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抗日战争时期则是其达到成熟的重要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运用于人民战争,把兵民视为取得胜利之本,广泛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民战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也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宝.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根据民族战争的特点,在解放区战场进行了“真正的人民战争”,使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此以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所领导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使人民战争思想达到了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程度.革命胜利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时,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经济、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的任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为了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中国革命斗争的策略问题,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了哲学、中外思想理论;特别是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研究当时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还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了红军创建十年来在建军和作战方面的丰富经验,写下了一批军事和哲学著作,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这些著作涉及到的内容,已经不是战争的个别,而是全面地涉及到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构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三个主要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军事科学体系,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在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基础上逐步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比较突出的有这几个问题,一是人民战争思想,二是持久战思想,三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思想.在这里主要介绍毛泽东的三个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了电影《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又看了林彪同志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而作的《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的文章,使我对主席伟大的人民战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领会,联系当前自己的工作,也受到不少的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中共最早懂得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杰出军事家,也是中共开创人民战争的先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人民战争进行了开创性探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依靠群众,实行革命武力与民众相结合,正规军、游击队与民兵相结合,开展人民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首倡并领导“第二战场”,充分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终于把蒋家王朝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周恩来是我军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领导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原则。当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他集中集体智慧,进一步全面总结我军战略战术,撰写了《军事原则》这篇光辉著作,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中,创建了人民战争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以往人民战争思想的基础上,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主张,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思想,为巩固我国国防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走向成熟,并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及根据地人民实行全面抗战,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在解放战争的后期更是发展到了炉火纯青、运用自如的程度。广西战役便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它是毛泽东歼灭战思想的凯歌,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成功运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日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主客观要素综合较量、斗争、转化的结果。这一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从指导方针、财经政策到农业、工商业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并且极大地促进了其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人民战争理论和持久战理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伟大开拓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五次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就具有了雏形.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和实践有了初步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许多著作中深刻阐述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思想,在实践中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制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段时期,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对和平宪政作了有益的探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成熟,突出标志就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实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政学说,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掀起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壮举。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伟大民族精神。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上海抗战化在全国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随着战争进程的跌宕起伏,上海化的发展也相应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左翼革命化向抗战化的转变,抗战化的高涨,“孤岛”时期的化抗争和沦陷时期的化苦斗。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化发展的脉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历史。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凝结成了独特的抗战精神。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高度团结共御外辱、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支援抗战、坚决反对投降卖国。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还具有国际主义涵义,抗战精神是重庆人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著,对抗战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启示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抗战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抗战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4.
云南抗战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受了血与火的锻炼,起到了先锋作用和桥梁作用,对于云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世界具有整体的特征,在这个时代,发生在局部地区的“地方性”事件,往往有世界性的意义。法西斯主义从兴起到灭亡都对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从全球视野来看,任何对法西斯的抵抗都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反侵略的民族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双重性质。作为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的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却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应有尊重,本文拟通过对中国14年抗战历史的回顾来阐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使那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功绩存有疑义的人们能对这段历史有一个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期间得到迅猛发展。究其根本,是缘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始终代表全民族的根本愿望和利益要求,高擎爱国主义和团结抗日的大旗,以其先进的阶级意识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不断克服抗日营垒中出现的分裂倒退危险和妥协投降逆流,同时正确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关系,积极推进民主,改善民生,从而赢得民心,获得发展,并在团结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国共两党敌后游击战都在抗战中起到积极作用,但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导致两党敌后抗战的结果迥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党阶级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今天,我们对此认真研讨,对于当代的建设和改革,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无疑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抗战全面爆发一周年的1938年7月起,至共和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中国共产党连续进行了12次抗战周年纪念。尽管12年间纪念的事件只有一个,但面对的却是错综复杂的局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迅速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密结合斗争实际,使每次纪念活动都能促进当时斗争的发展,推动中国革命的不断前进。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