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发展中国家媒介意识的定位就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成功进入WTO的同时 ,中国文化界提出了振兴民族文化 ,走“中国文化复兴道路”的倡导。中国文化复兴有一种很强的民族文化认同色彩 ,这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冲撞下产生的特有的“文化怀乡”现象。既然如此 ,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成了实现中国文化复兴的关键所在。作为处在民族文化发展前沿的媒介机构 ,其行为意识的定位也正是在这一经济文化的坐标上展开。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行为应该有很强的本土针对性 ,以确保这种文化复兴是本土文化的复兴 ;另一方面 ,更要将这种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2.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西学”对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研究的影响,认为“西学”是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的外因,它对中国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出中国应不断地学习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理论,以实现中国图书馆文化的再度复兴和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单从经济总量的“硬实力”来看,已经超越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传统的“列强”,成为世界第二,其他实力也有了较显著的提升。然而在这样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与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却不断遭遇着被一些国家挑事欺负的尴尬事实。美国、日本且不必说,就连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周围一些弱小的邻居,也不断拿黄岩岛等一系列由头对中国“开涮”。尽管我国在近年来高度重视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战略,强调文化软实力以及“以和为贵”的理念对于改善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的作用,但一些国家恰恰是把中国对于“软实力”的提倡作为捏“软柿子”的良机。对于和中国不断摩擦起火的部分国家来说,文化软实力、“和合”文化价值和善意国策没有换来和谐与尊重,他们反而把致力于和平发展、致力于文化的软实力而不是硬实力和威慑力的中国,作为挑衅和“蚕食”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正>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自信”两个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开篇部分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个主题就包含了“自信”两个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邯郸市复兴区档案局以“立足档案、服务社会”为宗旨,充分发挥“资政惠民”作用.该区档案局在建设“森林复兴”这项重点工作中.与项目主管部门(区农办)及“森林复兴”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协作,对在建设“森林复兴”过程中产生的档案.打破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变后端管理为前期介入,进行跟踪服务,对项目档案管理及时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6.
传奇式的传播学家──关于麦克卢汉高竹梅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段时期以来被认为是陈旧的、过时的、漏洞百出的麦克卢汉学说,正在悄然复兴。1996年在旧金山,举办了一次“西海岸麦克卢汉媒体复兴节”。在复兴节中,组织者安排了“麦克卢汉介绍”、“麦克卢汉讲座”等...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鲜明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档案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档案镌刻着党和国家艰苦卓越的复兴缩影,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8.
王孝武 《新闻前哨》2014,(11):75-76
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凸显,文化日益走人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耿震 《全国新书目》2022,(3):142-145
“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文化赋能乡村,乡村滋养文化,二者相得益彰,共助民族复兴,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将是未来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石,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因此,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意义深远,根基扎实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0.
<正>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2012年11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郑重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22年10月16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承。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促进乡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文章提出公共图书馆赋能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观点,并从“聚合全要素,健全阵地机能”“打造全场景,丰富阵地技能”“贯通全周期,提升阵地潜能”三个层次,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公共图书馆乡村未成年人阵地服务的空间及效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述。“中国梦”的提出让很多人振奋、期待和共鸣,一时间“中国梦”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词汇。“中国梦”是中国的复兴之梦,也是13亿人共同的希望,是中国的“人民梦”。作为新闻媒体,我们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激励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心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刘萌 《今传媒》2020,(4):48-49
伴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兴起,传统文化与短视频相融无疑成为新的传播突破点。在文化复兴的大潮下,传统文化传播者应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拥抱互联网,在秉承“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短视频传播属性优势,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力争实现多元媒介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新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精神力量。在“两个结合”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十年中积极进取、百花齐放,创造了新的学术高峰。文章在整理和分析了部分代表性期刊的选题与刊文后,观察到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选题与专栏开设中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解读”“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话题,深刻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其核心学术成果也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向度等主题。这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发展时,更加注重实践路径中的人文与价值内涵。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大期刊应该坚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价值关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5.
赵颖 《出版广角》2016,(6):36-38
吴经熊以中国文化复兴为己任,以平等的文化交流心态,积极向西方解释宣传中国文化.他的文化传播实践注重中西文明的互证互释,以同中有异的折中姿态,让读者在共性中体悟“个性”,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中,扩大视域,接纳“异己”,最终实现中西方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反思吴经熊的文化外宣经历,我们可以有两点收获:第一,文化外宣的行为主体最好是有留学背景的中国知识分子;第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外宣实践形式,目前仍应以归化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就是全球化,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保证,媒体人作为全体中华儿女中的文化先锋,更需要以中华文化本位的立场,承担起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责任,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读书学习的第二课堂。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成长起来,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是历史赋予我们图书馆人的光荣使命。本着这个原则,滕北中学和滕州市图书馆密切合作,利用本地文化典籍,对学生开展传统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13亿中国人民的梦,也是世界华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该是文化的复兴。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复兴,来自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高校不仅要传承文化,更要创造文化。没有文化自觉与自信,谈何创造文化。一、关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种过程。中华文化博大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解决这一历史任务的途径,即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谋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影响广泛的主流话语,并运用国家组织的力量将“中华民族复兴”确立为战略目标。在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鲜明特点。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沈阳新政的最大困难,可能不是反腐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而是经济的复兴。人们注意到,新班底在告别“慕马时代”城建运动的战略思路的同时,正步履维艰地在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夹缝中,努力实现“计划经济重灾区”从危机到复兴的艰难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