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文社会科学没有自身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国内学者从建立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现行评价方法的缺陷分析以及面临的困境、有效路径的探讨等方面作了许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评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术期评价机制。当前,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公允性、统一性。这对学术期刊健康发展,学术正常开展构成了误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建立一种健全的学术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这种评价体系要做到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定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相结合;出版界与学术界评价相结合,其评价目的能达到促进学术与学术期刊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认为建构一种科学系统的学术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者们加强自律;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发挥学术批评的巨大力量;建构并完善各种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系,建立和健全各种监督与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评价是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式,科学评价是促进教学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学学术理念提升了大学教学的学术地位,对大学教师评价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美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发展较早,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分析其基本模式和发展趋势,对改革我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教学学术为指导思想,建立与教学学术发展相适应、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旨归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专业课程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涛  吴敬兵 《培训与研究》2007,24(8):104-106
教材质量是教学质量和学术科研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国内外学者在教材质量评价研究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专业课程教材质量评价系统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并从教者和学者的认识方位设计了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为破除"唯论文",德国科学基金会和科学理事会牵头,倡导"质量而非数量"学术评价机制转型。在改进"评价方法"上,注重发挥同行评议基础性作用;针对量化指标,建立专属性认知与应用体系,明确其对同行评议的支持性作用。在拓展"评价内容"上,强调学术能力综合评价,尤其注重科研领导与合作能力,兼顾个体学术职业发展状况。德国学术评价机制转型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强对不同评价方法功能与问题的认识,是学术评价机制转型的基本前提;在操作层面实现"统计有度"和"比较有方",是学术评价机制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基于学术系统复杂性和多元性特点,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要以健全学术系统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学术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毅 《高教探索》2006,(6):26-28
学术评价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高校学术评价的重要作用、高校学术评价过程有关的问题以及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一流学科,有一流学者之谓也。前沿学者就是一流学者和学术带头人,是因作出突破性成果而在学术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学者。在互联网上规范展示他们的突破性成果及突破点四要素即可让他们及时胜出。前沿学者因特征鲜明并辅以开放式评价而使非同行的专家学者及具备较高知识水平的用户也可以评鉴,因此形成真正的学术市场。在学术市场中,前沿学者自立门户、自主创业,拥有自由宽松、平台高阔的工作环境,拥有科研、人事、财务和管理的自主权,成为全球学术研究网络的节点,并且因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而获得研究经费和成果回报,实现工作自由和财务自由。开放式评价和学术市场可以促发学者创造力的大解放,同时也事半功倍地实现科研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建设基于学术市场的网络/平台式科教体系与建设"双一流"并重,可以多管齐下,在我国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科研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七十年以来,社会科学评价依次出现过政治导向、学术导向、学术形式和学术内容四种评价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始终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实践证明,社会科学要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评价坚守客观性与价值性、实践性与方向性、政治性与学术性、严肃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新时代社会科学评价要更好发挥导向作用与激励作用,坚持辩证统一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有效融合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坚决纠正模糊认识与不端行为,积极建构评价生态与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高等学校学术评价制度,促使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学术评价制度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要加快学术规范管理机制建设,加强高校师生学术规范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术批评的作用,建立严厉的学术惩戒机制;尊重学术自由,减少行政权力对高校学术评价的干涉;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重评胡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驰骋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但与同时代产生的一批新文化人物,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相比,对胡适的研究和评价却大相径庭。鲁迅、郭沫若、茅盾被视为里程碑式的文化巨匠,有大量的论著研究他们,胡适则因“盛名之累”而迭招物议,只是由于他与新文化运动的密切关系,给他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小小一席之地。关于他的历史作用,仅肯定他不  相似文献   

12.
论学位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位是学术的体现,与高等教育及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学位实际上是个体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追求学术和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而产生的,是在与“个体”、“教育”、“学术”、“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关系中实现的,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外化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的认可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我国现行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效果与目标的冲突分析,提出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改进对策,一是完善同行评议制度,二是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体系,三是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学术探究的热点,而对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的质量评价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当今我国高职教育评价制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缘由,并提出构建以社会评价为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之改进策略,以期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仕之悠哉学”现象,其产生既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和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的影响,又与职业社会地位和高校内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学术评价体系与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有关。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扩大高校自主权,减少对外行政依附的同时,倡导民主治校;提高行政官员自律意识,建立高校行政人员的专业资格制度;完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与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行政官员参与学术研究的现象,其产生既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和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的影响,又与高校内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学术评价体系与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有关。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扩大高校自主权、减少对外行政依附的同时,倡导民主治校;提高行政官员自律意识,建立高校行政人员的专业资格制度;完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与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术争议体现学术自由,不构成法律上的名誉侵权;学术评价的高低亦与名誉侵害无关;学术纠纷有别于行政纠纷;学术权力是一个与学术评价相关的制度性现象,它产生于学者享有学术自由的权利以及行使该项权利的民主形式,因其区别于行政权力的特殊性质,不适于行政和司法裁决;学术发展要求有正常、健康的学术批评,司法应谨慎介入。  相似文献   

18.
学术评价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基于"五唯"的定量学术评价给高校人才的培养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新的学术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在新旧学术评价体系转换期,学术评价的混沌状态将会影响以科技创新为特点的研究生培养,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要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其次要营造基于内容的学术评价生态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学术评价是对学术价值的判断与评定,是对学者学术成果的水平和贡献的反映。然而当下的学术评价正在走向重数轻质的误区并逐步异化为期刊评价,这种以期刊数量或等级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因传统文化的影响、行政力量的干涉而顽强存在着,造成了假期刊的滋生、巨额版面费的产生、学术泡沫等一些学术腐败行为的出现,这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学术环境,对此应当树立理性的学术评价理念来优化我国的大学学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术评价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因量化评价方法、惩戒机制不够完善、学术规范未能有效遵守而需要完善.在借鉴英美国家学术评价制度基础上,提出建立学术问责制、建立严厉的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学术评价组织体系、改进学术评价的方法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