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先生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作为著名教育家,潘先生一辈子追求着教育的崇高理想,践行着教育的神圣使命,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事业之中;作为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教师,他爱生如子、桃李满天下。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是潘懋元高等教育理论与思想的主轴,是高等教育研究厦大学派的生成元,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源理论,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标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继承和发展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躬耕高等教育规律领地,建立高等教育规律体系,是高等教育学的元点和回归点,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学人的责任和使命。潘先生是学问导师、人生楷模。我们要学习先生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的精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精神,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精神,情牵学生、心系大众的精神,自信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元气淋漓、笔耕不辍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追忆与解读:潘懋元先生的“惊人之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懋元先生,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潘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在为人和学术上留下了许多“惊人之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多年来,先生以其创新性的工作和开拓性的探索,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的若干个“第一”:1978年,他发表了全国第一篇关于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创议文章,  相似文献   

3.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1978年,先生创办并主持了全国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1年起开始招收中国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1984年撤室改所,1986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第一个高等教育博士学位授予点,先生成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开始招收博士生。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这一新学科的基础。40多年来,先生始终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人才辈出,成就斐然。先生培养的一批硕士、博士业已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和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翘楚。先生指出:“导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具体帮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方向上的指引、方法上的点拨及人格上的影响。”今年适逢先生百岁华诞,我们从众多先生弟子的回忆故事中撷取胡建华、周川、张应强的三篇文章,记录先生为人为师为学的风范,表达对先生辛勤耕耘高等教育学科的诚挚敬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学40年学术论文的实际数据表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近40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懋元先生培养、扶植了一批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并以其在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中持续不断的"深耕"与"坚守"凝聚高等教育学研究力量;以潘懋元先生为"领头羊"的高等教育学高被引作者表征和引领高等教育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知识生产方向;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学》和《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撑起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的大旗,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提供了知识论、方法论基础.高等教育学人需承前启后,不畏高等教育学研究人员成才的艰巨性,促进高等教育学前沿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5.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杨广云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倡导者,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早在50年代,他就倡导建立高等教育学;1978年,他领导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教室;1981年,他开始招收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  相似文献   

6.
期待已久,张楚廷先生的《高等教育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与读者见面了。不论是与其他高等教育学著作比较,还是与作者其他著作比较,这都是一本全新的著作,且又与其他优质高等教育著作一样,促成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走向成熟;与作者既往的《高等教育哲学》等著作异曲同工的是,该书又一次为高等教育的研究带来里程碑式的探索。一、在形而上中下中穿梭  相似文献   

7.
陈兴德 《上海教育》2009,(15):76-77
【主要贡献和实践】 1978年潘懋元创办并主持了全国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1年开始招收中国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1984年教育部将该室改所并下达编制,潘懋元教授被任命为所长;1986年该所被评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潘懋元教授被评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并开始招收第一批高等教育学博士生;1991年他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得国务院特别津贴;1999年,英国Hull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土学位:2001年,他坚持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果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蕴、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根本在于高等教育研究产出并形成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作为领域得到发展最早出现在美国大学,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多种因素促成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化,学科建设更加快了高等教育学的生长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已有四十年发展历程。潘懋元先生领导的学科建设工作不只是对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不在于其附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应用性与非应用性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是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特性,高等教育学的存续和繁荣,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其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潘懋元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缔造者,还是它的引领者,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学科建设之路;他为祖国培养了众多的高教人才,是教会他们如何治学做人的经师和人师;他还是一位高等教育的活动家和战略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其活动和理论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决策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库恩对于研究范式的定义并不严格,但可以分析出他是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对于高等教育研究而言,这三个层面上的范式显示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三维视界:第一,“人造物”的研究范式,夯实了高等教育的研究基础;第二,“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丰富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第三,“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式,预示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革命性前景。  相似文献   

12.
潘懋元教授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创始人,是让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世界的主要推动者,先生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学术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和丰富的论述。本文就其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理论,从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滥觞、高等教育研究困惑之释然、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体系之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以便更系统全面地学习研究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拓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深入浅出 由博返约——潘懋元教授谈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元教授 ,1 92 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教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潘懋元教授在中国创建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 ,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培养了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硕士生和博士生。潘懋元教授主要著作有《高等教育学讲座》 ( 1 983 )、《高等教育学》 ( 1 984)、《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 ( 1 991 )、《新编高等教育学》 ( 1 996)、《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 ( 1 996)、《潘懋元论高等教育》 ( 2 0 0 0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等 1 0多部。  相似文献   

14.
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提出要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学科,并在建立高等教育学科方面进行了首次探索。20年后,他再度倡导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并于198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该书以“教育规律论”和“高等教育特点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其出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潘先生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贡献可归纳为首创性、启蒙性、系统性、引领性和持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相互关联,共同诠释和展现了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厘清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开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前提,是获得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科学结论的保障。目前,学界对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逐渐增多,但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基础、原则等基本问题仍然认识模糊。从本质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是相对于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其他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对高等教育同一问题运用两门以上学科方法进行的研究。从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研究者一定要有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基础、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高等教育学之外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进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必须遵循外观与内省相结合、现象与规律相结合、方法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轨迹及其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高等教育研究范式性的基本理论以及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的学科群建设、高等教育学学科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学学科持续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等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指出应从全局上把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走向 :在加强理论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学学科 ;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让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研究,在有的《高等教育学》中是不加区分的。如1995年版由潘懋元、王伟廉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就是。据该书介绍,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厦门大学编写的《高等教育学讲义》发端的,到1984年由潘懋元先生主编的第一本《高等教育学》正式  相似文献   

18.
《教师》2012,(8):F0002-F0002
本书是作者近半个世纪以来发表的高等教育论文的精选集,其由“高等教育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序言及其他”等五个部分组成,涉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问题、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问题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类新老问题,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高等教育学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画卷,从而使人们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概貌有所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基于“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内涵,高等教育理论是很多的,并且这些理论基本是零散而孤立的,因此,要建构体系化的高等教育学,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理论进行再理论化。高等教育理论再理论化是立足层次论之上,对高等教育理论的结构化和体系化,并最终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高等教育理论再理论化的价值在于打破了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暗箱”、坚持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特色、促进了高等教育学的与时俱进和推动了高等教育学建构付诸行动。为此,应采取跨层次整合模式、建立层次理论之间的耦合关系、运用逾层研究方法和搭建网状结构的理论体系框架等举措,具体推进高等教育理论再理论化。  相似文献   

20.
名家风采     
潘懋元先生广东揭阳人,生于19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理事长,英国Hull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历任厦门大学副校长、顾问、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主任、全国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1978年创办并主持中国第一家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1986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该所获得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该所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重点学科,1997年该学科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