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来写《史记》,所记录的史实是忠实和公允的,其文风是朴实无华的。在坚持“实录”的前提下,司马迁又恰当地运用了一些文学方法,使得《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文学性,达到了历史和文学的辩证统一。《史记》可资研究的东西不可胜数,在此,仅就《史记》中某些篇章所表现出来的写作艺术简单地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汉代的伟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思想家。他不仅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史记》的写作上,就形成了《史记》的辩证艺术。一、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方法《史记》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文学。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是坚持了“实录”这一根本历史原则的。因为他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来写作《史记》的,他所记叙的史实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史记》的价值在于其"实录"精神。而"实录"这一美赞,和其具有的实地游历、考察精神有极其重大的关系。本文继笔者拙文《司马迁生平及二十南游考》之后,考证了司马迁第二、三阶段的游历,剖析了游历在其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史记》首先是史历其次才是文学。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是坚持了“实录”这一历史原则的。因为他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来写作《史记》的,他所记叙的史实有着极大的凭借和可靠性,是忠实和公允的,其文风是朴实无华的。与此同时,在坚持“实录”的前提下,司马迁又恰当地运用了一些文学方法,如选取典型事例、注意细节描写、善用渲染夸张、博采传闻故事、运用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等,使得《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文学性,达到了历史和文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它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和文学高度完整的统一体。因此,我们要探讨《史记》的语言特点,必须从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去考虑,才能得出比较符合《史记》的实际情况和对今天的历史写作与文学创作有所裨益的结论。从历史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高度准确,恰如其分。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基本原则是“实录”,这就决定了《史记》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准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而《史记》中充满着辩证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手法、现实与理想、美与丑、共性与个性、大事件与小故事、正与反等。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与文学价值璀璨古今.司马迁开创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修史笔法,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描绘时代更迭中帝王将相的事迹的同时,大胆突破以往史书的惯例,为处于历史边缘、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物立传,对他们进行褒贬奖掖.《史记》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类型丰富、个性鲜明,具备典型性、代表性.司马迁不惜笔墨,以赞扬为主,为这些“小人物”立传,这也是成就其“一家之言”修史宗旨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5,(5):65-69
《史记》有着双重性的书写理念,即实录与修饰。这两种书写理念从表面上看是相悖的,实则是同一的,二者在深层次上殊途同归。《史记》这种二元同一的书写理念,根源于作为史家的司马迁的独特人性观。《史记》在文本存在形态上是多元同构的,它不单是一部优秀史学著作,更是一部兼容并包的文化经典。《史记》这种多元同构性决定其具有多重性价值指向,它的价值呈现模式是"以美启真,以真启善"。  相似文献   

9.
《史记》一书,被人们称为“实录”,获得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赞誉。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本文试就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一些肤浅的分析,以窥其实录精神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文学史上,她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人物描写与刻画。司马迁在写人时,又严格遵循着“实录”的原则。他笔下的人物,既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又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读《史记》,我们看到的不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不虚美,不隐恶”(《汉书·司马迁传赞》)的“实录”精神,创造了《史记》这部雄视千古的纪传体通史。它不仅是历史的楷模,而且是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司马迁怀着强烈的历史正义感,不可遏制的激情,在广阔的背景上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斗争画面,创造了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的游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史记》的人物传记,不仅给散文本身以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兴起的叙事文学,如戏曲、小说等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史记》中的某些言论及作品中所自然流露出来的创作倾向,同时又具有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史记》的最大特色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但是,鲁迅先生又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又如何理解呢?我以为,鲁迅的评论,触及到了司马迁《史记》与屈原《离骚》所共通的某种理想主义精神和特色。也就是说,司马迁写作《史记》,在如实地反映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同时,还以炽热的感情探求着他心目中的理想。这种探求,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具有某种理想性格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体现的。这就使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史记》人物传记,带上了某些浪漫主义色彩。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谈得不多,本文就来着重论述一下。  相似文献   

13.
《史记》曾以“实录”著称,司马迁的思想、人品也为世人所称颂不绝,但却很少有人系统地谈及司马迁和《史记》的另一面,本文试从《循吏列传》入手,对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作一点挑剔。一、《循吏列传》并非“实录”司马迁作史,主观色彩极浓,陈仁锡曾说;“子长作一传,必有一主宰,如李广传以‘不遇时’三字为主,卫育传以‘天幸’二字为主……”(引自优川资言《史记会往考证》)。这样的人物传记只是写作时有明确的立意,只涉及材料的取舍问题,终属于“实录”范围。而象个泊夷列传》就不同了,传文所载伯夷叔齐之事迹均不可信,梁玉绳《…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司马迁处于逻辑性思维高度发达的时代,因此《史记》中据实而录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渗透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认真反思.《史记》记载的许多历史人物往往成为一类高度的典型;它所展示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则因其体现了社会的本质和生活的必然而不断在历史上重演、复现.《史记》提出了大量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人生命题,因而它超越了实录的历史和形象的文学而步入了哲学的境界,呈现出象征主义色彩.司马迁记载历史人物时在实录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清醒的选择,这体现了《史记》象征主义的自觉意识.同时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悲剧主题体会尤深,这就使《史记》的象征主义具有了悲剧色彩.《史记》象征主义的方法学价值正是在记叙和观照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及其《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中享有空前绝后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史记》所具有的高不可攀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更在干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伟大斗争精神和人格力量。本文分析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产生、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认为这一思想不仅包含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雪耻、成一家之言、显身扬名的个人功利目的,更体现了他网罗天下散佚旧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探析了其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再说司马迁对传主“为人”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大量出现“某某‘为人’如何如何”,是司马迁关注传主“为人”的显著表征.也是《史记》具有文学特质的内在根源。我们在对《史记》中“为人”一词作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发表其89例用例,分析其所用“为人”的涵义,并进一步论说关注传主“为人”对于写人、对于《史记》的文学性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指出:"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指出:"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9.
聚材取事,最能体现一个写作者的眼力和见地,任何写实性作品乃至吏传文学都不可能有闻必录、据实直书,都有一个筛选材料的构思过程。《史记》的人物传记历来被认为是“考信”、“实录”的典范。其实,这只是司马迁取事的一个方面,甚至可以说这一点并不是他的独到之处,并不是《史记》的根本的特色。“考信”、“实录”作为一种选材的标准是先素历史著作的传统,所谓董狐直笔就说的是这回事。《史记》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大写特写充满奇异性的人物和事件,并使“奇”和“实”得到了很自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最基本的文学观一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思想;一是“发愤著书”说。他持“讽谏的辞赋观”,对辞赋的讽谏作用极为推崇。他写作《史记》的基本原则是他的“考信”和“实录”精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批判现实的文学精神。他的这些文学见解和主张主要见于《报任安书》、《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自序》,以及散见于《史记》其他篇章的章节和片断如《伯夷列传》第一的序论部分、《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的序论部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