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课堂优质化研究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等阶段后逐渐达到的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关怀型课堂和优质课堂等几个方面。今后课堂优质化研究要做到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文本范式与田野范式并存、解构研究与重构研究并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优质课堂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优质课堂研究有助于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它也是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师专业成长、消解课堂异化和促进师生优质成长的理想平台.当前,对优质课堂的研究还存在着视域窄化、重理论轻问题、重开放轻融合、重解构轻重构等问题.今后,优质课堂研究的重心要从优质课到优质课堂、理论建构到问题研究、多元开放到视域融合,研究范式要从文本式到田野式,研究方法要从解构研究转向重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范式强调的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导致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重要原因。重构课堂教学应在解构和批判现代主义范式的基础上,力主师生平等,倡导师生对话,尊重学生差异,正视课堂的非线性特征,同时强调师生间的真实交往。  相似文献   

4.
纪德奎 《广西教育》2008,(11):20-20
西北师范大学纪德奎在《全球教育展望》中撰文提出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的愿景。一、研究理念:公平与优质并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人们由关注量的普及转向了追求质的提升,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与需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所以,当前与今后的课堂研究理念应是公平与优质并重,这是课堂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探析语文教学优质提问的特征,是建构以优质提问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优质范式的基础。优质的语文教学必须是高效且长效的教学,是进行语言训练与语言实践、语言体验与语言感悟、语言生成与语言创造的教学。优质的语文教学提问的特征最终都会表征为语用清晰化、语用逻辑化和语用智慧化。只有具备这样的语用特征,语文教学提问才能真正实现优质化,并促进语文教学优质范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边界,可以把理论进行 "整体化"的重构与"碎片化"的解构结合起来,在重构解构中加深对其理解,做到因材施教,增加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等优势.要从转变观念,打造共享的优质微信思政课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微信平台的具体功能等方面着力构建高校思政课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着危机.后现代公共行政范式通过对官僚制、理性、效率的解构批判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又通过公共能量场、想像、话语与对对话理论、公共政策的共同体价值取向来重建公共行政的理论大厦.这种解构与重建对于我国目前的行政改革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听课无合作、评课无依据、听评课无研究的症状,体现了专业性的丧失。课堂观察LICC范式从当前作为一种课堂研究的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出发,坚持科学实用主义,通过对课堂的解构,倡导教师组建不同的合作体,采用类似科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该范式在丰富课堂知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在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理论范式和社会思潮.其“解构”理论在强调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和主体思考、重构人际关系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但“解构”在后现代思想尤其是“消极的”后现代那里,表现为一种注重“破旧”解构、疏于“立新”建构的否定性思维方式,在“解构”及“价值祛魅”思维中,传统的真善美的意义深度、价值的普遍性和相对确定性也被消解了,而在一味强调多元性、个性自由、不确定性等社会及其价值的“碎片化”过程中,也易走向价值相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因此,对后现代理论范式及价值思潮的辩证把握和反思,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及文化价值导向,对坚守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文化生态和共同价值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国家精神培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10年12月举办的全国第五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研讨成果进行了梳理,从重新审视课堂规范、解构和重构课堂规范以及课堂规范的实践探索三个层面总结概括了与会者对于有效教学视野中课堂规范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以期为当前有效教学的不断深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问题的凸显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对教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有了新的诠释,课堂文化的社会学研究、新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等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得以开拓。然而当前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基本概念尚未厘清、研究主题孤立分散、研究范式单一、形式化严重,等等。对此应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厘清基本概念的意蕴,建立研究对象的分析框架,重视人类学研究基础上多种范式的整合,把握课堂教学文化研究的精神实质,从而彰显本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participants in a Swedish secondary school do gender talk with comics. Swedish schools are tasked with working with gender, but this can be a challenge for many teachers, and finding materials to work with gender aspects can be difficult. Meanwhile, literary research on comics has shown them to be a potential tool for problematising gender, but little educational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gender discussions that comics can promote. Therefore, using conversation-analytical methodology, we have documented situated classroom talk through video observations, focusing o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Five excerpts are shown, where different aspects of gender talk are display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students deconstruct and criticise gendered binaries in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ur from comics' imagery, this critique remains superficial, revolving around the hypersexualised body imagery of the muscular superhero the Phantom or the outdated femininity of the girly Daisy Duck. Although comics present an opportunity for discussions of norm critique in the classroom, we suggest that more social-realistic comics, wherein gender roles are more subtle and nuanced, be used for furthering the research on this topic and allowing students more width when it comes to deconstructing gender binaries.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立足于课改和教学实际,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行动研究等方法,初步构建了以"一目标二行为三环节四板块"为形式的"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形成了该模式较为系统的实施策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至今已走过了三个阶段,即语文学研究阶段、结构主义研究阶段和文化研究阶段。现阶段的翻译研究正处于文化研究阶段,它包括众多的研究学派,其中以解构主义研究的影响最大。受其翻译理论影响之下的解构主义翻译批评范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语文学批评范式和结构主义批评范式,它否定意义的确定性、彰显译者的主体性、突出译作的作用以及将读者的接受纳入考虑范围。当然,解构主义翻译批评范式也不是颠扑不破的,在保持自身合理性的同时它也有其一定的缺陷。理想的翻译批评局面应该是各种批评范式的调和与竞争。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公平对学生的危害较大,呼吁教学民主和教师话语霸权的解构与重建,期待新的教师角色。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课堂互动中师生话语权的合理分配和师生平等时话对建构真实动态的交际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发挥教师和学生个性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教师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范式:理论思辩范式、技术理性范式、科学主义范式。这些范式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消极方面。因此教师研究应该进行范式转换,把研究目的定位于追求实践性学识,进行以校(主要是课堂)为本的研究,在行动中开展研究,通过反思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当今世界教育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一种主流思潮。它所倡导的许多主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诸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认知经验,提倡发现式学习、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的互动等研究成为当今英语教学的范式。把体验式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应注重六个方面的课堂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融合了关联理论及语篇衔接理论的有关文本理解之观点,从理论上把握阅读过程,对阅读教学实践提出理论支持;同时根据英语语言一词多义、多词一义这一语言的凸现特征,就阅读者在文本阅读时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类语言结构的多变性作了详细说明;并进一步根据这一特征对MiriamSchcolnik,TamarFeuerstein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知识至上"的传统备课范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发展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要实现备课思维范式的变革,需以转变教师知识观为引擎,以课程观、教学观和师生观的联变互通为驱动,进而形成新的教育观,构建以"人的需求和发展至上"的新型备课范式。要变"独舞"为"与生共舞",须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沉浸式备课方式。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对沉浸式备课方式认可度很高,从多个方面表达了新备课范式下的课堂教学对其学习产生正向影响。变革备课思维范式必将给教师带来"阵痛",但固守旧的备课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将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