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复合文字题.要善于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分析题中巳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要求的数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运用语文中缩短句子的方式,弄清楚题目中的主要问题是求和、求差,还是求积、求商。如果是求和,再去找两个加数;如果是求  相似文献   

2.
文字题是联系式题与应用题的纽带。学好文字题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文字题比较抽象,特别是复合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列式容易出错。所以,在文字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正确理解数学名词、术语文字题是用数学名词、数学术语表达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各部分名称及和、差、积、商的概念以及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看算式编题,有助于…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意义的教学,揭示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和列式计算文字题之间的逆向转换关系是突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这个难点的关键。对此,我校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克服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机械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片面性,从低年级开始启发学生理解四则运算式题的意义,建立和、差、积、商的概念。例: 5+ 3,求和的运算; 5- 3,求差的运算; 5× 3,求积的运算, 15÷ 3求商的运算。以上算式所得的结果分别为和、差、积、商。   2克服单纯把…  相似文献   

4.
文字叙述题是用文字表述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关系的题目。如:35乘以8的积减去360除以9的商,差是多少?列出的算式:35×8-360÷9:320与80的差除以80与40的和,商是多少?列出算式:(320-80)÷(80 40)。文字叙述题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教学时。应重视在这方面的教学。一、复习常见运算术语及数量关系常见的运算术语有加、减、乘、乘以、除、除以、  相似文献   

5.
文字式题的教学,既可以巩固四则运算知识,又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分析能力。几年来,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训练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加强简单文字题的语言和算式的互化训练。我在讲清“加、减、乘、除是运算,和、差、积、商是这些运算相应的结果”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把文字题教学同四则式题的概念教学结合起来加、减、乘、除以及和、差、积、商是四则运算题中的基本概念。为了巩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使之能熟练地运用,应重视把文字题教学与概念教学结合起来。一年级教过加减法后,就引导并要求学生把式题用文字题的形式来表述。例如:25 10,学生用文字表述成:一个加数是25,  相似文献   

7.
本册教材是在过去学习整数加减乘除的意义、法则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轮予学生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用于实践.教材在编排上个别地方还显得有些知识不够集中。为了便于教师突出关键,使儿童掌握规律,我们建议把“和与差的变化”“积与商的变化”归在一起,把“加减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加乘、减乘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乘除、加除、减除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括号”也集中在一起讲授。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儿童再学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而是在这基础上了解数的产生发展以及它跟人们的关系,从而向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  相似文献   

8.
小数乘法(见人教版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9册)这一节内容,包括小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小数,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等内容,共安排了8个例题。前4个例题主要是讲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一般来说,要使学生学会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不太困难,但如果只限于要求学生死记  相似文献   

9.
列综合算式计算两步文字题,是九义六年制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的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的开始。学好这一内容,可为以后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打下好的基础。学生初学列综合式,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特别对要不要加小括号,怎样正确地加小括号,感到迷惑不解。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列式,如果算式列不对,后面的计算也就无意义了。下面谈谈帮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一、复习旧知,作好准备。1.复习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差、积、商等数学术语。要求学生理解并记住每个术语对应的运…  相似文献   

10.
两步应用题教学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教材第三册五单元的加减应用题,四册三单元的乘加、乘减,几倍求和、几倍求差以及先算加减法的加除、减除等应用题,都是两步应用题的起步。两步应用题是一步应用题的发展,又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准  相似文献   

11.
在五年制数学第四册的总复习中,共安排了22道应用题,所占份量较重。这22道题可分为两部分:(一)简单应用题。又可分为两组,第4题至11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简单应用题;第14题至16题是小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三)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也可分为两组,第19题至27题是乘加、乘减、加乘、减除以及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等多种形式的两步应用题;第28题、29题是通过求周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例2“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是在前一册学过的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例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重点是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和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难点是三步计算文字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关键是先要明确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另外,在文字题的教学中,要强调一些数学术语如“除以、除,和、差、积。商·、”的含义,以及“的”字在定语成分中的作用和规律。一、复习导入(一)说一说SO+(32O-2()55)的运印顺…  相似文献   

13.
文字题是用数学概念、术语代替运算符号和括号表示数与数之间运算关系的题目。它是沟通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文字题的教学,对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提高运算技能技巧,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式题是由数字、运算符号和表示运算顺序的括号组成的题目;文字题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量关系的题目;应用题是根据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文字来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其数量关系蕴含在情节中。三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以反映数量关系这一主线而密切联系着的。如果用语言、文字叙述式题,式题就变成文字题;反过来,如果用数字、运算符号代替计算术语,文字题就变成了式题;如果用计算术语或运算符号来代替应用题的具体情节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则  相似文献   

15.
龙青 《云南教育》2001,(11):27-28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简要的语言文字表达数量关系的问题叫做文字题。它是由数学术语及数据组成的。通过文字题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和运算顺序的理解,熟悉数学术语和运算符号,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巩固数学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有理、有序、有据的逻辑思维能力。常用训练方法有以下5种。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①90加上5的和是多少?②478减去78的差是多少?③400乘以5的积是多少?④360除以4的商是多少?板书: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复习简单的文字题,为新授较复杂的文字题作准备。)二、新授1.出示自编题;“360除以4的商,加上5,和是多少?”老师:这一题最后求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1.缩句法。应用缩句法理解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对多步计算的复合文字题,可以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舍弃一些次要词语,以便清晰地突出题意,准确地列式计算。如“1.5除37.5的商减去3.4与4的积,差是多少”,可缩写成“商减积,差是多少”。应用缩句法分析文字题,便于准确把握题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2.扩句法。对文字题中比较抽象、概括、简略的内容,可用具体的数据或比较浅显易懂的词语加以说明、补充或替代,使题目变得易于解答。如:一个数减去30后得120,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章第91页例1、例2。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乘减乘、除加除、除减除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 ,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时要先算 ,这与已学过的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 ,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例2则是带有两个小括号的题目 ,着重说明脱括号要同时进行。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例1、例2 ,做练习二十的第1至第5题。2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地位 ,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的形象化教学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第五小学由明霞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概括,对于6—11岁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如果不改变教法,只是一味地教学生识数,死记硬背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毫无乐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其...  相似文献   

20.
7.无理数这一节要讲:无理数是怎样的数?无理数同有理数的关系?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无理数?要了解什么是无理数,先要了解平方和开平方运算.(1)开平方——无理数的一个来源我们在小学数学中学习了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其中,加和减,乘和除分别是互逆的运算.对任意两个有理数作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运算中的任何一种,运算结果仍然是有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