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朝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但这个朝代也是战争比较频繁的时代,尤其是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战争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这种状况在唐诗中就有充分的体现。透过唐诗中或呜咽、或苍凉、或无奈、或痛楚的战争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社会历史状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尤其是给妇女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大量诗歌,但没有哪一朝代的诗歌能拥有比唐代诗歌更多的接受者。唐诗接受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普泛性、时代性、个体性、应用性。其中,普泛性与应用性是唐诗接受最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两个关键特征,确立了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地位。  相似文献   

3.
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明代唐诗批评史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唐诗学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格调派唐诗批评则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格调派把体制、声律看成唐诗的最基本素质,认为诗人的性情、诗歌的兴象风神最终可以体现在诗歌的体制声律上。他们努力通过体制、声律去寻求唐诗的兴象风神和诗人的性情,并以此作为评品唐诗的依据。但由于诗人的性情、唐诗的兴象风神不可能全部显现在体制声律上,因此,格调派唐诗观理论在实际运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格调与性情的冲突。格调派唐诗观延续了整个明代,可分为形成、发展和蜕变三个时期,它的理论体系中格调与性情的矛盾也贯穿于始终。本文着重探讨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蜕变期将于另篇论述。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球。唐诗多以风情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又说:“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诗,晚节思虑深沉,乃为宋调。”由此可见,唐宋诗之分非以朝代为别,而是以风格气质的不同来分,不同朝代的诗亦可划分为同一调。  相似文献   

5.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的重要地位。唐诗的意象,成为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因此,重视对唐代诗歌的教学,帮助学生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文化精品,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多媒体教学逐步进入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而这一媒体正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 ,多媒体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尤其充分。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的社会实用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定向性和开放性。语文教学在内容上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等各个领域的问题 ,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既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又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 ,而这些色彩都是通过语言文字间接地表现出来的。文…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5):69-70
唐诗宋词词频较高的词便是大量的情感寄托。研究唐诗和宋词中所寄托感情的词的差异,可以用于分析时代背景的不同对时代文学作品在意向借助上的影响。借助计量风格学中统计词频的方法研究目标文本《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中所出现的词频,从而得到两类文体中所用较频繁的词汇并比较差异。通过计量风格学方法合理得出两个时代文学作品中唐朝情感主要为乐观色彩,而宋朝偏向悲观色彩,并且映射了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崇尚功名、追求建功立业以及昂扬奋发的执着热切的兼济意识与进取精神构成了唐诗的主体精神。唐诗或以慷慨报国、昂奋热情的豪迈见长,或以痛斥时弊、无所畏惧的批判称。考察这种精神的内核,则是由时代的雄强、儒侠思想的相互渗透共同建构的积极入世、弘扬自我、张扬个性的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精神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必然呈现出苍茫壮阔、刚健雄浑的境界,从而形成唐诗最具个性色彩的阳刚美。  相似文献   

9.
中唐诗人韦应物在人格修养和诗歌创作方面受陶诗影响最大,因而文学史上一直将“陶韦”并称。韦应物本人受到陶渊明自然真率之性情的影响,韦应物诗风受到陶渊明诗质实自然萧散恬谈风格的影响,其艺术表现手法和特点亦颇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一个音乐盛行的时代,唐诗对当时各种精妙的音乐作了大量出色描写。本文以借鉴唐诗创作法式为旨归,从音乐表现的角度切入,以涉及音乐的唐诗名作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唐诗在音乐描写上的成功经验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色彩素养是每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与修养.也是人的一种生活品质的表现,它在当今社会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的色彩素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色彩的相关理论知识、色彩的赏析与感知能力、色彩的运用与创新能力。人的色彩知识的获得以及色彩素养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学生时代.学生们在学校得到了系统而科学的色彩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李贺的“神怪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犹如一朵色彩稀有、形态独异的鲜花,引起人们的惊叹,它是楚辞的风韵与唐诗的瑰丽的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13.
唐萍  杨瑞洪 《阿坝师专学报》1994,(1):110-111,11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色彩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装饰色彩正是在历史进程中,在人们对色彩美的不断追求与探索中,形成的一门以研究色彩来美化人们生活的理论与实践的艺术学科,根据中师生今后面对的教育对象——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本文将浅述装饰色彩在中师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同是诗歌,不同朝代在风格情调上有整体性的差异。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提出了“诗分唐宋”之说。他认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简言之,唐诗突出一个“情”字,而宋诗则追求一个“理”字。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女性在生平经历和才能性情上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男性化倾向,而正面男性角色在容貌性情上则有着一定的女性特点。这种双性化性格特征的出现既有时代因素,也有哲理依据,代表着人性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颜萍 《成才之路》2009,(32):38-39
作为20世纪美国意象派的代表性诗人,威廉斯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现代视觉艺术勃兴的时代。本文通过对威廉斯诗歌《伟大的数字》分析,探讨现代视觉艺术与威廉斯创作思想和艺术技巧的关系。他确立了“一切皆可入诗”的文艺思想,在诗中构筑了复杂的张力体系,并在诗中借用绘画的元素——色彩,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张力表现多样并存、运动变化的世界。正是这些富有开创性的成就,使威廉斯成为美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一、注重色彩的搭配 唐诗中常常以红绿两色搭配,彼此映衬,使得景物色彩鲜艳.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杜甫《奉酬李都督表文早春作》),娇嫩欲滴的桃花刚刚盛开,红色悄悄地在花芯中蔓延;柳树梢上萌出新的芽儿,色泽青翠可爱。  相似文献   

18.
性情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学校“人本”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一环,语,作为基础学科、在性情培养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充分借助学科优势实施人格教育.为现代社会培养品质过硬的人才.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现,是语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史是一部动态的发展史.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着自己的特征。生活在其间的文人儒客们受纷繁世界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心态,作家的生活遭路、生活实践决定着他们创作的风貌和成就的高低,元代文人的生活道路与以往各代文人大相径庭,构成了元代文学总体风貌的独特性,俗称“唐诗、来词、元曲”,元曲主要包括散曲和杂剧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我们现在正面临着网络与读图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对阅读采取了快捷的态度。时常在传播媒体上见到、听到“眼球文化”这个词,就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快餐文化,它正是网络、读图时代的文化现象。所谓的“眼球文化”,其实就是强调对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力但无须动用人们的思维与想像的一种快捷手段。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