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又林 《兰台世界》2012,(19):60-61
中华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中一处独特景观,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从吉祥文化来看,大多数吉祥图案的产生都可以从儒佛道三家寻到思想依据,且许多吉祥图案本身也体现出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儒佛道相互交融渗透的趋势。本文仅从源于佛教的"八吉祥"图案与源于道教的"暗八仙"图案的形成与发展、形式与内涵几个方面以小见大,借以探讨佛道互补融合在吉祥文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华夏传播理论具有"心传天下"的特质,以仁兼济天下为指归,为中国传播学增添一缕人文精神.为深入阐扬华夏传播理论的核心特质,文章先从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入手,然后着重从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三个维度出发,力图勾勒出华夏传播理论的主要内涵,进而总结出其主要特征,最后基于历史与现实考量,提出拓展华夏传播理论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雯倩 《东南传播》2016,(10):50-53
中国人的情感是人文历史的产物,中国人的情感传播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要想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情感心理,挖掘华夏文明中的传播情感思想十分必要。本文以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儒、道、佛三家传播思想作为内容,研究其中的传播情感论,汲取对现实传播活动有益的精华。在与自我的情感传播中,中国人习惯以情感体验认识自我、将主观情感投射自然界,同时又对自身情感有所控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中国人崇尚建立正向的情感传播,追求关系和谐的传播目标,并尽量避免冲突。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重“明心性”的价值取向和主“一天人”的思维方式皆是以“无神”为其本质特征的.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尤其是儒道两家对“上帝”与“鬼神”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儒家的“人事为本”与道家的“自然为本”的思想,其实质亦皆是取向“无神”的.中国无神论所昭示的“人文”‘有为”“创造”“自由”诸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并最终成中华民族千古以来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无神的人文精神终将能够成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再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马一浮其人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被褐,晚号蠲叟、蠲翁、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史学家、书法艺术家。1957年5月,周恩来曾陪同前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在杭州"花港"专访马一浮,周向客人介绍说"他是我国当代唯一的理学家"。作为现代国学大师,马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被学界誉称为"现代三圣"。他一生倾心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研究,综汇儒学特别是宗明理学各派学说,融合释、  相似文献   

6.
南文瑛 《出版参考》2006,(32):10-11
"国学"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中国复兴国学、重振国学,切忌急功近利.中国人必须承担起创立新时代新国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佛法东传,佛教与中国文化撞击和交融,伴随着印度佛教经籍的不断译介。阐释的进程。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员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就中国佛教宗派内部而言,隋唐以后天台、三论、法相、华严诸宗都十分崇奉(金刚经),各宗领袖都结合宗义,写下了不少有关(金刚经)的注疏。禅宗六祖慧能因闻(金刚经)得悟,从此中国禅宗与《金刚经)结下不解之缘。(金刚经)与中国文化、中国佛…  相似文献   

8.
编辑寄语     
翻开本期目录,许多读者就会发现,本刊新增添了国学研究栏目。"国学热"一词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已有多年,早在2007年研读国学经典的人就已经达到1 000万之多了。当然,本刊编辑部开办国学研究栏目并非邀宠,迎合形势。本刊的主办单位之一南京图书馆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图书馆,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而且积淀了深厚的国学研究传统。江苏省更是文人荟萃之地。增设"国学研究"栏目,着意登载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与普及性文章,是为了延续传统,传递智慧。国学教育是陶冶、是熏染、是润物细无  相似文献   

9.
广告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5000年的古代文化传统,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革命现代文化传统。广告意识是现代文化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指"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一般公认就是儒家文化,因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即最主要的指寻思想。说是主要的,不等于是全部的,不能轻视儒家以外各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道家佛家的思想。实际上儒家思想在其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可以说儒、释、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中国是大陆国家,儒学是植根于这…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儒道价值观一方面以经世致用的"入世"思想打造着国人的主流文化情怀,一方面又以其达观超脱成为民族心理的一处退隐之所,二者共同培养了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出处心态。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是进行传统价值观传播的绝好平台,但目前存在的课程所占比例小、课程类型选择失当等问题都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如何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柳诒徵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图书馆事业家,毕生致力于教育和图书馆事业,主持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达20年之久。在担任国学图书馆馆长期间,他改弦更张,致力于藏书建设;注重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推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服务措施;奖掖后进,通过创办《国学图书馆年刊》来培养人才,促进学术研究。在柳诒徵等人的努力下,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图书馆,在海外也享有较高声望。探究其间的成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我们当下的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两大中文古籍数据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收录内容、数据格式、检索功能、检索结果的利用、销售方式等方面对两大中文古籍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和《国学宝典》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促进专业古籍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柳诒徵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曾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近20年,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图书馆学理论方面均卓有建树.本文着重探讨柳诒徵在图书馆藏书建设、读者服务、人才培养上的诸多创新,他的目录学思想与主编<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的实践,以及他在版本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晚清著名公使郭嵩焘与薛福成均为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伦敦与巴黎日记》《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反映了我国早期驻外使官对西方图书馆的接触和认识。研究和比较他们的图书馆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图书馆观念的形成以及图书馆史研究的深入。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15.
范红霞 《图书与情报》2006,(3):108-111,144
柳诒徵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卓越的图书馆学家,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图书馆事业,掌理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达20年之久。在任国学图书馆馆长期间,他既重视对图书馆的管理与革新,使国学图书馆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图书馆;又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研究,培养出一大批图书馆专家和文史学者;他主持编撰了《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反映了他的图书馆学思想,为学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其他图书馆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6.
《大元故从仕郎耀州同官县尹郭君墓志》现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该志此前未见著录,其写作时间当在大德三年(1299年)至皇庆元年(1312年)正月间。由志文可知,郭氏家族世居山西太原,后徙至陕西京兆,第五代成员郭时中为关中硕儒,与王天祺、李庭、郭镐并称"四贤"。志主郭汝弼,郭珏第五子,生于大蒙古国贵由汗三年(1208年),卒于元成宗大德三年。幼习儒业于乡贤郭镐、李庭;筮仕安西王府典书,与同僚姚燧、马绍庭交游甚厚;迨元廷分省四川,受知于中书左丞汪惟正,选充行省掾属,是以吏出职的北方低级汉官典型。因史料匮乏,对于郭汝弼及郭氏家族,学界尚无专文研究。墓志详述郭氏先祖及其家族成员基本情况,并叙志主本人生平事迹,为了解该家族、探讨元前期史事提供佐证,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小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37-147
《十国春秋》是记录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史籍。但是对于其史料来源及特点,学界一直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直接征引书目范围的考察及其与相关重要史籍之间关系的考析,初步推断该书在史学研究上有保存资料线索之功,但在史料原始性的保存与延续上价值不高,不宜作为第一手史料在学术研究中征引使用。  相似文献   

18.
简仪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天文仪器,堪称中国古代传统天文学成就的杰作与象征。现存简仪是郭守敬简仪的仿制件,成于明英宗正统年间,目前陈列于紫金山天文台。为尽可能地留存此重要文物的空间结构与器身形貌信息,有必要对其实施原位、无损、高精度的测量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简仪空间结构与器身形貌测量建模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藏书楼"是中国图书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该文通过对曹勋的《松隐文集》、刘学箕的《方是闲居士小稿》、陈耆卿的《赤城志》、李昂英的《文溪集》、真德秀的《铅山县修学记》和应节严的《扬州州学藏书楼记》等宋代文献中有关"藏书楼"一词记载的详细考证,得出"藏书楼"术语起源于南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对于岩画的史料价值,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推崇者称之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贬斥者认为岩画多为"涂鸦"或"随意"之举,难以为之征信。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资料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以凿刻、描绘为记录手段,以图像为主传递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中国岩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特殊形式之一,以直观形式保存了人类远古时期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