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国内外存在的多种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消极影响.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形态当作一个整体加以学理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点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四点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就是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给予中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要倡导党的领导集体中的成员独立撰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点不仅仅是理论的特色化、中国化,而且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国际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3.
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它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文明发展的多线论,打破生硬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面,真正走进中国历史资料库,着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具体特征,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相融合,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建构和发展其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历了早期传播、初步实践、曲折发展和当代进程四个发展阶段,由初期思想萌芽逐渐成长、发展、完善为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当代发展进程,总结、反思、创新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命题,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入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路标",展示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及其规律性.通过对这一"历史路标"探索,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情基础和时代蕴意;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路径与脉络,深刻领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主要特征;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战略思想,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主要理论形态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关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显著特性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邓小平哲学思想成功地在中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结出的新果实。邓小平哲学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形势下 ,创造出了新的辉煌。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局部的 ,而是在哲学高度上进行的全面而科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欧风美雨"、"西学东渐"而进入中国本土的。民族救亡与社会变革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的历史境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及理论构建是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到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再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构建及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描绘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轨迹,探寻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路标",是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偏见、误解和超越客观历史条件下的某些理论上的局限,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途径之一.由顾海良、张雷声教授所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正确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根据实践的需要,在理论观点上对马克思主义作突破性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两大成果,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获得了它的中国形态和中国内容,同时也标示着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实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社会面貌和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中国化”,其必然性内在于人类文化价值演进的辩证法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文化发展的逻辑演进的必然性共同呼唤的结果。在中国革命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解决民族与人民生存问题的利器,有效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1.
只有在克服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倾向、恢复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才能重新认识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视野中,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借用合力定律对处于史前史阶段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说明。历史合力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的辩证法、唯物论和历史性的统一,对研究和阐发历史辩证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哲学而产生的,也是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哲学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直接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历史性”中。作者在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历史性”五个相互联系的规定性的过程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伟大的中国革命本身不是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使命也不仅仅停留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本身,因而,中国革命充其量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起点而非逻辑起点;中国市民社会的化育要求才是中国社会普遍革命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可以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可以用其他名称来指称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与核心的观点是实践观点,实践观点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但不是一种体系哲学。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上升的道路,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六个阶段,其中,既有辉煌的成绩,又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认真回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总结成绩和经验,对于肯定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果、基本特色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21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的建设及其健康发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因为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问题见解不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曾有过的名称如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等.扼要地分析和评判这些不同的见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多角度、多侧面的解读,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一个重要范畴,探讨它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产生作用的机制,分析"需要"在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对全面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独特的看法,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经济学以实在主义哲学价值观为出发点,以科学主义方法和体系为表现形式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以唯物辩证法为表现形式。由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社会存在本体论的研究特点,本体论研究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从本体论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更有助于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