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主要是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进步评价尺度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尺度,生产力发展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两种社会进步既有一致性,又有不一致的地方,这要求我国在社会发展实践及其评价中,要把握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之间的辩证统一,凸显人的发展尺度的重要价值,建立社会进步的综合评价尺度,用来指导和评价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是社会价值论及历史观研究亟待强化的课题之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理论,其分析的视角不应仅停留在社会发展指标技术机制的借鉴和取舍上,而应强调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制度分析。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系统结构则表现为以根本尺度(生产力)、中介尺度(制度)和核心尺度(人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多维的发展尺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 ,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 ,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 ,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 ,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 ,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整体上是否达到…  相似文献   

5.
法治有其重要的标志和评价尺度,在法治国家,人民是法治的真正主体,法治的载体是民主;国这结构是由法律特别是宪法确定的;社会稳定和秩序是通过法律实现的;治理国家的法律本身符合法治的基本原则。评价和分析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存在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机构和稳定的法律秩序,以及公民的法治观念和认知水平状况等。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以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  相似文献   

7.
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由历史尺度优先转向价值尺度优先。思想史的考察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评价社会进步尺度问题上有一个从价值尺度优先的立场转向历史尺度优先的立场的思想发展过程。就评价社会进步两种尺度理论的逻辑看,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历史尺度基础上的价值尺度与历史尺度相统一的辩证历史决定论,认为既然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能是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就只能是历史尺度;尽管价值尺度是评价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但由于人的发展只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因而价值尺度只能从属于历史尺度。  相似文献   

8.
实现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是人生和实践的根本要求。从实践活动的尺度看,人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根本之处在于人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它包括合乎规律和合乎目的的两个尺度,即真理的客体尺度(物的尺度)和价值的主体尺度(人的尺度),任何实践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满足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否则实践活动则没有意义,因而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确定价值的标准。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都要以实践为标准,也就是都要以实践结果是否符合实践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从实践出发和从…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目的是: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该课的开设:首先,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综合性,且逐渐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为了真正地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真正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主体在整个教学项目活动中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是否实现主体发展,是否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评价应做到多元、客观和个性.  相似文献   

10.
学前课程内容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课程内容的尺度有两个 ,一是儿童的尺度 ,一是社会的尺度。在课程发展的历史中 ,儿童的尺度与社会的尺度似乎成了对立的两极。儿童的尺度强调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 ,儿童的需要是取舍课程内容的决定因素。社会的尺度则强调课程内容要由一定社会的需要来决定。课程内容选择的两种对立尺度始终存在着。在我看来 ,一定社会的教育 ,不论它以什么作为目的 ,人的发展都是第一位的。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本体价值 ,其余价值均是本体价值的派生物。儿童是生活在特定社会中的个体 ,社会也是包含众多儿童个体的社会 ,所以课程满足儿童需要的尺度与满足…  相似文献   

11.
A moderated regression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wo samples, one of males and one of females, each of which had multiple predictor, moderator, and criterion information. One moderator was found that consistently identified a group of predictable individuals regardless of both sex and the three creative achievement criteria. This moderator was a modification of the Drews sociability scale and it indicated that those individuals who had little or no inclination towards social functions tended to be considerably more predictable than the remainder of the sample or when the group was taken as a whole. Within the low social groups, girls appeared to be somewhat more predictable than boys on two of the three creative achievement criteria, however the greatest discrepancy appeared in the writing criterion where the girls were substantially more predictable. Finally, the low sociability group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reater predictive accuracy regardless of whether subgroup or overall prediction equations were used.  相似文献   

12.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但在阶级对立社会中却表现为统治阶级意志,这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性使然。衡量一个阶级的意志是否代表社会公共意志,唯一科学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从历时性视角来考察,课堂质量标准具有规律性;从共时性视角来审视,课堂质量标准具有多维性;从实践中把握,课堂质量标准具有生成性。规律性旨在揭示课堂标准的演化与发展是有过程和线索的,并体现时代特征;多维性体现在标准维度、理论基础、设计取向和研究重心的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以一元标准来代替多元标准、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定量代替定性的倾向。生成性意味着课堂标准是相对的和可发展的,基于现实的诉求要留有开发的空间。通过以上理解,可从文化、过程、质量三个维度建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教师培训质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培训质量的本质内涵及其多样化的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培训应树立以下科学的质量观:发展、多样化和适宜性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15.
Degree performance in England and Wales was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social class and gender for several disciplines of study. Three performance criteria were considered: FIRST class; GOOD, and COMPETENT. The findings are complex, and some of them conflict with widely held class and gender stereotypes. Women performed better than men at the FIRST class and/or GOOD criteria, in all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and in biological sciences. At the FIRST and GOOD criteria women performed best relative to men in biological content areas, next best in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content areas and worst in humanities content areas. A similar ordering of content areas was obtained when comparing students of lower class origins with those of upper and middle class origins. At the COMPETENT criterion, women performed better than men; and students of lower social class origins performed better than students of upper and middle social class origins. There was a trend, particularly marked in the humanities, for women to perform less well at the FIRST class criterion than would have been predicted by their achievements at the GOOD criter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patterns for theories of group differences in excell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是指衡量社会进步与否或良性发展与否的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历程。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以社会是否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标尺来判定社会进步;中世纪,人们把是否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近代以来,经济发展(GDP)成为人们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当下,人们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人类判定社会进步标尺不断演变的历程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予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标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个体、群体心理健康的评定,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标准相当重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心理健康标准应是一个体系,此体系是由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所组成,并非单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进程推动着社会进步,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现代化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既因人的因素引起,又影响着人的发展.现代化进程需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实现导向的重要方式,便是社会批判.只有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批判性反思,才能不断校正社会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走向,促进社会现代化进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制度对社会道德状况有重大影响。道德的实现以制度对利益关系的合理解决为前提,制度对道德有示范、规范作用,制度对道德的作用与道德的本质要求相关,在社会快速变动时期制度是不可缺少的社会整合力量,对道德的实现有重大作用。制度不公导致道德失范,加强公正的制度建设将推进道德进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20.
加工机械零件时,首先要把工件在机床夹具中定位并夹紧.定位则需要定位基准,定位基准选择得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合理选择定位基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