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缪宏建  王晓蕴 《编辑学报》2014,26(5):415-417
科技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需要与作者、读者、审者等进行有效沟通,也离不开编辑之间的协同作业。通过分析一稿多投原因及稿件处理过程认为:与作者换位思考,编辑应快速处理来稿、尽早发表论文;与读者换位思考,应明确读者需求,强化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与审稿专家换位思考,编辑应该把好初审关,选好、选准审稿专家,对审稿专家信息保密,及时沟通交流;与编者换位思考,应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努力工作。并且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与作者、读者、审者、编者的交往中要善于运用换位思考,构建和谐统一的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2.
张琳  刘晓涵 《编辑学报》2017,29(1):17-19
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沟通的效果决定了稿件的下一环节是否顺利以及作者对期刊的好感度.在与作者沟通的前后,如果可以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去了解作者,分析作者的准备度类型,并因人制宜地换位思考,将有助于沟通效率的提高及日常编辑工作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报纸编辑,首先就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感受读者需求,这是报纸编辑进行工作的切入点。成熟的报纸编辑可以清楚地了解读者的阅读目的,知晓读者的心理状态,做出来的内容也就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纸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时,要提升服务意识,以服务读者为原则,提升编辑的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4.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5.
编辑与沟通     
出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作者与读者间的桥梁,出版活动的过程体现了编辑的纽带作用。选题策划阶段与市场沟通,组稿、改稿阶段与作者沟通,书稿出版过程中与社内各部门沟通,成书后与发行人员、媒体及读者沟通,都需要编辑树立沟通意识、强化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作者、编辑、读者的三维空间中,编辑扮演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他首先是中介和桥梁。因为作者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转化为公众读物,读者也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其次,编辑角色的扮演又具有"双重  相似文献   

7.
曹雯 《采.写.编》2021,(9):139-140
图书编辑人员是出版机构核心人员,承担着各项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工作,业内一致认同其岗位的关键性.也正是由于其处于出版机构的首要位置,引发了作者对如何做好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文就如何将图书编校工作作为控制图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善于总结各类工作技巧应用于图书编辑工作做了几点分析和陈述,希望对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编辑的沟通之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编辑与作者、审者、读者的沟通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沟通效能,建议从沟通的方式、时限、技巧等角度入手,努力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时效性和诚信度.  相似文献   

9.
编辑,是新闻传播中起着中介作用的社会角色。他一头连着新闻作品的作者,一头连着关注新闻的受众;他要传达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声音,又要接收来自社会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声音,又要接收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民情及受众的反馈信息。要做好被传者、传播者、受传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编辑就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角色换位,以最佳方式传播新闻,能较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就报纸而言,编辑的角色换位最常见的是领导角色、读者角色、记者角色换位。 一、领导角色换位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时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编辑有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把握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洞察力,并通过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领导机关的意  相似文献   

10.
刘莉  王晓丽  崔桐 《编辑学报》2018,30(2):134-13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情商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科技期刊的编辑流程中,编辑在与作者和审稿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时,也应当注重情商理论的应用.编辑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交流对象,应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但都应以真诚和尊重为基础、有同理心、多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在获得对方肯定和认同的同时,也会得到对方的支持与信任.融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交流态度能够帮助编辑更好地发挥职业作用,实现职业价值,也更有利于期刊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做好图书馆一线读者服务工作,"换位思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线读者服务中的换位思考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感悟来自于社会生活中换位思考所带来的启迪;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实现良性互动,不仅站在读者的立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启发读者能站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谈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著译者共同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编辑作为著作者与受众者之间的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中介,他们与作者是一种直接的互动关系。编辑离不开作者这一“衣食父母”,离开了作者,编辑劳动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反之,作者也离不开编辑劳动,否则,他们的作品将不能进入信息传播系统,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编辑与作者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基础,也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不和谐的对立关系,将产生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编…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与读者、作者、审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促进其互信和谐关系的建立,形成良性循环.从约稿信、退修信、退稿信、校对信、致审稿专家信件以及日常联系信件方面,探讨了如何将换位思考方式运用于编辑专用信件的写作中,以构建编辑与读者、作者、审者之间和谐统一的交流氛围,共同提高刊物质量,促进期刊的长远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出版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使编辑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应对冲击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文化生产商品化的本质,转换编辑角色,平衡出版人的责任与出版社的利润追求,培养自身创意和兼顾编辑中介职能.在这种思路下,编辑要明确其在整个出版环节中的定位,并真诚与作者和读者沟通,完成其文化传递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网络即时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时兴的交流方式,网络信息时代的编辑工作更需要与读者、作者和相关人员即时沟通.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主流的网络即时通工具是现代编辑人员的必备技能,也是衡量编辑人员网络意识的一把标尺.  相似文献   

17.
计芳 《新闻世界》2009,(1):34-35
现代编辑的内涵大为丰富了,不能囿于“成稿加工”,而要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运筹和创意。其中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和作者的沟通,要善于与记者和通讯员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8.
最佳编辑思维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伦理、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和美学等各方面抽象和形象的信息,这些都要求编辑在策划选题、编审稿件时要具有长远眼光,能站在文化和市场的前沿,把品位高、质量精、富有独创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将先进的文化和具有学术前沿的作品介绍给作者,使读者能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一部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在它没有正式出版之前,其实并没有完型,要使它在潜在美转化为现实美的意义上最终完型定型,必须经由编辑之手进行加工处理.这所谓的加工处理,就是对作品进行编辑意义上的再创作.所以,创造性永远是编辑艺术的生命.编辑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编辑要善于"发现角度".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文稿,编辑具有三种身份:读者、编者、第二作者。在编辑过程的不同时段,由于编辑所处位置导致角色的变化,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呈现不同的编辑心态。业内人士常把编辑职能分为策划编辑和文稿编辑两类。这恰恰也反映出编辑过程中两个大的阶段:策划组织选题阶段和文稿加工阶段。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的运行、衔接和过渡中,编辑实施或者说完成了角色的换位,促使一部作品走完了从胚胎到出生的历史过程。美国学者麦卡锡(PaulMcCarthy)认为,策划编辑和作者撰写文稿是一种共生关系,因为“事实上,早在编辑在书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经展开了创造性的合作过程”。在编辑策划过程中,“作者和编者一起把某个概念或构想发展为很强的写作大纲或出版提案,然后把这份大纲或出版提案扩展为文稿”。即是说,策划编辑在文稿酝酿阶段的“提前介入”使传统的作者撰稿、编辑编稿的关系被彻底打破,编辑不仅是在创作之后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还在创作之前(初),从宏观的角度,对作品的主题、框架结构、层次等根本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形势下,许多出版社、期刊社都把对市场的研发放到了首位;根据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