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7,(6):60-67
个体运动行为的数据化与社交化对健康行为是否会产生促进作用是健康传播研究领域面临的一个新的议题,特别是传播活动对于真实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其效果,成为健康传播研究最新的有广阔前景的方向。"微信运动"恰好是个体运动数据化与社交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探究人们对微信运动使用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对运动意愿与实际行走步数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个体运动意愿是否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实际行走步数之间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个体对使用微信运动的态度越积极、主观规范程度越高、知觉行为控制越强,其运动意愿越强烈,每天实际行走的步数越多;并且,意愿在运动行为与其他三个变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体运动的数据化与社交化对健康行为影响的积极作用,并为如何促进个体的健康行为提供了相应指导。  相似文献   

2.
杨静 《东南传播》2021,(2):101-103
在风险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个体对风险的认知受到了自身心理因素、社会多方参与机构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个体对风险的整体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行为。本文以G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路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从多个方面分析研究艾滋病这样风险信息传播的路径构成,并尝试性地提出高校艾滋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息疫情"治理、健康信息寻求、新冠风险感知,以及疫情信息传播上的媒体表现,是当前我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热点,但也存在对普通群体健康的关注还不够多元、缺乏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较少关注精神健康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特定文化中的特定健康问题,聚焦社会文化语境对健康的影响,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视角.  相似文献   

4.
健康行为改变不同阶段的信息框架效应概念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信息框架效应对个体行为改变决策具有普遍影响,然而涉及信息框架对行为改变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为确定信息框架效应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该情境下信息框架效应的产生和其对行为改变各阶段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法/过程]以健康行为改变为例,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阶段式行为改变情境下,通过分析框架效应产生的机制,确定框架效应产生的调节因素和中介变量,进而探讨信息框架对处于不同变化阶段的个体决策倾向的影响,以及这种决策倾向如何影响行为改变的进程。[结果/结论]提出健康行为改变不同阶段的信息框架效应概念模型,为提高不良行为改变的信息干预方案水平和个体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场景转移至数字空间,个体感知方式由现实“接入式”感知转向数字“介入式”感知,作为网络节点的行动者身份被凸显。行动者持续性、规模化地转译与再生了全新的乡村视听文化,一种带着预设观看结构的技术制式成为延伸人类感知的基底,个体的感知在数字空间中不断地介入、生成与再造。传播构成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中介与形塑了受众感知,最终搭建了一种新感知生态。  相似文献   

6.
路鹃  郭郯 《青年记者》2017,(32):24-25
健康传播的缘起 对健康传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斯坦福心脏病预防计划”为起点,属于应用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引起了对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全民关注.①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等疾病成为全人类的医学难题,医学家和传播学者围绕如何加强预防这一命题,逐渐形成健康传播的研究阵营.②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时至今日,健康传播围绕着“传播健康信息从而使受众产生健康行为”这一核心内涵,已经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学科体系.就传播内容而言,凡是人类传播类型中涉及健康的内容,都在健康传播关注之列.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认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藉由自我、人际、组织、大众等四个层次将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推进“互联网+医疗”大战略的背景下,口碑作为推广在线诊疗服务的重要力量却没有得到理论研究的重视。线上医疗口碑通过互联网用户向患者再传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法,发现了关系强度、疾病严重性的影响,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数据显示,人们更愿意向强关系或是重疾患者传播在线医疗的正面口碑。更重要的是,两性传播模式存在差异,男性更愿意向强关系他人传播;女性则较为博爱,对强弱关系他人的推荐意愿无显著差异。在面对轻疾和重疾两类患者时,男性的传播意愿无显著差异;而女性向重疾患者再传播的意愿更高。此外,研究还发现,互依自我的个体更可能进行再传播;产品熟悉度越高、感知风险越小,再传播意愿越强。本研究将有利于健康传播理论和口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也为在线医疗的普及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闽台一家一脉相承。因此对台广播节目如何巧妙的运用闽南乡土元素,是广播人在传播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和思考。文章以东南广播《斌斌说南音》节目为例,阐述设置此类节目对传播闽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粹,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有着积极作用。闽南文化类节目正是对台广播与台湾民众之间"越走越亲"的一剂暖心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当前,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最有效的手段是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开展健康教育。本所在20多年的防治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大量档案资料,详细记载了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疫情检测、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全过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历程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视角入手,对我国"国内首对同性恋者结婚"事件的媒体报道进行研究,分析媒体的报道偏见,并指出这种偏见报道给事件当事人、同性恋群体和公众三方带来的危害。提出跨越不同健康群落间的沟通屏障是媒体实现健康传播意义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薇 《国际新闻界》2024,(2):120-139
偏见于人与生俱来亦无处不在,是跨文化研究的经典议题。但传统的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范式取径单一,缺乏统合性的理论视角和模型指标。整合威胁理论沿袭了社会认同论、现实群体冲突论与象征种族主义对偏见的系统性探索,将对威胁的关注提升至偏见研究的中心地位,搭建起从多元前因到偏见后果的流程链路。研究以此出发,挖掘整合威胁研究的学术脉络、廓清理论体系,尝试在文化差异、群际关系、多元文明与边缘群体等维度将该理论应用于跨文化传播中来,以解构、重构核心议题,从而为穿越地方性文化场景探索文化偏见之源、理解多文明政治与跨文化交往的现实逻辑提供可扩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个体在线影响力测量是研究网络舆论、在线社会网络演化、在线信息传播等诸多重要问题的基础。如何定量地刻画个体对他人的在线影响是一个被计算机、复杂物理、社会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多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研究视角入手,系统回顾了不同学科对社会化媒体中个体影响力的测量方式,即结构性度量方式、信息的被转发与被提及次数、佩奇排名及其改进算法,以及K-核分解算法。与经典的"意见领袖"测量方式相比,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节点影响力测量由于剔除了用户的主观偏见,其测量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向来被视作是进行文化、历史、科学方面教育的极佳场所.同时,作为新闻与传播研究的一个分支,博物馆和展览传播的研究更加倾向于开放地接纳传播领域的相关理论.本研究以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园林"特展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体采访的质化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受众对展览的观感和理解,从而揭示在博物馆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以及促进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传播是近年来传播学的热门议题,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共创的必然结果.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的社会变革中蕴育了丰厚的精神文明成果.如何将优秀璀璨的中华文化输送到世界各地,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偏见误解,提升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将是未来阶段我国跨文化传播的主要任务.本文以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1,(8):69-76
尽管跨文化传播的鼻祖霍尔从未提及"陌生人"这一概念,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实存的"如何与陌生人有效相处"这一核心命题依然旁证了"陌生人"在某种程度上为跨文化传播思想之渊薮。古迪昆斯特将此概念与跨文化传播的并置开启了众多学者围绕陌生人的文化适应问题而进行的理论探索。这些以传统移民国家为背景并大多基于陌生人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在交往场景的移动化、网络化和个体身份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新常态,陌生人经验已经普遍化的后现代语境下时刻面临失去解释力的风险。对谁是陌生人及如何与之相处的再审视和再思考表明,培养跨文化人格,成为超级跨文化交流者似乎是跨文化传播研究视阈下每一个可能的"陌生人"解决旧困局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健康传播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但鲜有学者从健康传播的视角关注过土家族这个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七位的群体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的土家族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Rogers和Everett·M所说的"健康传播的四个传递层次: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对该地区的健康传播状况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个体传播和人际传播在健康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正在改变着村民们寻求健康知识和传播健康信息的方式。同时,本文也提出了优化土家族农村地区健康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是文化中不同的个体心理组合而成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社会心理。在跨文化的国际传播活动中,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对国际间的沟通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下文将分别从种卑感与种优感、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认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籍由四个不同的传递层次将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这四个层次依次为: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形式,也是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时代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网络传播以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形式被普及和广泛应用。研究大众传媒健康传播对发挥大众传媒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这就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即健康传播研究。本期“传媒大讲坛”特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金州等撰文《我国电视媒体健康传播视角下的抑郁症》,文章立足健康传播视角,深入分析抑郁症在我国当代电视媒体中的传播状况以及存在问题,从而对抑郁症传播在电视媒体健康传播中的问题提出对策。近几年来,韩流现象在中国一直长盛不衰,韩国的媒体对此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追踪报道,韩国水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新东博士以此为背景,分析了韩国媒体对韩流现象的报道特点。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郑岩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探索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传播先进文化、挖掘文化含量、体现人文关怀,引导新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山东省图书馆为案例,应用扎根理论方法研究馆员对图书馆组织文化感知的维度及其理论。研究发现,馆员对图书馆组织文化存在内部感知和外部感知两个维度,内部感知包括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对个人特质的影响,外部感知包括社会环境、馆舍建筑、制度、工作任务和领导关系。基于此,建构了馆员对于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感知的理论框架,并且发现了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动态演化的两种机制:个体内化机制和个人—文化匹配机制。图1。表3。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以剪纸作品为载体,通过探究不同个体在剪纸文化内涵认知上存在的偏差,了解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导致个人对传统文化内涵认知的差异化的因素,以期能在传统文化的内涵识别、精准传播方面获得有益启示。[方法/过程] 通过眼动实验、问卷调查获取样本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判定影响个体对剪纸文化内涵认知的潜在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学科背景、对剪纸文化的了解程度、家庭文化氛围等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剪纸文化内涵的识别,而性别则不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精准化传播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