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类期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致自1995年始,一种不同于《纁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它们是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家庭》、《知音》这些文选文摘类期刊与文化生活类期刊,前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对手;相对于国外的同行,如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英国的《经济学家》,我国的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又还显稚嫩;甚至于相对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本文所说的新闻类期…  相似文献   

2.
林范武 《传媒》2015,(4):48-49
目前,《新潮》《文艺》《文学界》《群像》和《昴》为日本的五大文学期刊,它们所出版的文学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日本文坛.自21世纪以来,日本文学期刊始终没有走出低迷期,再加上娱乐文学期刊发行量大跌,以及电子期刊市场的冲击,文学期刊更是经营惨淡.以《ALL读物》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其发行量大约在40万份,但如今却已经不足5万份,许多同类期刊甚至沦为出版社的征稿“工具”.  相似文献   

3.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学期刊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是何等的辉煌,作家如雨后春笋,刊物漫山遍野。处于文化消费主角地位的文学备受读者的青睐,《人民文学》曾创下了发行量146万的显赫记录。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戏剧性地衰败,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江河日下,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停办。《昆仑》、《峨嵋》不见雄姿,《漓江》“宣告断流”,文学界的优秀期刊《小说》也与读者依依惜别。大型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感到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回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文学期刊动荡的历史,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中寻求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的一个尝试。一、文学期刊衰落的原因1.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文学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受到读者的钟爱,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多元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共存使文学受到读者的冷落。文字、音像、多媒体传播方式虽各有千秋,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但文化市场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娱乐生活类报刊的活跃、影视传媒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已夺走了文学期刊的部分读...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期刊市场上,90%为纯文学期刊,其余少量为通俗文学期刊。前者在办刊理念和指导方针上,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和文学形式的创新,注重文学认识功能、教化启蒙功能的发挥,侧重对现实生活寄予理性的反思,具有较强的精英文化意识。《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中国作家》、《小说月报》等均属此类。通俗文学期刊则追求故事性和传奇性,注重发挥刊物的审美娱乐功能。《故事会》、《今古传奇》等属此类刊物。目前我国市场上各类期刊近9000种,大众生活类期刊在抢占市场时独领风骚,高居榜首,财经类、时尚类期刊虽屈居其后,却也浩浩…  相似文献   

6.
中国期刊业:蕴蓄着爆发式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最早的中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至今已经过去了190年,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正式公开出版的期刊总数为9238种;总印数为29.97亿册。目前,中国居民平均每年每人拥有2.32册期刊;按照经济来源分:目前大部分期刊仍然属于非商业化运作的党政部门指导类期刊和教育学术类期刊,而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期刊不足1/4,约为2000种左右。  相似文献   

7.
李琳 《编辑之友》1997,(5):58-61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创刊,茅盾出任主编,自此直至1953年6月,共主编《人民文学》44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主编《人民文学》是茅盾众多重要社会工作中的一部分。《人民文学》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大型文学期刊,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立、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考察其第一任主编的办刊编辑思想,有助于丰富对茅盾编辑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人民文学》在我国当代期刊史上及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找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促进当代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     
当前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我国期刊今天已达8000多种。1997年,文学期刊达548种。而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种文化娱乐增多,纯文学期刊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办刊艰难,部分经济亏损。有些文学期刊开始面向市场走上改革之路。回.一部分文学期刊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既定的办刊宗旨不变。它们一直以不变的内涵面对骚动的世界,并赢得广大读者,如《十月》、《收获》等。2.部分文学期刊走向通俗化。如《佛山文学》转变办刊宗旨力求接近大众,将刊物定位在为广东的打工者服务上。也有的开始走向通俗和传奇,变为故事性的文学期刊。不…  相似文献   

9.
特色———文学期刊的生命———谈大型文学期刊《当代》的风格□常振家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近年来严肃文学期刊始终难以摆脱不景气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每期以40万字的文学作品奉献给读者的大型文学期刊《当代》杂志,发行量连续多年居于国内同类期刊的前...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图书馆学报》等5种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引文资源,研究《河北科技图苑》在我国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类期刊中传递期刊工作研究成果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科技图苑》与《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和《图书馆杂志》有很强的被引关系,在几百种期刊中被引次数名列前茅。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6,(4):99-102
清末传统文人为寻求国家富强,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开始创办文学期刊.受“文以载道”传统影响,清末小说期刊编辑出版者以激励爱国、启蒙民众为担当,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了初步的大众传播意识.为适应期刊这一现代大众传媒,他们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与技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编辑.变革的同时,也坚守了传统文化,探索了文学期刊的现代化,树立了文学期刊的编辑范式,同时也为五四运动、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出版经营活动的开展,有些编辑逐渐在商业经营中迷失,过分追逐小说期刊的娱乐功能,助长了小说创作的庸俗化.  相似文献   

12.
藏文文学期刊的现状与发展□索洛一、藏文文学期刊的创办我国的藏文文学期刊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文艺形势健康发展陆续创办的。目前纯文学的期刊有西藏的《西藏文艺》、青海的《章恰尔》、甘肃的《达赛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2012年国内期刊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或事件,如我国学术期刊发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呼吁,文学期刊生存困难引起社会关注,美国《读者文摘》中文合作刊物停止出版,首批100种社科学术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非独立法人编辑部改革文件反响强烈,中国期刊正面临转型期的各种变化等,记录我国期刊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赢未来》是家庭期刊集团于2010年6月正式创办的青年类期刊,目标读者为高年级大学生及初入职场的知性青年群体。受网络等新媒体冲击,青年类期刊(指《中国青年》、《大学生》、《黄金时代》等传统青年期刊品类)的整体环境并不看好,而且家庭期刊集团既没有创办青年类期刊的成功经验,也没有优势渠道资源。实际上,在前期论证过程中,该项目也一直争议不断,意见从来没有统一过。家庭期刊集团为何最终决定投资创办《赢未来》,其决策依据是什么,前景又会怎样?本文将带我们一窥究竟。  相似文献   

15.
杜云祥  李恩江 《图书馆论坛》2002,22(3):27-29,56
通过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收录医药卫生类期刊的统计分析,提示军队医药卫生类期刊和核心期刊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医药卫生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军队医药卫生类期刊和核心期刊的主办单位多集中在知识密集程度高的科研院所、军医大学、总医院,特别在基础医学和综合学科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了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而新秀《南方人物周刊》则在创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行量飙升至30万份,显露出新闻类期刊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王彦堂 《新闻世界》2010,(12):31-32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时事政治、财经、社会和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类期刊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周刊》、《国家财经周刊》等纷纷创刊,再加上原有的《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新民周刊》、《环球》等,新闻粪期刊的竞争更加激烈。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时政类期刊作为中国期刊界的一支新军,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虽然数量还不多,但影响力越来越大,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与上述新闻类期刊相比,地方的新闻类期刊在信息资源等很多方面都明显不如它们,在市场竞争中难免处于下风。那么,地方的新闻类期刊怎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东北之窗》在实践中探索出自己的一条路。  相似文献   

18.
李武  刘宇 《出版科学》2012,20(3):17-24
基于期刊共被引数据,本研究利用分层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考察新闻传播学期刊的集群分布及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数据分析表明:(1)新闻传播学期刊首先区分为新闻传播类期刊和编辑出版类期刊两大分支。(2)在新闻传播类期刊中,《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两者关系密切,但与其他期刊关系疏远。其他期刊按其亲疏关系又大致区分为两类: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期刊和以实践总结为主导的行业性期刊。(3)在编辑出版类期刊中,《读书》和《中国图书评论》两者关系密切,但与其他期刊关系疏远。其他期刊按其亲疏关系又大致区分为三类:科技编辑出版类期刊、以出版为重点的出版类期刊和以编辑为重点的编辑类期刊。  相似文献   

19.
我国解放前对连续出版物的分类,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泛到专和由国人自拟,仿改《杜威十进分类法》的过程;也经历了在图书馆分类法中立类和单独编制期刊分类表两个阶段。既适应了当时需要,也为后来创造了可借鉴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那仁居格 《传媒》2019,(17):29-31
在文学期刊步履维艰、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也未能幸免地受到冲击。如何能在困难之中突出重围,藏文期刊《岗尖梅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成为少数民族文学期刊之林的领军者。《岗尖梅朵》创刊于1989年,由海西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海西州民族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办刊宗旨为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致力于培养藏族文艺新人,拓展藏族文艺阵地,促进藏族文学事业繁荣,真诚地为热衷于藏族文学事业的有志人士开辟园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少数民族文学期刊,《岗尖梅朵》编辑部认真分析当时的藏文期刊特点和市场形势,并组织召开研讨会,最终找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刊之路,于2000年第三期起打破藏族文学期刊一贯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模式,将《岗尖梅朵》改版成藏文诗刊,刊载内容纯为诗歌和散文诗,以及相关诗歌的点评和评论文章,是当前全国唯一一家藏文诗刊。目前《岗尖梅朵》硕果累累、闻名遐迩,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知名度,都位居藏族文学期刊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