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宏建  王晓蕴 《编辑学报》2014,26(5):415-417
科技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需要与作者、读者、审者等进行有效沟通,也离不开编辑之间的协同作业。通过分析一稿多投原因及稿件处理过程认为:与作者换位思考,编辑应快速处理来稿、尽早发表论文;与读者换位思考,应明确读者需求,强化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与审稿专家换位思考,编辑应该把好初审关,选好、选准审稿专家,对审稿专家信息保密,及时沟通交流;与编者换位思考,应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努力工作。并且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与作者、读者、审者、编者的交往中要善于运用换位思考,构建和谐统一的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2.
于洋  段为杰  林松  段桂花 《编辑学报》2019,31(4):449-451
审者、作者、编辑,是期刊编辑工作中重要的3大主体。文章介绍期刊编辑通过分析期刊定位,了解作者需求,精准选择审者,再辅之以积极的沟通、引导及催化作用,促使一部分审者向优秀作者转化,从而为期刊带来大量的优质稿件。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有效,既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也融洽了审者、作者、编辑之间的关系,推动了期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编辑人员在处理来稿中与作者的相互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编辑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 能理解吃透作者的观点,能弄懂弄通审者 的意图,能时时了解读者的要求,则对稿 件的编辑和加工,对稿件质量的提高,对 期刊的出版和发行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 编辑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站 在作者、审者和读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笔者将其称之为科技编辑中的易位法。 易位有三种:一是编辑与作者的易 位,二是编辑与审者的易位,三是编辑与 读者的易位。三种易位中,编辑与作者的 接触、交往、交流是最早的,也是最多的。 本文论述编辑与作者的易位。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的沟通之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编辑与作者、审者、读者的沟通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沟通效能,建议从沟通的方式、时限、技巧等角度入手,努力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时效性和诚信度.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出版中信任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9,21(2):107-108
探析科技期刊出版中作者与编辑之间、编辑与审稿人之间、作者与审稿人之间以及编辑部成员之间信任的价值。认为建立作者、读者、编辑、审稿者等刊物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感,可以为科技期刊的质量提升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有来必复     
如何对待读者、作者的来信、来稿,列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火星报》、《前进报》、《无产者报》期间,列宁和他领导下的报纸编辑部,有一项不成条文的制度,那就是"有来必复".他们处理来信、来稿的办法是:1.直接复信.在浩瀚的《列宁全集》中,粗粗计算一下,就有十分之一是列宁直接答复读者、作者的信件.对一些不适于在报纸上刊登的信稿,列宁还直接或委托他人说明不能利用的原因.可以想象,这些信件花去了列宁多少精力.2.编发来信来稿.凡能在报上刊用的信、稿,列宁则直接或委托他人进行编辑加工,或摘要发表,并  相似文献   

7.
在编辑系统中,编辑作为期刊、作者、读者的代言人,具有三重身份。本文认为,期刊代言人与期刊社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科学发展的动力保障;作者代言人与作者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读者代言人与读者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科学发展的动力前提。  相似文献   

8.
编辑活动是由作者、编辑、读者三个环节构成的过程,编辑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既担负着对作者创作的文本进行文字修订的工作,也担负着对作者创作思想、意图的阐释工作.  相似文献   

9.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对于编辑出版工作来说,作者与编辑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很基础、很重要的关系。当前在作者与编辑之间存在着不和谐,分析其成因,提出改变的对策,目的是创建和谐的作者与编辑关系,这既可以让优秀的学术新人脱颖而出,又可以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创建和谐的作者与编辑关系,是实现作者与编辑同步成长,达到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三个相互关联的主体、三个重要因素.书籍、刊物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稿件的过程.稿件是作者创作、编著的,编辑组织加工稿件并印刷出版以满足读者需要,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也可称之为"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手机具有移动性、便携性、个性化等特征,手机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手机阅读类APP客户端也迎合用户的需求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阅读类APP客户端中,书籍、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编辑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编辑既是优秀作家、作品的推广者,为其提供广阔的平台,也是读者阅读选择的引导者,更是读者与作者、与书籍、与读者之间交流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读者与作者互动的办刊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范 《编辑学报》2010,22(4):286-287
基于编辑本位观和作者本位观的办刊策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们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读者以及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基于读者本位观的办刊策略,需要编辑树立读者本位观、确立读者与作者双向交流的办刊宗旨,采取诸多技术措施;办好互动栏目、做好导读工作、促进成果转化、尝试公开同行评议、开展网上互动、组建实践社群.  相似文献   

15.
和谐出版是当代出版的前进方向.从伦理学层面看,作者、编者和读者的道德缺失或责任缺失是影响和谐出版的缘由.其中.作者的学术腐败阻碍了和谐出版的实现,编者的道德素质不高制约了和谐出版的实现,读者的阅读修养不够隔断了和谐出版的实现.因此,加强作者的学术道德建设,是实现和谐出版的源头;加强编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和谐出版的关键;加强读者的阅读修养建设,是实现和谐出版的补充.作者的努力,编辑的认真,读者的提升,共同组成了和谐出版的伦理动力,也是学术出版工作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6.
杨美群 《编辑学报》2012,24(2):182-183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委及本部门同事之间人际互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把与审稿专家和编委人际沟通中作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关学科前沿信息的最好途径,在与作者和读者交流中做好服务工作,在团结本部门同事形成学习型和谐团队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他人做嫁衣:也谈科技期刊编辑的作者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编辑学报》2017,29(3):304-306
合理调节编辑、作者之间的关系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科技期刊编辑的作者服务是建立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桥梁,有利于稳定和扩大作者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树立期刊良好的品牌形象.科技期刊编辑应通过坚守职业道德,加强学科专业和编辑业务理论学习,尊重作者,服务作者,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与作者互相尊重、互相进步的和谐关系,最终达到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的编辑理念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赵海霞  郭开选 《编辑学报》2006,18(3):227-22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呼唤和要求,编辑也应为这一神圣使命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此,编辑应该构建起和谐的编辑理念.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自身要有良好的心态、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求编辑处理好与作者、审稿专家、读者以及编辑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范 《编辑学报》2010,22(3):198-199
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能提升读者和作者素养,相互启发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影响编辑观念,树立读者本位观;实现论文价值和期刊效益,完成传播使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研究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也可完善学术传播的互动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期刊编辑工作中,编辑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函,这些信函对编辑工作帮助很大,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这里所说的信函指期刊编辑部收到和发出的各种信件,侧重于作者和读者信函.从形式上看,有纸质信函、电子信函;从内容上看,有作者投稿函、要求更正函、咨询函,读者的评论函、建议函、质疑函、求答求助函及编辑部的回复函,编辑部的退修函、退稿函,兄弟刊物、学术团体和协会、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等的公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