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美学原则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了表达上的多种可能性,数字化影像所建构的虚拟世界,使纪录影像的真实性遭到质疑.重新认识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创作观念越显迫切.本文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观表意的真实在数字化影像语境中延升拓展的审美真实观念出发,提出重构真实性美学观的三点认知.  相似文献   

2.
刘峰 《东南传播》2012,(6):111-113
可视性素材的缺乏是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创作者们进行了大量探索。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语言逐渐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创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引发了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进一步探讨。动画语言的运用属于纪录片的风格层面,而真实性属于纪录片的本质范畴,只要把握好本质真实,并不妨碍具有主观性特征的动画艺术语言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是以真实历史和现实为创作素材,用镜头语言来叙述的客观影像表达方式。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是用摄像机拍摄出来的,而今天的纪录片,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使其在视觉呈现上更加立体、直观、震撼。本文就数字动画技术在纪录片中所起到的效果、如何应用以及应用时需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真实动态的影像符码在传播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成员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感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它是以真实去引发人们思考的艺术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纪录片创作趋向繁荣,而当代纪录片创作更是走向多元化.将当代纪录片置于整个传播体系中考察,可以发现其通过文化策略、情感策略、市场策略、叙事策略诸方面完成了作为提升民族认同感及国家形象的认知中介和载体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电视产品化"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纪录片的创作风格也日益多样化。动画作为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视听手法,能否介入以真实性为本质属性的纪录片值得探讨。动画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对于言说纪录片的真实属性而言是一定意义上"解构—颠覆—重构"的过程。在事件真实的前提下,动画纪录片的动画表现形式只是视听语言的一种手段,不会触及纪录片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张岚 《新闻爱好者》2011,(24):90-91
纪录片的最大特点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特质,用真实来引发受众的共鸣与思考。正是因为真实,它一直以来都是影视受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优秀的纪录片离不开新闻、纪实、影像、大众化、娱乐化、精神感召力、反思空间等要素的支撑,但同时,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离不开音乐等元素的画  相似文献   

7.
细节创作的必要性 1.细节创作是由纪录片本身特点决定的.纪录片强调以纪实为主,不允许中间存在虚构部分,所以对纪录片的质量要求很高,要利用一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事件的本质,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另外,虽然有的电视纪录片中存在一定的传奇故事,但工作人员不可能实现全程跟踪,不可能真实再现全部过程,所以纪录片只能利用整个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来刻画.纪录片讲求平实,它所反映的事件应该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历史人文纪录片《船政学堂》为例,阐述符号象征理论的具体运用:通过专家采访、历史遗址遗迹展示、史料影像还原、情景再现、三维动画制作等方式,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影像象征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的连接,进而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象征意义的展示,表现创作者的主题思想。这种符号象征意义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另一种真实的叙事表达,通过这种真实的叙事表达重构历史事实,对历史的人文精神进行时代解读,实现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使命。  相似文献   

9.
"真实"与"虚构"作为相互对立的两种创作观念长期成为纪录片和剧情片各自的基本属性.以虚构方式展现的基于事实的作品和以纪录片形式表现的虚构作品成为近年来创作的独特景观."纪录剧情片"和"伪纪录片"作为两种主要类型,其融合"真实"与"虚构"的特性,展示了后现代哲学真实观影响下影视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真实描绘小人物的命运与身份认同,反映台湾后殖民语境下对于"我是谁"的身份政治追忆的纪录片,凭借影像的视觉论证力和深层情感,成就了台湾纪录片走向内容百花齐放、创作形式繁复多样的黄金十年。由于影像风格存在很明显的跨界特征,并采用了剧情片的概念和创作手法,因此也模糊了经典电影美学中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固  相似文献   

11.
魏珑 《现代传播》2005,(4):120-122
纪录片之于现实社会和历史从来都有两条“线”:非虚构的“底线”和真实再现的“渐近线”。换而言之:纪实并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一种风格化的影像和思维品格,非虚构才是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①“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否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物?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所说的“真实再现”并不是泛指纪录片与记录对象的关系,而是特指在纪录片和新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和策略:事件发生时,没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产生到现在,中国电视纪录片走过了50年的历程。近年来,随着纪录片题材的扩张和对影像化的追求诱发了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从而产生了对纪录片真实的怀疑。而其实,无论从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还是创作状况来说,50年来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仍然一直坚守着真实的基石。纪录片的真实理念并没有被颠覆,也没有必要进行重构。而面对纪录片真实的怀疑,我们有必要对纪录片的真实属性和近段时间出现的一些表现手法进行重新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13.
刘阳 《声屏世界》2016,(12):42-44
影像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纪录片最重要的特点和最独特的标志就是真实性,它是以实事为基础,反映历史中真实的事件和情感表现.口述历史纪录片同样也是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现场的前提下,向人们展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新世纪以来,口述史样式的纪录片日益风行,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作简要的分析与研究,来探讨口述历史的方式与纪录片结合是如何记忆影像的.  相似文献   

14.
美食纪录片的影像纪实性 纪录片的最本质的特点在于纪实性,纪录片视真实为生命,视真实为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视真实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因此,纪实性成为美食纪录片最突出的影像风格.美食纪录片以现实生活中美食与人最本真的记录与还原为基础,关注美食,更关注与美食相关的人.  相似文献   

15.
解严后台湾纪录片创作异军突起,《生命》、《无米乐》、《看见台湾》、《湾生回家》等纪录片纷纷进入院线并且获得不俗票房,从而在海峡两岸产生影响,促进大陆《喜马拉雅天梯》、《二十二》、《我在故宫修文物》、《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冈波仁齐》等一批院线纪录片出现.台湾纪录片的区域特点意味着呈现一个完整的"孤岛"想象,表现岛上生民的苦乐哀愁,进而寻找共识,促进社会和解.这是解严后台湾纪录片的创作主旨,也是台湾纪录片与民众产生共鸣形成观影热潮的主要因素.台湾纪录片既有追寻历史,溯源文化根脉的厚重主题,又有再现当下生活场景,传达乐活精神的轻盈题材;既有青春、励志的主流纪录片,又有表现边缘人群、同性恋等实验意味鲜明的文艺纪录片.伴随着海峡两岸电影产业和艺术创作的交流进程,台湾纪录片聚焦于小岛呈现众生真实生活场景,有着乐观底色,并将观光文旅、社群进步、环保和社区文明等现实目标紧密结合的创作风格已然影响着大陆纪录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历史影像资料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档案资料一样是历史的真迹,具有“真实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使用价值。”同时,它义具有特殊的价值.是活动的、形象的、最生动的、最具有说服力的历史档案。正是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为影视创作提供了素材,尤其是为文献纪录片提供了创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伊文思一生的纪录片创作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为世界正义与和平事业呐喊助威,二是自我心灵与精神探索的个人化抒写.本文以其经典作品<雨>和<风的故事>为文本,探析了伊文思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个人化抒写.纪录片通常以真实、客观、零度情感为要旨,伊文思的个人化探索无疑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记录者和被拍摄对象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关系不仅对影片的影像真实产生影响,而且与影片的叙事视点和结构策略相关.记录者与被拍摄对象在纪录片构成中具有同构、平行、顺迎三种关系,三种关系分别对应了创作者在结构影片过程中的不同姿态和影片在俯视、平视、窥视三种不同视点中形成的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景武 《视听》2022,(5):108-111
1928年至今,共有31部海南黎族题材纪录片问世,奠定了海南黎族纪录片影像志的基础.从近代考察影像时期、有组织地创作影像时期到影像志大发展时期,海南黎族纪录片影像志的题材不断拓展.受接受美学理念的影响,纪录片创作越来越尊重观众的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实现了影像志审美的大变迁.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真实有活力的影像载体,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从一诞生就受到好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单一表现已很难满足需求,而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方向和保持活力的努力方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