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黔产干姜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采用纸片法研究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试管法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从超临界提取的黔产干姜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姜烯(45.52%),β-倍半水芹烯(15.55%),α-法呢烯(9.79%),β-甜没药烯(6.21%),Α-姜黄烯(5.01%),姜酮(3.13%);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经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50μL/L。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山银花活性物质基础的过程中,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法,ODS-C18反相柱色谱法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从红腺忍冬基源山银花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及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反式阿魏酸(2),3,3'-二甲氧基鞣花酸(3),灰毡毛忍冬皂苷乙(4),马钱子苷(5),山柰酚(6)。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1为植物甾醇,化合物2为苯丙素类,化合物3为简单鞣质类成分;化合物4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5为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化合物6为黄酮类成分。化合物中的4、5、6为该属植物的特征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基本反映了该植物的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海州常山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提取了中药海州常山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十八碳三烯醇、十八碳三烯酸酯、棕榈酸、芳樟醇、β-紫萝兰酮等.初步分析了所含成分的药效.结果显示,海州常山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药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脱糖、反复硅胶柱色分离、中压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了六个甾体皂甙类化合物,根据它们的理化性质和光谱(IR,FAB-MS,^1-H-NMR,1^13C-NMR)数据对它们的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知母皂甙timosaponin A(Ⅰ),知母皂甙timosaponin B-Ⅱ(2),知母皂甙Anemarrhenasaponin-Ⅰ(3),西菱皂甙B Xilingsaponin B(5)化合物。且各自的提取分离条件不同,其纯度、产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虎皮兰(Sansevieria trif asciata Prain cv.Laurentii)叶经固相微萃取(SPME)和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鉴定出58种化学物质,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78.69%,其中主要成分为3-乙基-8-酰基-双环[4.3.0]壬烷(12.74%)、六氢-1,3-异苯并呋喃二酮(9.43%)、1-二甲基乙基-4-甲氧基苯酚(6.39%)、2,5,5,8a-四甲基-3,4,4a,5,6,8a-六氢香豆酮(5.06%)、反-9-十四烯酸(4.56%)和β-紫罗兰酮(4.25%)等化合物质。  相似文献   

6.
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为真核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由α、β和γ 3个亚基组成三聚体结构,α为催化亚基,β和γ为调节亚基.AMPK活性受细胞内能量状态变化的调控.AMPK的上游激酶包括LKB1和CaMKK两种.下游激酶已发现达数十种,主要包括:调节葡萄糖转运的GLUT4、NO、AS160和PGC-1α;调节脂肪酸代谢的ACCβ、MCD和HSL;调节糖原代谢的GS、TORC2和PFK;调节蛋白质合成的mTOR信号级联、eEF2和HuR;调节线粒体生成的PGC-1α和NRF1/2.运动时AMPK被激活,通过相应的作用靶调节能量代谢,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西北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p H值对95%乙醇浸泡液,进行减压浓缩提取,制得红茂草浸膏,Al2O3柱层析分离,经现代波谱技术及与标准品或文献数据对照,确定其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出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异紫堇碱(Isocorydine)、紫堇碱(Cory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白屈菜碱(Chelidonine)。研究表明,生物碱是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紫堇碱含量最高,白屈菜碱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对哌库溴铵的合成方法和工艺进行综述和讨论,回顾了国内外近三十年哌库溴铵的合成方法,按照N-甲基哌嗪开环的不同方式对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以表雄酮为原料,经磺酰化、消除、溴代、环氧化、N-甲基哌嗪取代并开环、还原、酯化等几步反应,得到哌库溴铵的重要中间体2β,16β-二-(4-甲基哌嗪基)-3α,17β-二乙酰氧基-5α-雄甾烷。通过对几种合成路线的比较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合成哌库溴铵的较佳工艺路线;该路线有望用于哌库溴铵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由2-(2-羧基苯基)-苯并咪唑和二正丁基氧化锡反应,制得新化合物{[(n-C4H9)2Sn(0.5·O2CC13H9N2)(0.5CH3O)]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815(4)nm,b=1.2481(4)nm,c=1.3292(4)nm,α=83.502(5)°,β=86.049(5)°,γ=78.631(5)°,V=1.7457(10)nm3.测试结果表明,它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外环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0.
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为真核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由α、β和γ3个亚基组成三聚体结构,α为催化亚基,β和γ为调节亚基。AMPK活性受细胞内能量状态变化的调控。AMPK的上游激酶包括LKB1和CaMKK两种。下游激酶已发现达数十种,主要包括:调节葡萄糖转运的GLUT4、NO、AS160和PGC-1α;调节脂肪酸代谢的ACCβ、MCD和HSL;调节糖原代谢的GS、TORC2和PFK;调节蛋白质合成的mTOR信号级联、eEF2和HuR;调节线粒体生成的PGC-1α和NRF1/2。运动时AMPK被激活,通过相应的作用靶调节能量代谢,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白腐真菌在低阶煤炭深加工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依据低阶煤降解机理,报道以喹啉作为低阶煤含氮模型化合物,利用白腐真菌在DOX培养基中对其进行微生物降解,通过测定降解体系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Lac)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发现,喹啉在Lac、LiP和PPO等共同催化下发生了羟基化、醌基化、开环、C-N断裂、氧化等作用,得到对应的8种主要降解产物,从而推测出白腐真菌对喹啉的降解历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中等强度运动后大鼠左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方法:将SD大鼠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训练完成后麻醉处死,计量大鼠心重,提取左室肌全蛋白样品,采用2-DE进行分离,选择运动后差异表达量≥10倍的备选目标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取5个目标蛋白点,经质谱鉴定4个。未知蛋白质训练后表达量下调≥12.5倍。结论:1)中等强度运动后,大鼠心脏发生形态学变化使心肌增厚,心收缩力增强;2)训练组大鼠在长期运动训练中,左心室心肌蛋白质组变化显著;3)鉴定出运动医学中还未涉及的4种蛋白质,分别是三磷酸腺苷合酶偶合因子6(CF6)、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和ATP合酶α亚基(ATP synthase subunit alpha),其表达发生的顺应性改变说明,中等强度运动可提高心肌的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硝基苯磺酰基乙酸酯与芳香醛在六氢吡啶醋酸盐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α,β-不饱和砜,研究了催化剂对反应影响,发现DPA是最有效催化剂,可以替代六氢吡啶。在NaCl/DMSO/H2O体系中,缩合产物3b:2-(对硝基苯磺酰基)-3-苯丙烯酸乙酯在185℃反应,得到脱羧物4b.[4b:E-2-(对硝基)苯磺酰基苯乙烯]。用1HNMR确证了缩合产物构型为E。  相似文献   

14.
碰碰香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碰碰香( Pelargonium odoratissimum)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馏法提取碰碰香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以罗勒烯为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的53.95$,其次是α-蒎烯,占总挥发油的15.48%;用6种供试菌对挥发油进行抑菌实验,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在1.5cm以上和1-1.5cm之间,EC50分别为0.127m·ml-1和1.349m·ml-1。综上:碰碰香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其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过度训练状态下大鼠心肌线粒体病理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过度训练状态下心肌组织损害的变化规律,采用建立一般训练和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形态学手段和分子生化技术,对训练后两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含量、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组织匀浆内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Beta-glucuronidase,Beta-GLU)、磷脂酶A2(PLA2)等指标做了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4周末,一般训练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含量、MDA和GSH-px、SOD、PLA2活性和心肌ACP、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未见异常改变(P>0.05).但是第8周末,过度训练组心肌线粒体内钙、MDA含量和PLA2活性明显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第8周末,心肌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明显增加.结果显示过度训练后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是引起过度训练状态下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报道了Calton(卡尔顿)等人从土曲霉中分离出一种倍半萜烯——夸德尔酮.用严格的晶体学方法测定了它的结构,表示如1式.夸德尔酮除了由于它新四环的环体系所固有的合成上的困难外,它的抗肿瘤特性使人们对这种天然产物产生了兴趣.夸德尔酮还没问世时,人们就完成了戊搭烯内酯2的合成工作,从结构不难看出它也是抗肿瘤药倍半萜烯类的化合物.合成戊搭烯内脂的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夸德酮的合成中.因为戊搭烯内酯的仲碳上的甲基是横卧在二环—〔3,0〕—辛烷体系的凹(内向)面上.与之相反,夸德尔酮中相应的乙撑桥是从这个环体系的凸(外向)面上伸出来.  相似文献   

17.
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等度洗脱分离分析5种单糖的方法。采用简化的衍生化方法,在流动相:乙腈-醋酸盐缓冲液(0.1mol/L,pH=5.5,V/V=22∶78)的色谱分离条件下,5种单糖衍生物可以达到基线分离,检测限分别为0.54~0.90ng,也对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以2-(2-氯乙基)-5-氯-6-苯基-3(2H)-哒嗪酮和相应的醇为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经付一克烷基化、闭环、取代、消除、醚化五步反应合成了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2-(2-烷氧基乙烯基)-6-苯基-5-氯-3(2H)-哒嗪酮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IR、1HNMRx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应用RT-PCR技术扩增β-catenin的cDNA序列,并且在基因下游引入6×His标签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 经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pLysS感受态细菌,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和Ni柱分步纯化GST-β-catenin-His融合蛋白. 所得产物经SDS-PAGE检测,在114 kDa处显示特异条带,与GST-β-catenin-His融合蛋白预期分子量相符. 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所纯化蛋白能被β-catenin抗体、GST抗体和His抗体识别,为进一步研究β-catenin的功能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初二物理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往玻璃管注水银容易外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仅不安全,而且玻璃管易损,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细透明胶管代替玻璃管,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效果良好。一、实验器材制作(如图1)1.底座:25cm×15cm(木板)2.立杆(木标尺)110cm×4cm×2cm3.木斜杆(附铁片夹)110cm×4cm×2cm4.转轴(带螺母的螺丝固定)5.指针(30cm×0.7cm铁片)在竖杆上下可移动6.250ml葡萄糖瓶7.透明细胶管110cm8.废油笔芯9.注射器(10ml)图110.细胶管11.排气阀二、水银瓶制作1.向瓶内注入适量水银,将细玻璃管、油笔芯插入胶塞,然后塞好瓶口。2.在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