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实加以移置剪裁,用典型化等方法在尽可能详赡、精确而典重的历史事件叙述中塑造高祖开国君主形象,继承中有着创新,显现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显示了《汉书》与《史记》相同传主的纪传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汉书》在记述西汉一代前期历史时,较为集中的从《史记》中摘引材料,很多篇目从文字相近,改动不多。这为训诂学提供了重要的互证材料。笔者谨从班氏书中摘取若干段落,将之与《史记》中相对应段落中文字进行比勘,指正二书中的文字错讹。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和班固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俩的历史巨著——《史记》和《汉书》,分别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从刘邦起义到王莽败亡的历史大事年纪,列我国二十四史之首,其间从刘邦建国(前206年)到汉武帝太初末年(前101年)这一段是相互重合的,而且班固在处理这段与《史记》重合的史实时,又没有完全另起炉灶,重新编写,而是改编袭用了《史记》中的许多东西,这一来就使得《汉书》与《史记》有了很大的可比性,我们通过这种比较,特别是创作上的差异,可以看出两个作家的政治立场、学术思想、历史观、文学观、写史观、…  相似文献   

4.
《汉书》的相当一部分文章,脱胎自《史记》。但是它又作了加工,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本文选择了《史记》和《汉书》关于项羽、刘邦的描述,以及《汉书》关于苏武的描述,具体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的艺术描写的特点,从而对《史》《汉》这两部著作的语言风格进行了探讨,指出:《汉书》偏重于字斟句酌,用笔整饰,文字工丽,而《史记》则疏荡颇有奇气,笔锋常带感情,开合自如,神采飞扬。又指出:文章写作尤重于文气和文势的培养。文字和语句的锤炼和运用,是技巧和能力,可以孜孜以求,计日程功,而文气与文势实际是作者的精神面貌与人格、气度的反映,须以终身修养方能得之。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游侠立传,赞扬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优秀品德,对他们在历史上因“儒、墨皆排摈不载”而久久湮没无闻和遭受汉家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这引起了班固的不满,他在《汉书·司马迁传》后责备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认为司马迁对游侠的肯定和赞颂是错误的,违背了“圣人”的是非标准。班固在《汉书》中  相似文献   

6.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实加以移置剪裁,用典型化等方法在尽可能详赡、精确而典重的历史事件叙述中塑造高祖开国君主形象,继承中有着创新,显现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显示了<汉书>与<史记>相同传主的纪传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考溯《史记》八书,比较八书与《汉书》十志的序列,可见《史记》八书源于《尚书·八政》,《汉书》十志源于《史记》八书。八书、十志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八书侧重当代承弊通变,忧国忧民,有肇起之功;十志侧重技术,丰富详赡,具发展之能,二者均为一代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8.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干"字一词在《史记》中出现的频率虽不是很高,但词性词义却很灵活。准确的释义,有利于对作品的客观把握。以往对"干"字的考证,多零碎,少系统。本文希望能较全面系统地对"干"字进行考证,这对于学习或研究《史记》应该是有点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收录了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著作。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均可从中探寻渊源。班固对先秦时期学派的划分和论述是科学、可信的,实际上可将其视作为一部先秦学术史。同时《汉书·艺文志》也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史志目录的编撰体例,对后世史家编修史志目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徐州”有多种涵义,不仅为古九州之一,而且指示具体地点还有齐薛县和东平舒.从对(史记)中“徐州”三种涵义的阐释,说明在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州”所指地域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闺怨诗"以"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与"以悲为美"的感情基调而闻名。男子借诗言志,"代言"就是言志的一种表现方式。"代言"以闺妇的情感遭遇隐寓自己的政治遭遇,带有委婉的功利性目的,但闺怨诗本身也直接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男子"代言"的"双性人格"所形成的一种特质成就了闺怨诗其幽微要眇的丰富之潜能。闺怨诗"代言体"的传播、发展与探究,为我们古代文学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诗经》、《论语》等上古文献中都存在不少重叠词,这些重叠词的研究在汉语词汇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论语》重叠词的数量进行了统计,指出了其构成形式,分析了这些重叠词的特殊表意功能,并对《论语》重叠词远比《诗经》重叠词少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始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也是它全书的总则,孙子的战争观、谋略观及战术思想在始计篇都有十分精彩的阐述。自觉灵活地运用它对获得篮球}蔓赛的胜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和综合分析法尝试着把始计篇中的战术思想应用到职业篮球竞赛中,把始计篇与篮球比赛的相关之处加以阐述,目的在于能给篮球教练和队员留下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以《说文解字》中与龙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社会实用功能、天文气象感知、艺术纹饰审美等角度考察了中国先民的龙文化意识.发现龙为人豢养、可供驱役,并被用于天气预测,最终上升到纹饰美化,成为中华民族图腾象征,进而发现龙文化意识具有多效性、和谐性、典型性.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故事,在体裁上继承了唐代爱情传奇的传记体特征;在情节创作方面达到了比唐传奇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在诗笔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不仅是艺术手法上的升华,在具体故事题材上,《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也多折射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诗歌“虚字”理论已经全面地涉及到对诗歌中虚字的态度、作用,是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第一,宋代诗歌虚字理论认为虚字能够把复杂的、细微的情事表达出来;有时炼字得当,虚字甚至能成为句眼。第二,宋代诗歌虚字理论认为虚字有“斡旋”之功,能使得诗句有流转如弹丸之美。第三,虚字可以使得诗句疏宕、散朗。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虚字”理论的繁荣期,对元明清诗论家有关古代诗歌“虚字”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