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教室是设在普通学校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服务的专业教室。资源教室专业服务水平与资源教室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资源教室教学中,要做好学情分析、课堂预设,还要给予明确具体的教学指令,提供并及时调整教学材料,适时提供并撤除辅助,做好充分沟通反馈,以发展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潜能,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资源教室是普通学校支持融合教育发展的专业场所,学校要积极适应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成长,还要配置丰富和专业的资源,提供专业的服务,为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聚焦上海市资源教室助推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详述了其发展历程、特点与趋势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学前融合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原因至少涉及幼儿园的实际困难、师资培养滞后、宏观支持系统不完善等方面。借鉴国外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务实做法和多部门协作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在幼儿园创建资源教室,争取专业人员组成固定团队开展巡回服务,以期在现有条件下自下而上地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学前融合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因为至少涉及幼儿园的实际困难、师资培养滞后、宏观支持系统不完善等方面.借鉴国外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务实做法和多部门协作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在幼儿园创建资源教室,争取专业人员组成固定团队开展巡回服务,以期在现有条件下自下而上地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高等融合教育支持网络,增进残障大学生对资源的可获得性与可利用性,是保障残障大学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网络资源—综合赋权"整合分析框架,两个高等融合试点高校——C校和N校均从个体、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参与三个层次为残障大学生提供了融合环境资源、专业学习资源、网络参与资源、志愿服务资源以及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6.
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行是推进融合教育开展,提升特殊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构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资源教室的建设尚未取得最理想成效,功能也未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本文从体系建构的视角出发,结合资源教室建设与运行的现实,对布局不平衡、网络不健全、资源不匹配、专业性不足的"四不"现象进行反思,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资源教室的服务界定 1.什么是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是一种教育措施,是实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教育安置和一定程度的人文安置的有效安置方式。接受资源教室安置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课程,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资源教室所提供的教学与服务具有支持性、个别性、综合性与暂时性的性质,具有教学、训练、咨询等功能。资源教室这种教育措施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普通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体现“回归主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推行随班就读的教育安置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仪仪让轻度障碍的儿童进到普通学校、坐在普通教室里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又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做法,在随班就读教育中增加了资源教室(台湾称为资源教室方案)教学模式。简单地说,这种模式就是在普通学校中为特殊儿童(包括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确定的轻度残疾儿童、  相似文献   

9.
<正>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在地化培养是当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地化培养旨在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以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发展阶段及实践场域的需求为起点,顺应地域社会文化及教育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凝聚多方教育资源,培养出真正适应本地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资源支持则是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在地化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推动力,从物质条件和专业服务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支持性资源,构建合理完善的资源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是推进身心障碍的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关键,是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本文从当前我国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普通学校多年的融合教育工作开展的经验,从形势需要、学校主动选择、普通学校正确面对等方面展开,并从资源教室配置、组织领导架构、资源教师选配,资源中心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了建设的策略,保障融合教育科学有效发展,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1.
院校建设是当前“双高计划”推进中的关键任务。新世纪以来,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也采取了系列改革举措推动院校建设。在系统变革模型和社会建制理论透视下发现,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受地区政策的推动,在办学理念、办学任务、办学组织、办学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等综合效益的提升。据此,在高水平院校建设中,我国大陆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走特色发展道路,以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探索弹性学制和教师多通道晋升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办学物质保障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简述我国随班就读及其支持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资源教室方案从理论到实践的几个基本问题:回归主流思想下的资源教室方案的理念、主要功能和基本服务形式;资源教室方案运作的主要物理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源教师的角色、职责和基本素质;资源教室方案运作的管理,以及起步阶段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合理配置、科学管理教室资源,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一环。因此,探析教室资源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以泉州师范学院教室管理实践为例,在对教室资源及管理现状分析之后,提出教室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和优化配置的具体举措,努力做到科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不断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是目前特殊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加强资源教室的建设,组建高素质的资源教师队伍,提高资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资源教室科学、有效地运行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研究北京市资源教室建设的现状为切入点,探讨增强资源教室管理实效与提升资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首都随班就读工作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学校资源教室建设与应用,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引领,秉持“增普特融合、促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特殊学生的特殊性,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各类需要,推进无障碍校园建设,保障特殊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和参与学校活动的权利,努力促进每一位特殊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振洲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20-23,34
在全纳教育背景下,我国的随班就读教育快速发展,而作为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部分,资源教室功不可没。资源教师是资源教室的直接负责人,资源教师队伍的水平与质量决定了资源教室方案的运作效果,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随班就读的质量。研究者对我国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于浩  牛瑞花 《科教导刊》2023,(19):154-158
学校支持在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物质环境与信息交流保障。本研究运用混合研究法对视障大学生及有关教师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来收集研究资料,结果发现:普特融合的文化氛围是开展视障生高等融合教育的前提;物质与信息环境的无障碍是视障生融入校园的保障;完善的心理支持服务是视障生健康发展的保证;读屏软件在视障生获取信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在不足;无障碍设施的修建未充分考虑视障学生需要。本文还就视障大学生对学校支持服务的需求,提出了高等特殊院校提高其支持性服务品质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理论研究、资源实体建设、限制因子等现状进行生态化分析,发现将云教室融入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可以将人员、资金、硬件、服务支持以及学习理念方式等限制因子转化为有效因子.基于此,给出云教室架构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架构模式以及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务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9.
融合教育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潮流,普通学校应拓展服务功能,将学业特需儿童纳入支持的范围,由资源教室通过间接支持班级进行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调整、直接支持对学业特需儿童进行补救教学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间接支持班级教学阶段,针对听课、自我表达、阅读理解、清晰书写、计算等各方面有不同学习需求困难的学生,参考指南进行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调整。第二阶段,直接支持补救教学阶段,分别以班级、小组、个体为支持对象,广泛实施支持。两个阶段相辅相成,形成一条有效支持学业特需儿童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一、影响教室资源优化配置的因素高校教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在学校现有教室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提高教室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出现"小课堂、大教室"等教师资源浪费或者"大课堂,小教室"等教学场所紧蹙等情况。影响教室资源优化配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资源节约意识淡薄,是导致教室资源无法最大化利用的主观因素资源节约意识淡薄,尤其是受中国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惯性的影响,使得大多数人缺乏资源意识,特别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意识。高校教室作为基本的教育资源,长期存在资源浪费和资源紧缺等两极分化的情况。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