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规范教学环节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本文首先对国内八所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其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性,然后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了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优化建议,使得培养方案的修订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找出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其专业特点出发,提出强化传统优势,拓展专业内涵;依据综合理念,修订个人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式,强调职业化训练等建议,从而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培养和在校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际认可和国内高校工程教育转型要求,给工程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讨论两岸交通运输专业认证的异同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要求、专业认证规范等方面进行比较,借鉴台湾交通运输专业认证经验,以闽工院为例总结了适合地方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的交通运输专业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特色,对交通运输专业建设提出了创新性建议。重点针对广东珠三角地区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从教育观念、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增强能力、有所特长"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办学宗旨,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尽快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交通运输专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中职交通运输类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化交通运输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持续提升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要学会应用包括微课在内的新型教学方法与工具,以切实提升中职生的专业素质。文章从微课教学技术的概念探讨入手,分析中职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微课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应用微课技术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角度出发,分析本科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从专业现状、教学课程、实践课程环节等方面说明交通运输专业应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推动着交通运输管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改进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开发教学案例、加强复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正面临应用型转型的难题。交通运输专业需明确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培养具备本专业特色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分层化教学为入手点,探讨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方案。在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其分层化教学特色,其次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最后提出新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前必修课程安排,设置柔性化培养方案,引入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全世界出行的方式与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顺应此变化,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要指引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创业,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建设也应不断同步更新。本文立足于现实,结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情况,探讨了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如何加强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以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交通运输专业结构布局,提出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及完善现代学校制度的保障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育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践证明,以供给侧为支点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有利于高质量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科的交叉和专业的整合加快,单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不再能满足交通运输领域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的需要。因此,在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只有引入"宽口径,高素质,按大类培养"的概念,才是解决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人才输出源头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方法随之发生了变化。以交通运输专业“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分析现有课程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定位,引入“SPOC+PBL”教学模式对课程展开改革,设计“三阶段”教学模式和全过程形成性评价方法,融合新思路,提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按照"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多个高校采取了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这种学习制度客观上需要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本文从交通运输大类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必须具备不同层次的经济学知识,探讨了经济类课程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该大类本科毕业生更好更快适应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两岸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两岸高校在交通运输产业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研究表明:台湾与大陆发展的极大差异,影响着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的关系;两岸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特性与交通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呈现一定的显著特征。基于这一分析,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围绕适应服务区域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学习借鉴台湾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开设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超过百所,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形成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特色优势形成的可行途径,旨在推动高校加强人才创新思维培养和专业特色凝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与日臻完善,对未来的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采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训"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本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借鉴吸收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开展本院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增加了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为整合专业优势与特色资源,带动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发展,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立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就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三四二八"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实践表明,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认证对促进国家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建设、高精尖工程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复审工作,结合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理念,以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首先探究了适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方法,同时提出专业持续改进体系构建的方法。从培养目标持续改进、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持续改进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持续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韦端  陈正振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98-101
为解决交通运输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全、水平不高、共享不足,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贡献度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构建"交通教学工场",通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服务产业方面的优势,提出了紧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等实现路径,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