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关键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阶段以及关联方和关键因素,提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和措施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转化、价值创造过程,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如何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孵化率亟需我国科研体系反思。针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对我国典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总结,构建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链,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寻求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突破口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阶段DEA的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7年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均处于效率前沿的省份为研究对象,在国内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效率分析。研究表明:科技成果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绩效。去除环境、随机因素影响后,大部分样本省份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率偏低,规模效率尤为低下。就环境因素对转化效率的重要影响,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4.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让社会财富不断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与趋势,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一般规律、关键因素、主要形式,探讨了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应起的作用,综述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主要举措和成效,分析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是形成和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科技信用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文章论述了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科技信用失信的行为,分析了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科技成果莓化中建立企业科技信用管理体系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改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信用缺失的合作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尽快使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近年来全社会一直关注的话题,从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来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并不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为50%,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5%左右,而真正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更少。这种技术落后与技术浪费并存的局面,严重制约看我国农业的科技进步。造成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难的主要问题科研选题与生产实际分离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由于对市场需求与科技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认真调查和分析,在科研选题上有一部分脱离了生产实际,造成一些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调查,重点从林业科技成果的显著特性入手,分析了制约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并从改善政策环境、提升成果质量和加强转化条件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系统的制度安排和优化的转化机制.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和转换机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通过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与机制比较寻找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根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安排的措施与机制优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波 《科技与管理》2004,6(2):50-53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是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现状,在系统分析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风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环境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系统分析,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给出了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规模与R&D投入强度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以西安市近八百家企业为研究对象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 ,对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强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 ,与企业R&D投入强度正相关 ;当企业规模较大时 ,与企业R&D投入强度负相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对R&D投入强度有正面的影响 ;企业经营者才能有助于增加企业进入高新技术行列的可能性 ,并进而促进R&D投入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郝清民 《科研管理》2020,41(10):54-62
基于融资约束视角,公司投入多大研发才不至于显著增加长期财务风险?采用面板分组回归方法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料显示:在不考虑融资约束限制时,研发密度和研发投入增加均会显著减低长期财务风险,研发密度和研发投入与风险呈U型关系,当研发密度超5.75%才会显著增加财务风险。融资约束显著加剧了研发带来的财务风险,研发与风险近似扁平J型关系,当研发强度在3%左右时,对应长期财务风险较低。管理者可参考公司销售收入与资产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研发比例,为创新投资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许自坚  王辉 《科研管理》2019,40(9):130-138
研发支出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一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研发支出的研究也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企业的组织资本的角度,以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其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组织资本对研发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一步验证了高组织资本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显著高于低组织资本的企业。此外,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率高于国有企业,且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组织资本越高研发支出率也更高,但在国有企业中此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将创造力效能感与工作卷入引入到积极情绪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分析框架内,构建了积极情绪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并以研发人员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1)在中国企业背景下,积极情绪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0.092);2)积极情绪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该路径的解释力是最强的(0.406);3)积极情绪通过工作卷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该路径的解释力相对较弱(0.114);理论模型中“积极情绪→创造力效能感→工作卷入→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路径作用也显著,但解释力相对较弱(0.058)。以上研究发现有助于厘清积极情绪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为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6.
汪建  陶凌峰 《科研管理》2020,41(1):70-78
科技创新券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一种普惠性政策,各种中小微企业均可申请。然而,在实践过程出现了“申请热,使用冷”的现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这种选择性特点对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有明显影响。本文从市场调节角度分析创新券政策的选择机理。在研究方法上,调研了683家企业。选取了三类样本开展对比分析,包括使用创新券的中小微企业、未使用创新券中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利用回归分析了三类企业的创新表现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对于未使用创新券的中小微企业,使用了创新券的企业在创新机制方面与其有明显差异,同时与创新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比较类似。这意味着创新券在市场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门槛”,不利于“普惠性”政策发挥效益。本研究为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开展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夏晶  牛文举 《科研管理》2022,43(2):108-117
    考虑两个竞争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非对称溢出效应时的最优研发投资策略问题。运用博弈论构建有无研发投资的模型并求解分析,揭示不同强度的研发投资溢出、吸收能力和研发成功概率等因素对竞争企业研发投资博弈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企业的研发投资溢出均较弱时,它们都会投资;一方的溢出较弱而另一方的较强时,双方将分别成为唯一的投资方和搭便车者;溢出效应中等时,它们或者都投资,或者都不投资;溢出效应均足够强时,二者都不投资。敏感性分析显示,企业会依据不同水平的产品差异度、吸收能力和研发成功概率调整最优研发投资策略。此外,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在两个企业都投资时最优,单一企业投资时次之,无研发投资时最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数据,从研发操纵视角,实证检验了加计扣除政策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而研发操纵抑制这种激励效果;(2)随着加计扣除政策2013年和2015年的两次修改,民营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得到一定治理;(3)研发操纵在盈利、非家族、非高新技术及税收监管弱的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不仅为税收政策引发的激励扭曲效应提供微观证据,还为完善加计扣除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昱  夏君诺  王晓娜 《科研管理》2022,43(2):118-125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金融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有何影响?本文使用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8年微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非参数分位数模型探究了产融结合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的非线性异质影响。研究发现:(1)产融结合对不同研发投资存在非线性效应,对研究阶段投资表现出显著抑制效应,而对试验开发阶段投资呈现出“N型”影响特征;(2)产融结合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具有异质影响。随着分位点提高,其对研究阶段抑制效果更明显,对试验开发促进效果不断加强,但存在最优界限;(3)随着产融结合程度加深,其对国有企业研究阶段投资具有明显挤出效应,而对开发阶段促进效果显著;相反,能够提高非国有企业研究阶段投资水平,而不利于其试验开发阶段投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企业通过产融结合进行外源融资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研发类型,选择与自身创新能力相适应的产融结合水平,为达到提升研发投资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已实现波动率、已实现波动率的正半方差和负半方差分别度量经济不确定性、“好”的经济不确定性和“坏”的经济不确定性,选取2009—2019年中国1126家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实证考察“好”“坏”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了促进作用,“好”的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坏”的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这种效应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第二产业的企业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该研究结论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