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变化不少,让广大师生有应接不暇的感觉,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在作品的选材上,一改往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而变为外国文学名著的节选。其中第13题问"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这道题是非常有难度的,很多考生对这道题的理解似是而非,有如雾里看花,觉得好像和某些知识点有关,但又没有把握或者答得不确切。其实,考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情有可原的,有以下几种因素造成了考生的困扰。一、命题者选材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04,(3):2-3
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名著就是好书,适合孩子阅读”。但有关人士指出,名著不等于儿童读物,许多名著中涉及性、暴力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家长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时不应迷信“名著”。——《名著不一定都适合孩子阅读》  相似文献   

3.
2008年,江苏高考开始对选修历史的考生考察名著阅读,"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规定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十部名著作为必考篇目。这样名著才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名著阅读的复习往往是用名著的概要阅读和做题代替的。特别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阅读,只读自己感兴趣的,男生不读红楼,女生不读三国,都是刚开个头,就读不下去了。这样,我们的阅读目标就难以实现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让高中学生从高一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等长篇名著。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我已经积累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下面笔者就以《三国演义》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导阅读名著的。  相似文献   

4.
赵仲春 《新高考》2009,(3):22-23
2008年,名著名篇的阅读考查首次出现在江苏省的高考试卷中。因为是初次亮相,所以不为难考生,两道简答题还是比较浅易的,稍微接触过《呐喊》与《红楼梦》的考生都能作答。而2009年高考名著名篇简答题的考查可能会考得更细致、更灵活,必将稳  相似文献   

5.
科技说明文是以某项科学技术信息为内容,用严谨平实的科技语体写成的文章,阅读这类作品是以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科技信息为主要目的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多,知识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以科技短文作为训练阅读基本能力的材料,是最为简洁和有效的方法。近来许多地方中考语文试题中都将科技说明文作为考试项目,由于科技说明文对考生来说是生面孔,有些知识学生不一定了解,再加上专有名词,科学术语也是考生阅读的障碍,题目的设计又以理解、综合信息的方式出现,考生感到很不适应。甚至有的无从下笔。因此,阅读科技短文的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与家长取得共识每接手一届学生,语文教师都应该给所有的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也可以搜集扬振宁、巴金、郭沫若等科学家、文学家关于名著阅读的议论,下发一些华罗庚、苏步青、朱光潜等人阅读名著的文章。同时也可附上教育部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二、选择、推荐合适的名著学生的阅读有其年龄的特点,同时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和社会性又是这个时期学生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大纲推荐一些优秀书目。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  相似文献   

7.
名著导读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以初中名著阅读篇目中最有争议性的《水浒传》为例分析名著导读的技巧,需从作品的特点入手,以名著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内容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优化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丽娟 《甘肃教育》2014,(19):120-120
正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对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名著阅读题在近三年各地中考中连续出现,所占分值为4分。考查范围广泛,考查方式灵活,题型难度逐年增大。通过对我校中考生调查发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平均得分较低,有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反映北京文综卷阅读量大,自己"奋笔疾书",才算"勉强答完试题",还有一些考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答题。相关媒体也以《2016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阅读量大答题时间比较紧张》为题进行了报道。对"试题阅读量大"的问题,应进行辩证分析。一、文字信息量增加,加大审答压力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卷政治试题的文字阅读量  相似文献   

10.
彭宏 《高中生》2013,(5):4-5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几乎成了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湖南卷也不例外。不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考生读了散文选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硬着头皮答题,结果答不到要点上,得到的分数自然不多。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考生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答题分析 2008年广东语文高考选择答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生约占全部考生的32%.平均分约为6.6分,低于2007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略高于今年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得分。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广东考生在文学类阅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昊 《教师》2011,(31):22-23
高中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是高考战场的必争之题。但一直是学生做题的“瓶颈”,是考试中的“拦路虎”。考生普遍得分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试题题干审查不清,研读不深,理解不透,往往浮光掠影就下笔答题,所以答得不全,甚而答非所问。笔者试就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审题提出几点看法,希望对考生略有帮助。 现代文阅读题,关键在于准确审题。抓住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  相似文献   

13.
周莹莹 《语文天地》2014,(31):10-11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目第一次采取必答卷加附加题的形式,将名著阅读题放入了附加卷中。高考与名著挂钩,本是好事,因为对于千百万考生来说,高考就是指挥棒,这一举措或许能改变青少年阅读缺失的现象。有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年的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读书最多的学生阅读量又大多集中在辅导资料上。2014年,政府又将倡导全民阅读写进了工作报告。可见从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的出发点来看,不能不说高考考名著是值得赞赏的,而且高  相似文献   

14.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加大了名著阅读的比重,积极倡导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名著作品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学习任务单,构建整本书阅读的"问题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问题式、情境式、趣味式三个层面分析说明活动学习任务单在名著阅读中的有效...  相似文献   

15.
彭宏 《高中生》2013,(15):4-5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几乎成了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湖南卷也不例外。不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考生读了散文选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硬着头皮答题,结果答不到要点上,得到的分数自然不多。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考生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对高中三个年级学生949人进行调研。从调查结果看,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高中生有正确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认知,如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认为应该读原著、因"感兴趣"和"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而读名著、希望名著教学进课堂等,而多数学生家长也支持孩子买课外书。忧的是多数高中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离理想目标甚远,如读名著不做笔记、读名著从不与老师讨论、喜欢上网远胜于"看课外书"、读名著的数量太少等,此外,还有相当部分高中生读书从未有或罕有真正的"审美想象中"的感动。高中生的这种名著阅读期待、阅读认知与名著阅读行为、阅读结果之间的不协调,反映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剧烈矛盾冲突,其对教育工作者阅读理念、教学理念的拷问,也反映出了这个群体正处于尴尬的两难抉择之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习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涉及一些名著阅读内容,这些名著都是经历过时间洗涤的艺术作品,并且通过这些名著作品也能有效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同时也能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通过对培养初中生阅读名著兴趣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相应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提高名著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朱立红 《语文天地》2014,(11):10-11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目第一次采取必答卷加附加题的形式,将名著阅读题放人了附加卷中。高考与名著挂钩,本是好事,因为对于千百万考生来说,高考就是指挥棒,这一举措或许能改变青少年阅读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书目:阅读书目以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定必读课外书、各种版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推荐的课外名著为主。也可以是其他你最喜欢的名著,或者本刊推介的名著等。二、写作要求:可以是对你最喜欢的名著或作品的读后感思和评析,可以是你和最喜欢的名著或作品之间发生的故事,凡是与课外必读书和其他名著有关的人、事、物、情,海阔天空,皆可入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戒抄袭、戒编造、戒空泛, 贵真情、贵妙思、贵独创。  相似文献   

20.
名著思辨性阅读是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名著作品诠释的道理进行提炼、隐含的文学底蕴进行挖掘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出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与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实施,文学名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名著阅读题型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