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佳伟 《新闻窗》2013,(3):23-2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深人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出版、网络出版及发行已经由概念变为现实,人们的阅读习惯、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编辑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艾柯卡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协调能力就是一切。对于一个优秀的编辑来说,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工作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出版活动的过程体现了编辑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
图书编辑和出版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当中,如何有效与作者进行沟通合作是最为重要的;为了保障图书编辑的质量,与作者沟通是保障质量的桥梁,避免图书出现的错误和对作者的意思产生曲解,因此在图书推广和发展中发挥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是推进期刊顺利出版的关键环节.正确对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对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做好出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简要阐述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针对高校学术期刊作者群体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专家教授作者、与研究生作者以及退修稿作者的沟通现状,提出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类书刊作为传播科学技术的信息载体,具有专业性强、信息承载量大、读者面相对狭窄的特点。如何保证科技出版的质量,对编辑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技出版的编辑务必要提高多方面的意识。一、主导意识首先,在爆炸式的科技信息和资讯中,编辑要有意识地去发掘出版热点,有针对性地去策划选题,这样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的出版,满足读者对知识技术的需要。其次,编辑要有意识地引导作者。通过与作者对稿件立意的选取、篇幅的大小、内容的轻重取舍进行沟通,旗帜鲜明地张扬编辑的选稿取向和出版思想,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其引发的阅读变化更为巨大,数字出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数字出版背景下,接受美学作为研究读者接受状况的核心理论给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期刊编辑应注重读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重点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积极引导读者,成功搭建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实现期刊质量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7.
蒋学东 《东南传播》2014,(1):120-121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其引发的阅读变化更为巨大,数字出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数字出版背景下,接受美学作为研究读者接受状况的核心理论给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期刊编辑应注重读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重点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积极引导读者,成功搭建作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实现期刊质量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8.
互在分析了高校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与图书网站和期刊电子商务平台的区别后,讨论了高校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位、框架以及简要的业务流程。包括图书资源平台、读者资源平台和作者资源平台的高校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是读者、作者相互沟通的桥梁,推动出版社向出版服务商转变。最后,讨论了新的电子商务平台对编辑、信息人员和营销人员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的出版规范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建伟 《编辑学报》2004,16(4):238-239
出版规范是编者与作者、读者之间约定俗成的文化传播符号。编辑在出版规范化方面 ,起着特有的缔约者和组织创造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文化交流的加速扩容 ,某些规范在不断地修订和改革。媒体的特征就是以符号为中介 ,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化交流 ,符号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作者与图书编辑两个主体的协同合作,从图书出版活动的视角,简要梳理图书编辑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内涵、基本原则、主要障碍、沟通措施等,为出版社编辑更好地与作者开展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编辑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直接作用的客体是稿件,间接作用的客体是作者.要了解稿件和作者,编辑就应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的沟通之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编辑与作者、审者、读者的沟通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沟通效能,建议从沟通的方式、时限、技巧等角度入手,努力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时效性和诚信度.  相似文献   

13.
编辑人员在处理来稿中与作者的相互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编辑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 能理解吃透作者的观点,能弄懂弄通审者 的意图,能时时了解读者的要求,则对稿 件的编辑和加工,对稿件质量的提高,对 期刊的出版和发行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 编辑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站 在作者、审者和读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笔者将其称之为科技编辑中的易位法。 易位有三种:一是编辑与作者的易 位,二是编辑与审者的易位,三是编辑与 读者的易位。三种易位中,编辑与作者的 接触、交往、交流是最早的,也是最多的。 本文论述编辑与作者的易位。  相似文献   

14.
和谐出版是当代出版的前进方向.从伦理学层面看,作者、编者和读者的道德缺失或责任缺失是影响和谐出版的缘由.其中.作者的学术腐败阻碍了和谐出版的实现,编者的道德素质不高制约了和谐出版的实现,读者的阅读修养不够隔断了和谐出版的实现.因此,加强作者的学术道德建设,是实现和谐出版的源头;加强编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和谐出版的关键;加强读者的阅读修养建设,是实现和谐出版的补充.作者的努力,编辑的认真,读者的提升,共同组成了和谐出版的伦理动力,也是学术出版工作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5.
高飞 《出版广角》2013,(18):52-53
纵观图书出版各类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都与孩子培养极为相似,解开心扉"金钥匙"只有一把——沟通。沟通增进理解、沟通化解矛盾、沟通降低内耗、沟通提高效率。让我们图书在编辑的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吧。图书出版就像培养孩子。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学习进步、早日成才。作者和编辑作为图书的父母也同样有此期盼。图书与孩子一样,既有先天因素,也要后天努力。十指长短有不同,解决方法需对症。  相似文献   

16.
在出版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些作者抱怨编辑的工作方法问题;而年轻编辑抱怨与某些作者交流困难,沟通不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过调研,发现问题不是编辑的业务能力不够,也  相似文献   

17.
正亚马逊,Nook公司,包括我们熟悉的盛大……不断有各方神圣推动自助出版的消息传来。都说好日子终于要来了:作者借助自主编辑软件、巨型服务器等现代科技,挑战一向自以为是的出版人,颠覆编辑居于核心地位的传统出版模式。说到底,自助出版的兴起,是话语权力博弈的产物。凭什么作者与读者要把选择权让度给编辑?编辑的合  相似文献   

18.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三个相互关联的主体、三个重要因素.书籍、刊物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稿件的过程.稿件是作者创作、编著的,编辑组织加工稿件并印刷出版以满足读者需要,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也可称之为"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做好选题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把握读者现实的清晰的阅读需求和潜在读者的阅读需求;以作者为本,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护作者合法权益,打造作者品牌;以编辑人员为本,把编辑人才的培养、储备、任用作为出版活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刘光裕 《出版科学》2008,16(3):83-87
中国古代的出版概念,是复制和发行两要素说。编辑并非出版诞生的标志,它是出版成熟或趋于成熟的标志。没有编辑的出版活动普遍存在于古代。出版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以公众传播为宗旨,以作者为起点、读者为终点的书籍传播。出版史的研究范围大致是历史上书籍传播过程与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影响、制约书籍传播的社会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