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49-151
桂北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古老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沉淀,形成了特色鲜明、形态各异的古村落建筑群,对这些古建筑群艺术价值的研究,不但可以对桂北千年古建筑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还对桂北古村落旅游品牌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9,(5):11-14
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解读客家古村落的文化符号特征和表现形式,探寻突显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的保护途径,发挥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的鉴定、保护、利用、教育功能,实现客家古村落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创新的价值双赢。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文化内涵散发着无穷魅力,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始兴起,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成为古村落旅游成功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古村落旅游文化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尝试建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模型,提出加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与建立和完善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是提升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并通过浙江诸葛村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但当前时期,多数古村落处于高度空心化、古建筑破坏严重的状况。多数古村落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或主动或被动融入民俗旅游开发的大潮之中。在古村落的民俗旅游开发中,古村落居民经常处于边缘化境地,哪些文化需要保护也不太明确。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同样需要智慧。破解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中的诸多困境,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沁水县西文兴村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革新家和一代文学宗师柳宗元同宗后裔隐居地。柳民氏居是柳氏世家以血缘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遗存。柳宗元文化在柳氏民居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6.
徽州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是徽州的文化特质丛,是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而呈坎又是徽州古村落的代表,具有巨大的潜在旅游价值。在徽州当代旅游中,呈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其保护和开发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和误区。作为徽州古村落,呈坎的开发应遵守科学管理与联合经营、分区规划与整合开发、传统回归与特色打造等模式。  相似文献   

7.
徽州传统古村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逐步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古村落的原居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古村落中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缺乏对居民的"人本关怀"。通过梳理居民参与保护与利用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在村落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居民生活环境变化的原因,从而提出通过居民的全过程参与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实现古村落可持续保护与利用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宜将具备世遗条件的徽州古村落捆绑式申报世遗“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扩展项目。此举能做大做强徽州古村落旅游,以文化旅游推动,确保徽州古村落全面保护、传承徽州文化;同时,能以国际文化旅游使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在全球化大环境中充分证明中国文化身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群是一个由自然、文化、社会、血缘等各种因素默契合成的文化生态系统,构成了天人合一的独特文化空间,是我国古代耕读文化代表和古代生态文明建设遗存的典范。当前,楠溪江古村落群正面临着自然和人为损毁的双重劫难,根据文化生态学的要求,应采取整体性、原真性、活态性、延续性的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媛 《广西教育》2022,(6):21-24
本文阐述桂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桂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桂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加大研究力度,出版相关音乐刊物;设立传承人基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赛事,打造民族特色演出;大力推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校园,扩大普及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拓展传播渠道等。  相似文献   

11.
桂剧是广西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代。桂剧的传承教育模式经历了从科班到现代艺术职业教育的转变。1941年,欧阳予倩在桂林主持创办的以教练桂戏为宗旨的广西戏剧改进会附设之戏剧学校,第一次将桂剧教育纳入现代教育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戏曲学校(今广西艺术学校)、桂林市艺术学校等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成为培养桂剧人才的主要基地,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对于保护传承桂剧,既要培养年轻一代的优秀演员,还要培养年轻一代的观众,需要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结合起来,将这一富含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大理地区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如何有效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大理地区当前古村落面临的发展现状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云龙诺邓村、巍山东莲花村、剑川沙溪等村落,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尝试对大理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更新模式作出一些探讨,为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利用对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城市甚至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古建筑拥有多重价值和功能,加强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4.
水族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水族文化丰富多彩,但目前水族文化保护、传承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水族地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族文化教育活动等为载体,深入持久地推行“水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依托古村镇建立徽文化生态保护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古村镇是徼文化的最有效载体.在徼文化分布的地域范围内,选择西递、宏村、万安、呈坎等10个左右保存较为完好、代表其周边文化特色的古村镇,用5年左右的时是,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完整保护微文化生态、活态展示我国中世纪乡村文明的视角,逐步建立徼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示范园区.徽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示范园区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包括湘南、赣南、粤北、桂北等地区在内的南岭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历史文化古老而独特,是我国古村落保存类型最多、数量最丰富、且地域特色最鲜明的地区之一。古村落以及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已引起了史学、地学、美学、建筑学、旅游学、人类学等领域学者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南岭山区古村落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贵州彝族传统舞蹈“恳合呗”,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长期以来一直流传于彝族人民的婚姻、丧葬及节日活动中,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对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贵州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弘扬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西和民间春官是古代官方一职流变延续的结果。西和春官说春活动是集历史与文化于一体,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传承,延续着子承父业走街串巷、走村串户的古老说春特点,是组成民间文化的主要元素之一。文化的根基在于民间,"根繁才会叶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和民间春官说春活动传承出现了"断裂"现象,主要针对西和春官传承问题的现状和困境进行相关学科的探讨,以及对西和地区口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提出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少数民族女性的参与,在探讨和研究新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时,我们不仅不应该忽视而且要将妇女权益的保障作为促使更多的妇女加入到当代新疆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行列中的一个契机。本文在探讨新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妇女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从而在理论上提出以二者同为保护客体的理论模式,促成新疆民族文化真正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从史前贵州岩画看少数民族的狩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彩多姿的贵州岩画记载表明,远古时期的狩猎活动相当频繁。其原因在于当地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这为远古人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狩猎成为军事演习、保护农田、部落的娱乐和消遣、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原始巫仪的载体。风格不同、内容繁多的岩画再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狩猎的生动场面,对深入了解古代贵州少数民族狩猎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