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专业教学与生产安全矛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铁路机车车辆职业教育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促进虚拟实践教学建设,以实现教学现代化。鉴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局限性,还需要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将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编译技术"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了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所进行的实践,探讨了如何继承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如何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特色;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会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虚拟技术是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前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教育、科研、军事等各个领域.本文在分析虚拟技术对教育领域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数字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师范生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为培养数字教师的主阵地,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文章从智能时代数字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与现实挑战出发,提出智能时代数字教师能力框架,重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内容体系,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期为培养智能时代数字教师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面向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创新性教学研究。重构教学体系,将仿真与虚拟实验及工程应用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明显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以虚拟仪器为平台,应用创新性教学,将课程的知识点融入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掌握所学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徐苑 《教书育人》2012,(21):159-160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运用性、方法性很强的课程,应努力将实践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研究者们都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罗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特点,设计三个综合设计性任务。[1]张琪、陈琳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提出通过"研讨活动"的加入使理论讲授与学生活动融为一体等。[2]要使学生养成"综合"的习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并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解决办法就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加入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7.
信息社会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高校电类课程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能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恰当的应用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产生"教"与"学"不同步等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应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8.
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特点,分析了该课程目前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与实验同步相结合,改变了"以教为主"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仿真虚拟技术与嵌入式技术课程已有教学成果融合,探索建立了一种嵌入式软硬件实训平台和实践教学方法,将嵌入式软件虚拟技术和真实硬件电路有机结合,解决了实践教学的时空条件限制,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嵌入式教学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节约了费用,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院校的礼仪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的显著特征更好地辅助开展公共礼仪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运用机遇与空间,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公共礼仪课程知识更好、更熟练地运用在社会现实生活实际之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现代教育技术之于礼仪课的教学优势"、"礼仪知识在学生实践的应用"这两大方面为讨论主题,就中职公共礼仪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交叉性和跨领域性学科的教育技术学,"课程实践"应与实习、实验、毕业论文一起成为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含义,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类型、阶段和应给予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存在实验课程类型比例"失重"、实践教学以"依附""演示"为主等问题。依据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依附""独立"并存、分方向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等原则,构建了公共实验实践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和见习实习等模块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文旨在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以实验研究为主要视角,探究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包括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等。这些策略旨在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而忽视"学",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实现的主要问题,基于Intel未来教育模式的理念,应用其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式,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用性强,广泛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特点开展了课程实践研究,主要包括学生分组,选择课题,制定单元内容并创建教师材料,互选课题并创建学生材料,成果展示和效果互评,问卷调查等步骤,完全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Intel未来教育拱式的典型特点可很好的弥补传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从中受益非浅,同时为今后Intel未来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助力“金课”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升级改造课程。提出了“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合作企业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平台为依托,打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结合产业学院实训室配置的虚拟现实VR设备,增强学生沉浸式体验。实验过程中,设备的普适性、融入的行业新技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推进了通信类竞赛团队运作机制的建立和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建设中,基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企业真实项目及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作为载体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在实施中采取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和在线学习等教学方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软件质量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相似文献   

17.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各个领域的多门专业课程中,微课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计算机学科专业课程的"网络安全技术"也包含其中.通过探讨微课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设计与应用措施,以期能提高"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高等教育工科教学体系中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质与难点,提出了开展课堂实验、课程实验、课后虚拟实验三种教学方式,帮助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实现要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实践。课堂实验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自由完成,课程实验教学必须由学校提供实验场地开展实验,课后虚拟实验可以课后自行完成,三种方式各具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理论教学的理解能力,变课堂被动为主动,掌握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具备构建工程、生活中测试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满足目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和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教学所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率先进行了工程实践教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尝试。文章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系统论述了在工程实践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如何从专业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视角来进行"知行一体"课程模式设计,并从课程实施方式、典型任务提炼、评价方式改革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蒋权  张婷 《广西教育》2024,(3):147-151
传统单一型混合教学存在诸多改进空间,为提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可探索一种充分利用各方教学资源,综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真实实验与虚拟仿真混合以及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混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方法。文中基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传感与检测课程改革提出融合线上与线下、真实实验与虚拟仿真、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教育、学生评教与同行评教的多元混合式教学策略,并以教学实例阐明多元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