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10-112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盛行,仅此时期正史隐逸传中的隐士就有一百多位,再加上不在隐逸传但具隐逸行为的士人就更多了。他们的隐逸行为推动了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使隐逸风尚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色。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的产生有诸多原因,其中政治原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日益影响着大学生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营造,为大学生构筑起一道稳固的网络道德防线,促进其在他律中实现道德自律,使文明上网成为一种风尚。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真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言传身教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在体育教学中适时融入德育,通过体育这一特殊平台,培养学生学会公平、竞争及团队意识等体育道德风尚,甚至将体育道德风尚带入生活中去,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数量众多,面貌丰富多彩,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花间集》中主要有三类风意象:清新自然之风,有感发意味之风和香风。其中香风意象数量最多,代表了晚唐五代时文人阴柔绮艳的主流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5.
董羽 《现代语文》2011,(10):122-123
博客是网络生活中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作为这个时代的风尚,是现代人心灵展露的“园地”,是快节奏生活之下人们释放压力、表达意见、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作为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它与传统的作文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并且用现代时尚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将博客引入初中作文教学,是对初中作文训练的有益拓展与合理补充,也是信息时代初中作文教学的一条很好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数量众多,面貌丰富多彩,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花间集》中主要有三类风意象:清新自然之风,有感发意味之风和香风。其中香风意象数量最多,代表了晚唐五代时文人阴柔绮艳的主流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7.
品味时尚     
要品味时尚,首先要弄明白时尚是什么意思。时,一时之意也;尚,风尚之意也,合在一起,时尚便是一时的风尚。要成为时尚,首先得抓住这个尚字。尚,有崇尚、喜欢之义,只有喜欢的人多了,才能成为一种潮流,才有可能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粉丝聚集于网络虚拟社区已成为一种时尚景观。粉丝以偶像文本为元代码,通过各种形式的符号再编码等来制造风尚,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网络粉丝亚文化。不过,粉丝文化又被迅速卷入到文化与经济合谋的陷阱,成为消费主义狂欢的噱头。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高校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园网络文化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良莠并存,校园主体的网络文化生活现状正发生变化,新的融合网络文化冲击着传统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营造良好的媒介融合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掌握网络文化的发展规律,培育校园良好文明风尚,用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已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美轮美奂、诗意盎然,与批评家杰出的创造才华及批评策略分不开。他们受人物品藻风尚和东传佛学的影响,采用"转化"和"吸纳"策略引进品第法,并在著述体例、思维风尚、批评准则等方面,对佛学予以吸纳,此阶段批评文体的话语、结构等均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风习涵盖风俗习惯与风尚习气,有关研究已产生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但若就风尚习气的探讨而言,仍存在较多问题。着重于风尚习气的社会风习的研究路径,应以系统方法为视角,以社会价值观为核心,构建风尚习气理论范式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世说新语》入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魏晋重神的审美风尚,这三个方面是:人物品评中"重神"的审美风尚;自然山水欣赏中"重神"的审美风尚;艺术活动中"重神"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举办了"厚植弘扬师德风尚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培训示范班,通过学理论、法规、职业规范等多个模块,对"立德树人铸师魂,不忘初心正师风"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是人的社会 ,时代精神也是人的精神 ,人的艺术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进行 ,因而各种风格个性都会打上社会思潮和时代风尚等的烙印 ,社会与时代最终体现的也是人的精神。因此 ,天生的气质不可能决定一切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临川县尊师重教形成良好风尚才子之一临川县,各级领导关心教育,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尊师重教已在全县形成良好风尚。临川曾因教育闻名全国,这里养育过王安石、汤显祖、晏殊等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词人。今天,;临川人更是把重视教育事业。作为振兴当地经济的一项大事...  相似文献   

16.
道德箴言     
《中国德育》2007,2(5):49-49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7.
"文明湖北"是湖北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其目的是要把荆楚儿女造就成有修养的文明人。由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态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性试金石,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群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所以"敬老风尚"可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敬老风尚"历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在"文明湖北"建设进程中,应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孝文化传统,从思想、制度、法律、政策、机制、舆论、教育等多方面大力营建"敬老风尚",让和谐的文明之花在荆楚大地蓬勃开放。  相似文献   

18.
从《世说新语》入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魏晋重神的审美风尚,这三个方面是:人物品评中"重神"的审美风尚:自然山水欣赏中"重神"的审美风尚;艺术活动中"重神"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9.
陈志远 《语文天地》2015,(11):59-61
阅读文本少有思想文化内蕴,阅读时不需进行深度思考,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一种精神的熏陶,这种阅读行为即为“浅阅读”。伴随着现代消费社会的来临,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事实:传统阅读在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逐渐缺失。图片阅读、时尚阅读、名著缩读、网络阅读成为时代阅读风尚。这种阅读风尚追求的是信息的快速攫取和视觉感官的刺激,它不需要认知心理的深度介入,体现的只是现代阅读的快意和娱乐,这就是当下的浅阅读。浅阅  相似文献   

20.
苏州古城西北隅的金阊,依傍着"飞阁跨通波"的古阊门,走过了2500多个春去秋来。对于教育的重视,是它绵延不绝的风尚;培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