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法治社会的一项人权保障制度,已经在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公约中加以确立.刑事法律援助对象是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规定在一系列国际文件中.目前,我国已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但援助的对象范围较窄.在我国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过程中,扩大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对象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2.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设计都隐含着辩护律师对刑事诉讼程序普遍参与的前提。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力聘请辩护律师时,刑事法律援助就是其获得律师帮助的重要途径。2012年修正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并将刑事法律援助的诉讼阶段从一审程序向前延伸至了侦查程序,但距离普遍、及时的刑事法律援助目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应当进一步扩大刑事法律援助对象的范围,并建立有效的保障体制。在律师资源区域性分布不均的现状之下,通过建立中国式的公设辩护人制度,在一定区域之内进行律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或者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纳入刑事法律援助服务队伍之中,可以较好地满足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充分发挥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刑事政策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现行立法的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民法律意识淡漠,法律援助经费及人员得不到保障,致使现行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在农村贯彻落实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实现法律援助制度的刑事政策功能,以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化法制国家必须承担的一种国家责任,是公民享有的一项社会基本保障权利,是司法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虽然有一些规定,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由此,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有必要从立法体系、适用对象、启动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保障司法人权,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如何保证对被追诉人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我国对被告人法律援助质量的途径包括:明确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规定相应的救济渠道币口奖惩措施,确保办案质量;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制度;将对被追诉人法律援助时间扩展至侦查阶段,建立权利告知制度,加强援助质量保障。强化对法律援助律师诉讼权利的保障。构建程序性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制度是体现司法文明及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刑事诉讼涉及到对当事人的定罪及量刑,并且涉及到当事人的自由权的剥夺,甚至生命权的剥夺,一直以来,受到司法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在法制进程中,有些执法者的认识片面、意识淡漠、甚至可能抗拒,导致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执行的不尽如人意,并且使有些规定的制度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推进.本文是作者结合工作实际,纵观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刑事诉讼法》、《律师法》、 《法律援助条例》、四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中有关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提出目前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着重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刑事法律援助本质上是运用国家的财政力量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费用的法律服务,用法律的武器帮助他们行使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本文旨在思考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刑事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制度的最初形式,也是法律援助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刑事法律援助在使公民获得平等的司法保护,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介绍和论述英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机构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机制、民事法律援助计划、刑事法律援助计划、法律援助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及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法律援助改革与发展等,对英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脉络和制度框架进行总结梳理。  相似文献   

10.
民事法律援助工作,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保障经济困难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通过法律救济手段保障其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1]民事法律援助,是与刑事法律援助、行政法律援助并列的一项专门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40多个国家的宪法和国际公约将其列入其中,使得任何公民都能够平等地获得司法救济和保护,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刑事诉讼法》着力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但对于法律援助质量的问题却没有给予同样的关注。当前刑事法律援助质量堪忧主要是由质量保障制度缺位、经费有待落实以及承办律师的责任心等因素共同形成。因此,刑事法律援助走出“泥潭”的途径就在于制定操作性强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强制落实刑事法律援助的最低标准;同时切实落实好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费用,以提升承办律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上保障刑事法律援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律师辩护全覆盖的推动下,我国初步形成以法律帮助和援助辩护为基础的二元化的刑事法律援助格局。正确认识值班律师功能定位,理性看待值班律师同法律援助辩护律师对律师辩护全覆盖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适当扩大传统刑事法律援助辩护的范围,另一方面推动实现值班律师法律帮助实质化,使值班律师同法律援助辩护律师相互衔接,共同完成律师辩护全覆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以来在刑事法律制度中均有关于教育、矫正措施的相关规定,但囿于报应刑思想的存在,刑法制度中教育、矫正措施始终未制度化、体系化。研究中国的刑法制度中的教育、矫正措施,对于改革、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中的教育、矫正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标准来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势在必行.首先,应该扩大制定辩护的适用范围;其次,增加除人民法院以外的指定辩护的机关;同时,在明确法律援助国家责任的同时要求其保证资金来源,并建议在全国高校法学专业开设"诊所法律教育"课程,为社会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20,(1):56-60
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示范意义。由于内地与港澳地区在法律制度上存在的种种差异,导致粤港澳大湾区内在刑事法律适用问题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分歧,增大了该区域对跨境违法犯罪行为的管控风险与打击难度,难以充分保障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创新。解决之道在于充分评估三地刑事法律制度的异同,总结与反思现有刑事法律适用模式与存在问题,创新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系,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刑事法律适用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就业援助:英、美、日三国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援助在不同的发达国家中具有不同的实践模式.英国的就业援助模式主要包括职业指导体系和再就业培训保障机制;美国的就业援助模式主要包括充分就业政策、失业保险制度和公共救助系统:日本的就业援助模式主要包括"终身雇佣"制,终身技能开发机制和劳动力供需调节机制.英、美、日三国实施就业援助的经验,给我国推进就业援助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是要发挥政府在就业援助服务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失业保险的法制建设;三是要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四是要完善再就业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办理刑事案件,学会代理辩护,是高校法科学生的一个学习目标,也是诊所法律教育的任务。建立和利用刑事法律援助的实践平台.是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的基础和条件,因为"诊所教育最关键的界定要素是它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没有刑事法律援助实践,刑事诊所课程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日本官方发展援助预算大幅缩减,备受国内民众的质疑而且面临新的挑战。由此日本政府诉诸援助管理行政改革、推进大众参与和支持、提高援助的战略性与有效性等措施以提升援助的效率与质量,增强大众的理解和同意,从而解决国内与国际环境变化情况下新的发展挑战。为此,本文将以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变革为线索考察其对外援助的变化与特点,探究其援助改革的特点,进而探讨其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启示,即实行行政改革以确保制定连贯一致的中长期援助政策、推进大众参与以巩固对外援助的社会基础、提高援助的战略性与有效性以保障援助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将庭前会议程序纳入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体系内。但是法律条文对于庭前会议制度的规定过于宽泛,在制度设计上过于单薄,与国外相类似的刑事法律制度相比,我国的法律规定难以体现这一制度追求的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初衷。庭前会议制度的职能定位以及其所要承担的职能等还不明确。为了使庭前会议制度合理构建和完善,有必要通过与国外相关刑事法律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借鉴有益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的实践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亲亲相隐原则的刑事立法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即容隐制度存在着许多合理因素。该项制度与当代西方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刑法应当吸收这一制度,使之成为我国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