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诗歌教学要抓住“意境”诗歌的生命在于“意境”,“意境”一般是指诗歌等体裁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思想感情交融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而作者的旨意就寓于这艺术“意境”之中,这种艺术意境能引发读者葱笼的想象并能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毫无疑问,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要注意将这种意境突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心、智两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论教学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遗憾的是我国教学艺术论研究领域对意境重视不够,许多研究教学艺术和教学美的论著,对教学意境要么缺乏研究,要么语焉不详。〔1〕而如果要研究我国传统教学艺术,探讨我国教学美学思想的嬗变,发展我国现代教学艺术,构建我国现代教学美学的新体系,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则不可不研究作为我国艺术美的最高标准和美学的核心范畴——教学意境。一何谓“意境”?我国学界众说纷纭,歧见迭出。大致分为“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像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等不同观点。我们赞同意境是…  相似文献   

3.
教学需要意境,犹如学生需要意义。意境即意义发生、领悟之境。我国传统道家思想对意境的解释是有无相生,无中生有。但依据海德格尔“朝向……的存在”的现象学理论,教学意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朝向教学目标的回旋、震荡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切还没有完全实化、固定化,它能够让学生有机会领悟教学的意义。教师要重视教学意境的营造,并注重学生生活世界的充实。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学艺术以其特殊的魅力给人带来审美感受。如何营造审美的意境呢?美是一种情感体验,要使学生能够受到感染,走入美的意境中去,教师首先应对美有深刻的体验,有充沛的激情,善于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一般说来,课始五分钟内,学生处于兴奋的初始阶段,呈上升状态。5~15分钟学生心理维持兴奋状态。15~25分钟内学生心理处于疲劳波谷,注意力下降。”(卿成《课堂教学结构》)因此,导课环节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学生课始五分钟内处于的第一兴奋点上,营…  相似文献   

5.
歌唱是人们以歌声为媒介进行传情达意的过程。它传达的是一种感情、一种意境。在声乐学习中,如何正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意境是非常关键的,它是声乐表演的前提,是再现意境的基础,也是进行二度创作的依据。更是评判声乐艺术的标准。因此,声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意境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从强调学生立足对歌名及歌词的细致分析,了解“象”,抓住“志”,从而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与词曲作者换位思考,深入剖析,真实感悟作品的意境;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积极营造作品所需的意境;借助形体语言增强所造意境的真实感四个方面入手,使学生的意境感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高中古诗词教学要立足根本,从赏析意境营造的艺术、领悟古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和赏析字斟句酌的特色三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论教学意境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构筑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抑扬顿挫的文理情思,在美的感悟中传授知识,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本文仅从教学美学艺术的角度对教学意境内涵与特征等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一、教学意境的内涵教学意境是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意”指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艺术、教学美的创造过程中所表露了来的思想、情感,其特征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境”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表现所反映的审美情景和艺术氛围,其特征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是艺术意境与韵味意境教学只是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努力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双向互动,多种器官并用,通过诗歌语言展现的诗歌形象,充分感受作品创造的意境,意境教学还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引领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意境”与“诗味”理论在《红楼梦》中得到集中体现。曹雪芹采用立体的、多方位的艺术创造手法,建构出具有特殊蕴味的文学审美意境,这是它不同于传统旧小说和西方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红楼梦》中的意境是系统性的,立体式又浑融一体,在艺术上营造出“丰实空灵”的意境,放射出悲剧性、哲理性、空灵性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的兴味就减去一半,剩下一半即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激发,讲求意境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意境中邀游。进而升华到创造性思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置意境呢?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美的意境——和谐课堂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独创的,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美的意境与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情感与心灵的高度融合,使学生进人最佳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名语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那么“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对“美”的挖掘与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体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体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地情景交融的艺术。 介绍背景 明了立意 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感而发,故体味意境首先要了解作者当时有关情况,根据诗的内容做一定的取舍,有不同的侧重。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首先应介绍一下当时李白被判处长期流放而在途中忽遇朝廷大赦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一下诗人创作时的感情:在饱经抛妻别子的痛苦和流放路途  相似文献   

14.
在师范语文教学中,常常要接触到许多优美的散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揭示散文中的意境美,就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诗歌讲究意境,意境是诗歌的专利。其实不然,散文也讲究意境。当然,讲究意境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即有“美文”“、小品文”“、艺术散文”之称的抒  相似文献   

15.
舞蹈作品需要体现意境美,其实现途径为:在虚实结合中塑造意境美,运用艺术手段展示意境美,通过舞台艺术营造意境美。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其他题材均可以快上,“赶进度”,唯独诗歌是一定要上“慢”些,让学生慢慢地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和美好意境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在含英咀华中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位俊岩 《成才之路》2010,(22):52-52
品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品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高中古诗文教学要跳出"诗"、"文"圈子,登高临远,大胆利用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再现作品中的生活场景和意境,营造各种艺术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古诗文的美学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需要有激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由“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不像绘画、雕塑、舞蹈、音乐那样以直接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这些语言符号在脑海里幻化成画面,营造意境、氛围。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教学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