程设置、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方式,缓解理论脱离实践的矛盾,培养业界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4,(1)
正《今传媒》聚集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以专业的眼光审视传媒现象,旨在建构"传媒学术研究"的平台,不断探索传媒发展新领域,透视传媒万象,弘扬学术精神。《今传媒》辛勤耕耘二十余载,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坚守新闻出版业的文化担当,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培育学者,在与传媒业界学界交流中取得了长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业界和学界的许多人士已作过相当深入的理论探讨,但笔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8.
未来传媒业态如何发展、未来传媒教育形态如何创新,是传媒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随着高速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加之人工智能和媒体的深度融合,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智能媒介化社会正在来临,自成一体的传媒行业将不复存在,传媒正在成为社会结构的操作系统和源动力、塑造社会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传媒教育形态须因应传媒业态变迁而演变,现有传媒教育范式应向智能传媒教育范式转移,以"传媒+"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但传媒教育形态发展遵循的逻辑不应等同于传媒业态发展的逻辑,而是必须坚守人文价值理性逻辑,才能超越并引导传媒业态发展遵循的技术工具理性逻辑,这是传媒教育存在的价值所在、要义所在。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用人的价值引导传媒的力量,应是未来传媒和智能传媒教育必须坚守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19.
江玮 《声屏世界》2006,(1):41-42
近年来传媒经济以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不少业界神话,也涌现了不少行业新锐:移动传媒、户外媒体、手机电视……列车传媒作为移动传媒的一个分支,因其先天优势而勃发生机,又因为后起之秀而汇天下精华,所以对列车传媒的关注,特别是在经济学视角下研究列车传媒的经营策略,将有利于列车传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1月9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传媒经济30人论坛第一届年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围绕中国传媒经济:快速成长与未来格局的主题展开研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传媒研究所所长江作苏在致辞中表示,论坛意在通过该领域的学界带头人和业界领军人物的研讨,提供一个把握传媒市场规律、解析传媒产业结构、探索传媒科学管理、预测传媒未来走势等传媒经济发展问题的平台,推动中国传媒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更有机结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