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当今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文化战争一触即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崛起进程中",汉字文化圈"却已然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南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大幅减小。因而需要尽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一,和平崛起需提升文化软实力;其二,"汉字文化圈"辐射力亟需重建;其三,注重当代人的幸福指数与灵魂安定;其四,"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希望;其五,和平崛起需注重"文化创新";其六,警惕东亚文化战争与重建中国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唐成可 《教师》2013,(1):87-87
书法是东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文化。东方书法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的纸面,黑白二色穷极线条流变和章法演化,暗合中国哲学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是东方文化精神的高迈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精神形象。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文化正逐步走向边缘化。甚至可能被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东方,历史地存在一个“东亚汉字文化圈”。兼顾地理、历史和文化,这一“文化圈”主要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毫无疑问,这一“文化圈”有许多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圈”的特征,所以有人称之为“中华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儒教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华化佛教文化圈”,等等。我们所以取“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则因为除了其他特点之外,古代东亚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汉字”作为相关民族、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关联的主要媒介,而文字,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汉民族文化的研究.汉字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  相似文献   

7.
对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汉字书法传播的研究,即是对汉字书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的深入理解,对其在不同文化圈中传播现状的具体梳理,对其未来发展路径的科学规划。具言之,汉字书法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当前其最主要的功能应当移位成为海内外汉语学习者学习、热爱汉语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文化圈中,汉字书法的传播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亦不同。在汉字文化圈中应注重中华文化的深层体认,在非汉字文化圈中应注重中国元素的浅层感知。综言之,要做到“变与不变”,从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其中“变”在于要转变过去的国际中文教育、传播观念,学习、掌握、运用芯片时代的各种新信息、新技术,“不变”在于要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把握自身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日本与中国都是东方国家,同属汉字文化圈和孔教文化圈。早在隋朝,日本统治者采取主动积极态度,先后四次派使团人隋(遣隋使),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唐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之传统,遣使入唐,吸取唐朝文化。遣唐使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借用中国的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模仿中国,为日本民族学习其他的文明奠定了基础。近代日本“脱亚入欧”,接受“西洋”文化、  相似文献   

9.
就词汇的来源而言,韩国语的词汇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其中汉字词和外来词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20世纪之前,朝鲜半岛主要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汉字词得以在韩语中被大量的借用,之后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以英语为代表的外来语也开始在韩语词汇中出现。另外,在韩语词汇中占据半壁江山的汉字词也不完全来自中国,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以及韩国本身也创造了一些汉字,这也是韩国语词汇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戴维撰文《民族图腾与国家标志: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就中国龙在西方文化中建构的文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就中国龙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来看,中国龙形象多由西方主导构建,中方往往以“沉默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自我发出的声音很小。与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类似,中国龙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长期处于“被塑造”的地位,甚至沦为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李林 《河南教育》2009,(1):44-46
谈到文化,学术界流行“文化圈”或者“文化区”这样的概念?目前,世界上主要有“西方文化区”“东亚文化区”“中东文化区”等几大文化区(圈)。大家会问,难道“文化区”或者“文化圈”的划分仅仅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吗?显然不是。比如,澳大利亚非常接近南亚,可是它却被划分到“西方文化区”。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明史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希腊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同属使用汉字的“中国文化圈”(或称“世界汉字文化圈”)由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根同源,在语文教材的建设上也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和地域环境的不同,语文教材又各辟蹊径,推陈出新,独树一帜,使它们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呈现出多元性和多样性。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分析、比较,我认为这四家语文教材的异同点如下——大陆《语文》、台湾《国文》、香港《中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文化面对的时代性张力主要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历时性的形态逐渐呈现出来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当代中国却是以共时性的方式被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二,当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还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之积极成就的时候,西方则已经走向了“后现代”,并提出了“走出现代性”的主张。这就使得当代中国在面向未来的选择中面临左冲右突的两难困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更为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中,全盘西化此路不通。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必须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论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成人教育的文化检视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成人教育面临着世界文化的融合,西方文化的扩张,“现代化”和“后现代”的并存等诸多困境。中国成人教育要关注成人教育的文化研究,提高民族自觉,使成人教育真正地回归于生活和实际。唯有如此,中国成人教育才能摆脱在世界成人教育中被“边缘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李穆  朱薇  孙喆  张亚东   《出国与就业》2009,(10):28-53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老大中国.我们的先辈在失败的屈辱中切身地感受到现代西方之进步和凌厉.中国已经不可能在如两千年来一样,在圣人的教化中偏安一隅、独善其身。传统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体制遭遇到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大挑战.史学家眼中的“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幕拉开。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唐君毅被称为“伟大的中国文化运动者”,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的失守在于:其一以西方学术方法研究中国学术;其二对传统文化“整理国故”的研究态度;其三是西方学者对研究中国学术的错误动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璋需要以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以发展荤未为贯魂.以教育教化为手段.以日常生活为载体进行“灵根自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日两国,有着若干文化共相,诸如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等等,而汉字与中国化佛教汇合的产物,便是汉译佛教术语在两国语文里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文明史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希腊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同属使用汉字的“中国文化圈”。由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根同源,在语文教材上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又各辟蹊径,独树一帜。根据我多年的研究、比较,我认为这四家语文教材的异同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法治、建设宪政国家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宪法知识与西方宪法知识存在着不同,突出表现为宪法内涵和基本精神的不同。运用知识传递中的“语境”和“前见”理论,考察西方文化中的宪法知识在中国近代语境中是如何被传统文化解读并重构,这从一个侧面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与独特载体.它所蕴涵的民族智慧、审美情趣及哲学思想无限深广.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忽略汉字教学,而如何让这样一种文化瑰宝成为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它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又能成为教学促进手段,则需要教师的悉心探究与实践.一、培养学生汉字研究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努力调动学生汉字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对一些独特的汉字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比如在第二批汉字简化时,“餐”字曾经被简写成“歺”,“街”字也曾经被简写成“亍”,但是这些过度简化的汉字并没有应用多少时间就被停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