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恩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而其传媒多为当时的报刊.辛亥革命时期报刊成为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的最早传播工具,其地位和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2.
马、恩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而其传媒多为当时的报刊.辛亥革命时期报刊成为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的最早传播工具,其地位和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3.
马、恩及其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而其媒介载体多为当时的报刊杂志.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广为国人所知,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革命道路提供了思想武器,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在中国翻译出版情况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系统的专门的文艺理论著作,他们有关文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除了几封文艺书信之外,大都散见在其它著作之中,因此,可以说,马恩的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的过程,也就是马恩的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世纪初,随着马恩的著作在中国的介绍、翻译和出版,他们的文艺理论就开始传入中国了。1919年,  相似文献   

5.
马、恩、及其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年世纪初,而其媒介载体多为当时的报刊杂志。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开始广为国人所知,为中国先进分析探索革命道路提供了思想武器,其他们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外学者充分挖掘蕴藏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生态哲学思想,使得马恩的生态哲学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许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的本真性认识得并不透彻,尤其对马恩生态哲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及其向度问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识和偏颇.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本真含义做出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以便能够在实践上对现实的生态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马恩合写的《共产党宣言》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入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共产党人的成长、中国革命和建设都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创立80年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现在学习和研讨《共产党宣言》,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时意义。《共产党宣言》永远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型理论接受的逻辑起点是马恩独具特色的典型观,而非西方的人物性格塑造理论.马恩的典型观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作为存在范畴的人物形象,一是作为认识范畴的价值属性.重读马恩经典原文,纠正人们长期对马恩典型观的误解,有助于我们突破当代中国典型研究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马恩悲剧理论在2的理解和运用,在形成中国现实主义社会悲剧观的同时,也使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展走进一元化的困境.思想解放中的论争与重读,是马恩悲剧理论在中国的新生,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并最终带来了马恩悲剧理论的接受飞跃.  相似文献   

10.
与唯物史观融为一体的马恩价值理论,绝对不会悖离生产力决定性原理。按照马恩思路,“价值”等于劳动生产率(力),它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劳动价值论”(以下“劳价论”)只是它在特定限制下的支论,非其全貌。从考茨基“批修”开始,人们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代替马恩“生产力价值论”,在理论上片面。中共十六大在价值理论上。不仅恢复了马恩生产力价值论,强调使用价值和财富积累的决定作用,果断纠正“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百年误读,而且与时俱进地大大发展了它,包括明确提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国经济理论界主流应对此有所省悟。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先后在日本和中国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中,日本逐渐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准则,展开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而日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介绍、研究、翻译,则深刻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本成为中国引介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西方20世纪的各色批评流派实质上都围绕着"机制"一词展开着各自的话语分析路子。伊格尔顿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代表,他在吸取了诸种意识形态批评的精华后,对文本的审美意识形态机制进行了多角度的解魅。而伊格尔顿所有文本批评的工作是和他所站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批评立场分不开的,他的批评不致力于产生形而上的启蒙效应,而是力求一种政治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福柯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知识考古学》是其重要著作。在《知识考古学》中,他用其考古学分析对话语进行了独特的解释和阐明,为后现代主义和哲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对其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考察俄罗斯、西方和国内学者关于文学经典的不同见解出发,可以看出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重读经典",而且还在于重新确认、重新发现经典.是一个这也就涉及"重写文学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推动近代历史进程的两大事件———17世纪牛顿科学革命与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出发,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产生和形成的理论依据,以及以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原理,从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必将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具有强调主体轻视客体、强调人本主义反对客观主义,力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化,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补充和改遣马克思主义等特征.人道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社会面临的双重"危机"的回应之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西方学者开始全面艮思马克思主义,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次次的“马克思主义热”。与当前西方的理论研究热潮截然不同的是,国内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却趋于冷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贯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该论社会意识形态功能的实效性。虽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但其首先是一种科学理论。只有把该论的政治性与其学术性有机统一在一起,它才能为人们所接受,也才能有效保证其应有的政治影响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百年来的中国史学进行了宏观的回顾,排列了20世纪的中国史学三个阵营,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是时代的主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中国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病症”,诸症自有其原因。虽然道路曲折,但马克思主义史学必将在开拓中前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由欧洲理论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所创立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之必然会实现中国化及其现代化,是由于: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而追求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价值性,而中国人民也需要引进马克思主义来为自己改造客观世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再次,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而中国人民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扎下根来并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