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毕苑在《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是南洋公学外院所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教育史上,上海南洋公学首先提出教育“三大纲”。上海南洋公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学校之一,它始建于1896年。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了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这年秋天,院方仿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开设了附小。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材也由这些学生共同编写。教材叫《蒙学读本》,  相似文献   

3.
张元济从1898年开始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开启了贡献中国现代教科书的第一乐章.他从1903年开始参与、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近 60 年,以稳健进取精神带领商务印书馆在晚清民国教科书竞争中位居第一,成功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系列教科书.张元济亲手为商务印书馆打造了一流的教科书编撰出版队伍,在其强势引领下,民间书坊的现代教科书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共创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令人追慕称羡的黄金20年,为开启民智、唤醒民众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4.
俞可 《上海教育》2013,(15):62-63
1897年4月8日,地处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办师范院,此举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圭臬。师范院亦为该校首个教学机构,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因此创举,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煜得以彪炳中国教育史册。  相似文献   

5.
维新运动时期,为了适应当时教育改革对教科书的需求,新式学堂积极投身于编辑教科书的活动中。其中,以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为代表对编辑教科书进行了最初尝试。新式学堂参与近代教科书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了教育体制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南洋公学即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在继承洋务教育的基础上.首开我国公立师范教育。它的“四院”教学模式,为清政府两次颁布新学时提供了可靠的蓝本.是我国新式教育的成功范例。在自身发展中.一直探寻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新路。最早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正式内容,设置图书馆.自编教科书。其“译书院”发展为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先驱──商务印书馆。南洋公学作为新旧两种教育体制更迭时期的产物,具有时代的创新精神,为后来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无锡三等学堂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和吴稚晖等创办者编就的《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新学堂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促进了教科书的诞生。文明书局20世纪初推出的一套“蒙学教科书”,汲取了西方分科思想,在学科设置上较明显地具有了近代学科意识。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按照学制规程来编辑课文,不论是规模的健全还是编辑的规范性,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个有编写历史教科书传统的国家,如果从孔子编订《春秋》算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但是具有近代人文学科体系的历史教科书的出现,是戊戌变法前后的事。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宣扬宗教,曾为教会学校编写了算学、泰西历史地理、宗教、伦理等教科书,如《教会三字经》、《耶稣事略五字经》、《福音史记课本》、《旧约史记课本》等。教科书的名称在中国遂由此产生。近代由中国人自编教科书是开始于1897年(清光绪23年)上海南洋公学的《蒙学课本》。这本教科书的取材和文字表达,是“专取习见习闻之事物,演以通俗文学”,实际是小学社会课类的教科书。当时由于教科书尚在草创时  相似文献   

9.
一、南洋公学的创立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实业巨子盛宣怀认为欲图自强,当以培育人才,筹设学堂为先,以兴学堂为己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天津海关道时,盛宣怀奏准设立天津中西学堂,成为中国新式大学设置的雏形(后改名为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光绪22年)12月,他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南洋公学创办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的学校之一,辛亥革命后改为南洋大学,后又改为交通大学。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是年秋季,院方依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又开设了附小。由于初办,既无教师,也无教材,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  相似文献   

11.
方宗熙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科普作家,也是新中国生物教科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初期先后担任生物组组长、生物编辑室主任,工作异常勤奋,成绩十分显著,主编了中学生物教科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和小学《自然》课本,还发表了许多论著。这些课本均入选国家中小学教科用书表,既是人教社最早自编的一套中学生物和小学自然教科书,也是新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和“第二套全国通用自然教材”。  相似文献   

12.
毕苑 《教育学报》2007,3(1):79-81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最早大约在1901年初,刘坤一、张之洞在其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在“教科书”的意义上使用了“教科之书”的说法。1904年初的《奏定学务纲要》中,对“教科书”的编纂使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教科书与近代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担当了近代中国教育转型的重任;教科书的编审制度与教育行政体制相关联,在近代逐渐走向成熟。教科书的发展折射了近代文化的转移。教科书展示了近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转换历程。教科书承担了近代国族认同和国民塑形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科学的转型以学习和引进西方科学为基础,清政府实施“新政”,在全国范围创办高等学堂,推行科学教育,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山西大学堂作为中国最早创建的三所大学堂之一,率先开展了科学教育活动。文章从科学课程设置、引进科学仪器、编译科学教材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分析中国近代高等学堂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之于西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创作和发展的主要标志,它伴随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而诞生,在中日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发展,形成了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区别的新的音乐体裁.学堂乐歌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并且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在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咸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蜀中一位著名的学者簧淘萑春懿┭В屑已В?通四部,著作等身。除了在史学上,他在文献学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的文献学理论著作《目录学》是我国最早的文献学教材之一,内容丰富,体例独特。他也是民国时期较早对辑佚学做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并撰有《辑佚书纠谬》一文。在辨伪学上,他反驳传统的辨伪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真伪观。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全社会寄希望于教育,教育寄希望于全新的教科书,个人、书坊、官方编撰的教科书,均呈现出功利主义的自觉意识。教科书在进化论的引领下,崇尚"科学"改造社会的理性启蒙,呼唤"审美"改造人生的感性启蒙。教科书启蒙功利主义在积极构建"现代人"存在的合法性,在渗透着市民社会的开放视野中,坚守着价值无空场的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中学地理教材经历了统一与仿苏,精简与破坏,重建与多样化,繁荣与转变四个阶段。70年来的中学地理教材演进特点可归纳为:宏观层面的内容主线不断变化,融入学生发展逻辑;中观层面的内容框架打破传统组织结构,突出重点要素特征;微观层面的内容呈现革新教材表现方式,融入更多教学元素。基于对教材功能的理解,教育学、地理学新的发展动向,师生和社会对中学地理教材的要求,展望中学地理教材的未来方向:继续在中学地理教材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强有力的地理知识进入中学地理教材,现代地理学研究融入中学地理教材,构建多样化的中学地理教材编写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松本龟次郎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献身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40年。预备教育是中国留日学生必经的教育阶段。在中日关系风谲云诡之际,他通过创办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来直接教育留学生,并以出版日语学习教材的方式间接指导留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日友好及为邻邦培养栋梁之才的教育目标。松本龟次郎以自身微薄之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日友好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学创办人之一,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短暂执掌过北京大学.结合马相伯的心路历程,可观其对中国大学教育独特的设想和追求:为了实践教育救国之宏愿,马相伯年过六旬,不惜毁家兴学,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在人才培养上,以融合中西、贯通文理为理念,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在学校管理上,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为旨归,培养师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强调大学之大,在道德高尚和学问高深;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为了避免当时政治和宗教的干扰,主张教育独立,并要求学生摒弃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以获取真才实学为重.马相伯的大学教育思想既与西方大学精神的传统相契合,又有着强烈的国家富强和民族自立意识,今天仍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职业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形式,以及教与学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教材《走向未来》(Ready to Go)在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方面,与我国现行的各种版本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既没有脱离基础英语的范畴,又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一套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时俱进的职业学校英语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