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英奋 《小学生》2010,(11):41-42
对于学生来说,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从教材中学。以读促写,就是以阅读教学促进写作,充分发挥课文对写作的导向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叶圣陶提倡以教材为示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写作同类文章。“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教材在读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练笔”作文是“九义”六年制小语教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训练形式。从它的训练要求与课文的写作形式来看,它的基本性质是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3.
九义小语《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小学是学习作文的启蒙阶段,课文本身就是范文,是写作的例子,是模仿写作的好教材。读写结合,即以记叙文为主线,在讲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所谓自编作品集,就是学生把阅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编集成册而形成的习作集。它是我市“三线结合、综合发展”实验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是指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叫“作品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成就感。作品集的内容一般包括阅读作文和生活作文两大类。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写好阅读作文  阅读作文是指学生由阅读作品激发起创作欲望而写下来的习作。它的主要形式有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读后感等。在自由读写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几…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即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读”与“写”可谓语文教学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如今的“读写结合”却存在着有其名却无其实的弊端:对“读写结合”认知不足;对“读”与“写”的结合点比较迷茫.读与写在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中的结合方式可因地制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浓厚兴趣,而且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畏难的痛苦心理,还有利于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提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85):56-57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写作训练的因素,以阅读为基础,在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表达,使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读是语言文字的吸收,读指导写;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写消化读。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仿写是学习范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好文章的打基础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古人把读书比做“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并且说销铜“极用费力”,而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因此结论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就是轻便的事,而是强调了读为写打基础的重要和艰巨。我们对仿写的一些尝试就是在指导学生认真读范文  相似文献   

9.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不失为一条较好的作文教学途径,因为中学教材所荟萃的文章一般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具有示范性。可是,好些人在进行“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时,只是将读写简单地揉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一般性的仿写(或仿写结构,或仿照思路,或仿用语言等等。当然,这些训练是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结合课文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形式。它符合“读为基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习课文的余兴,唤起作文欲望,让学生愉快作文。归纳一下,其设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读中导写,写时忆读”,比较符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所谓“读中导写”,是把“写”作为一种手段,指导学生在研读课文时,提高认识水平,积累写作材料,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技巧等,以此来促进“读”。所谓“写时忆读”,则把“写”作为目的,用“读”过的知识作为写作的基础。这样的“写读结合”,看起来是着眼于写作,实际上读写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把阅读与写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如何在此阶段养成爱写、想写、乐写的优良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就此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读写结合的几种有效策略。一、借用教材,掌握写法,做到读写结合读写结合的内涵就是要在“读中学写”“读后练写”。这说明读是写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很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好文章非常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读书是海,那么作文就是游泳;如果说读书是生命,那么作文就是走过的人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读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读,轻轻松松地写,为今后的习作起好步,开好头呢?为此,我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农村中学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策略:地采用了"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方法,即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作文教学,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的联系起来,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教学的宝贵经验,但以往过于强调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成了写的附庸,读只为写服务,读失去了独立的目标。以写促读.就是以阅读理解为核心.以内化吸收和外化表达相统一为目标,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作活动助学生理解意,提高思维水平。下面是用这种方法教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农村中学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策略:地采用了"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方法,即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作文教学,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的联系起来,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柳方平 《中国教师》2005,(11):34-36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既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范例,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范式。基于此,我们坚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原则,促成读写一体:不空讲写作理论和技巧,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写作信息,师生共同能动地、创造性地将作文训练寓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之中,大幅度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一现行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根据新课程计划,编排线索简明,序列清晰,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兼顾阅读。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读写结合”是一个在中语界很有影响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所谓“读写结合”,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但是近年来,“读写结合”受到较为普遍的质疑和冷落。有人认为,““读写结合’只不过是把读物作为写作样本,作为一种仿效的对象”,“实质上是以写作为中心,阅读不过是写作的附庸”(章熊);一味“读写结合”,“既挤走了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思路偏狭,‘读’与‘写’两败…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师生的写作能力,是《文选和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建立包括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说话和作文结合的立体交叉式的写作训练结构体系。一、读写结合,由模仿到创造根据教材特点,在讲读教学中抓好读写结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吸收范文中的写作营养,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1.“读”是基础“读”和“写”是学习语文的两大环节。“读”是领悟吸收的过程,为“写”打下基础。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熟读范文。中师的《文选和写作》课本,较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入选的课文多是脍灸人口、浅显易懂的短文。象郑振铎的《海燕》、郭沫若的《梅园新村》、方纪的《三峡之秋》等。对于这  相似文献   

20.
记叙性作品的阅读和写作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长期以来,读重于写、读写分离的状况导致记叙性作品的教与学既耗时,又低效。结合城乡接合部初中学生的读写实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性作品为载体,挖掘并梳理其中的读写资源,从设计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形成学段适用的读写素材集两方面着手,把记叙性作品的写作教学纳入阅读教学设计的体系中,指导学生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