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贤瑶 《编辑学报》2010,22(6):492-494
基于编辑整合规范的理论和方法,以几种优秀科技期刊为实证分析对象,阐述运用编辑整合规范方法,对问题图表进行整合规范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对明显错误的插图——正文舍图;对散乱失范的表格——整合规范;对信息冗余的表格——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2.
蔡姗 《出版科学》2011,19(6):26-29
介绍刘杲关于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观点,包括编辑规范的重要性,编辑规范与编辑规律和编辑创新的关系,编辑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刘杲对编辑规范的贡献和创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姬建敏 《中国出版》2012,(14):63-65
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加剧、新旧媒体撞击激烈、各种媒体形式和新编辑群体增多的当下,编辑实践中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存在和各种新的现象的发生,使编辑规范的建设和编辑规范的创新成为研究的焦点。从现实出发,切实加强编辑基本规范建设,提高编辑的规范意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的编辑规范创新工作,在今天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4.
围绕中国编辑学会第15届年会的主题"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来自全国出版界、高校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聚首一堂,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为以下四个方面:编辑创新是编辑工作永恒的主题,编辑规范是编辑工作质量的保证,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编辑规范与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编辑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所谓编辑主体的自我信息,是相对于编辑客体信息--作品而言的[1],是编辑主体根据编辑规范或规则,或编辑思想意图而设置的,或一定的编辑思想理念和编辑艺术方法作用于编辑客体而表现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编辑规范和编辑创新是中国编辑学会2011年的工作要点,也是第15届年会的主题;阐述了中国编辑学会同仁围绕一条主线、两个主题、三大理念达成的九大共识;对三大理念及其与编辑规范和编辑创新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对强化编辑规范,推进编辑创新指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网络内容整合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优秀的网络编辑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素养体现在内容整合之中,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独特。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编辑手段的更新,还将有新的整合方法不断出现。本文试介绍几种当前比较通用的、成熟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时期编辑规范的创新发展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出版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和出版体制改革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日常的编辑实践活动。编辑规范作为长期编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理应同步发展。而在编辑规范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编辑共同体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编辑规范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余瑞萍  李姗姗 《编辑学报》2012,24(6):551-553
编辑加工及校对是保证科技文稿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完整、规范的编辑工作制度对提高期刊的编辑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根据执行《硅酸盐学报》编辑工作制度中的经验,总结出"一纵一横"的编辑工作方法,提出了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的方法和完善编辑工作制度的措施,以资同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期刊数字化条件下,编辑面临着在编辑理念与素质、编辑业务与流程、编辑技术与方式等方面转型的挑战.数字期刊重组和期刊编排集约化运作是编辑转型的重要动因,而编辑转型是数字化期刊发展与完善的可靠保证.编辑转型的实现依赖于期刊组织创新及期刊体制机制的转换,以及数字期刊与传统期刊编辑理念的融合创新和编辑业务流程的整合,也依赖于数字期刊技术的进步,以及数字期刊编辑运作、产品制造和表达等技术标准的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图书馆深度知识服务对科技管理、科研团队、创新领军人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根据需求来源分析提出面向科研布局的领域态势分析服务的方法体系和常用工具,可以厘清服务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拓展。[方法/过程] 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分别从数据输入、数据清理和数据输出3个阶段梳理领域态势分析服务方法体系和适用工具,分析比较各自的特点。其中数据输入方法包含定向检索法和内容调研法,数据清理方法包含人工清理法和自动匹配法,数据输出方法包含时空分布法、主题探测法、人才发现法和机制探索法。通过两个案例深入解析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结果/结论] 面向科研战略布局的领域态势分析服务方法,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提供方法指南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关键技术是指在技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技术发展趋势并具有引领作用的重要技术。运用基于专利引文分析的关键路径方法、岛群方法和高被引方法以全息摄影技术领域为例对关键技术挖掘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比较这三种方法在关键技术挖掘中的作用及局限,在此基础上探讨将这三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关键技术挖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内容分析法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1994年至2008年间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相关文献,结合使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内容分析法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应用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适用于隐含主题抽取的K最近邻关键词自动抽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K最近邻方法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经典的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本文利用K最近邻方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K最近邻的关键词自动抽取方法.现有的关键词抽取技术仅仅是对正文词汇的抽取,不能抽取隐含主题.隐含主题的抽取是关键词自动抽取技术的难点,但是该方法可以有效抽取隐含主题.该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向量空间模型将文本表述为数学化语言;然后,以人工标注关键词的文献数据作为训练集,使用K最近邻方法构建新文献的关键词候选集;最后,根据关键词本身的特点对候选关键词做了有效的后处理.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关键词抽取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还可以有效抽取文章的隐含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进基于关键词的信息检索方法的局限性,论文研究了一种综合利用领域本体改善信息检索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强调通过交互式的方式引导用户一步步逼近其真实的、潜在的检索需求,使用基于编辑距离的词形匹配方法辅助用户查询本体词汇,使用基于概念空间的检索词联想方法帮助用户扩充检索词.使用基于领域本体的词义识别算法来确定文档中的词汇词义.使用XML技术实现用户查询需求和文档标注的规范化标注.实验表明,该方法会有效提升查全率并且会改进查准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中文期刊排检的“词首字母法”,认为“词首字母法”不仅比“字首字母法”简明,而且每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词首字母法”可应用于现代化技术并可在信息管理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内容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法独立应用于企业危机预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考虑到危机预测过程的复杂性,尝试将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集成,称之为内容-情景综合集成应用法。以某冰箱类企业为例,进行应用实证,分析内容-情景综合集成应用法运用于企业危机预警的有效性。得到的结论是:内容-情景综合集成应用法可行,并有助于提高企业危机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灰色预测法可有效处理情报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小样本数据,通过对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综述情报研究中涉及灰色预测法的相关文献,从数据选取、模型构建和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当前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 在方法应用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数列灰预测,且模型集中在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根据预测对象不同,灰色预测法已经在包括期刊分析、图书馆运行管理、热点主题分析及科研机构评价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未来可根据预测对象特点及研究目标尝试不同的灰色预测方法,扩宽灰色预测法在其他方面的情报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灰色预测法可有效处理情报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小样本数据,通过对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综述情报研究中涉及灰色预测法的相关文献,从数据选取、模型构建和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当前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 在方法应用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数列灰预测,且模型集中在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根据预测对象不同,灰色预测法已经在包括期刊分析、图书馆运行管理、热点主题分析及科研机构评价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未来可根据预测对象特点及研究目标尝试不同的灰色预测方法,扩宽灰色预测法在其他方面的情报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信息安全评估的繁复性和评价信息的模糊性,引入拟熵权模糊综合评估法,克服熵权法计算量较大和算法有时不可行的缺陷,为此类问题的求解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便于应用,给出算法流程图。最后结合实例,将拟熵权与熵权、Delphi法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估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拟熵权法的隶属度最高。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实现信息安全评估的半自动化,以减轻繁复的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