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档案中的抬头与避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抬头与避讳,是封建等级制度在书写规则上的集中反映。文章对明清档案中抬头的主要表现形式,避讳的主要方法及一些特殊的避讳字样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古籍整理要注意质量古籍整理研究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迎合部分读者不健康心理,粗制滥造等。山西大学教授陈霞村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的整理最初注重对经典古籍进行注释和阐述.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经典古籍整理的日渐完备,一些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他人无而我独有"的地方古籍开始走入学者的视野.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地方学者对于地方古籍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应当顺应古籍整理的地域倾向,重视甘肃地方古籍的整理、开发与利用,并在此过程中注意甘肃古籍整理的全面性、连续性、和整理方法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是古籍出版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再度引起业内人士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业内人士围绕与古籍整理作品相关的修改草案第13条进行讨论,该条规定,"以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方式利用已有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为演绎作品,其著作权由演绎者享有.使用演绎作品应当取得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业内人士认为,应当明确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加大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建议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条款中增加注释权、整理权.那么,古籍整理是一种什么作品,是否应当赋予古籍整理者"注释权""整理权",如何加强对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笔者就此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5.
俗字与古籍整理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中包含大量的俗字,懂得俗字对于古籍整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了运用俗字知识校正古籍讹误、通过俗字分析古籍讹误和异文的原因、通过俗字帮助古籍语义理解等方面的作用,对古籍整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戴立岩 《图书馆学刊》2011,33(12):123-124
论述了图书馆古籍整理开发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简要介绍了古籍文献整理开发的方法,同时指出图书馆古籍整理开发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7.
《浙江档案》2004,(5):42-42
何忠礼在《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中,有种种忌讳,其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忌讳,就是对尊者、长者、贤者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人们将这种忌讳称做避讳。避讳起源于西周,但当时的规定还比较宽松,如不避偏名和嫌名,在诗文中不必避讳,特别是只对死者加以避讳等。从秦汉以后,避讳逐渐严格化,不仅生者也须避讳,二名要避讳,要避讳嫌名,无论说话或写字都要避讳,盛行私讳,甚至为避讳而改姓等等。避讳的方法很多,至少有改字、空字、缺笔等七种。避讳虽然使史籍的记载造成了混乱,给史料的运用增加了困难,但…  相似文献   

8.
探幽索隐老而弥勤─—陈霞村教授与古籍整理研究康宏,方立从1959年读大学三年级时搞《诗经试译》算起,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陈霞村先生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已有三十六七年光景了。多少年来,尤其是从“文革”结束以来,“禁条”解除,“禁区”打破,古籍整理研究越来越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令人鼓舞。1990年底,新闻出版署在山东烟台召开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会议”,总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组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92年3月新闻出版署又举行了全国首届优秀古籍整理图书评奖活动,评出优秀古籍整理图书117种,调动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今年5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为大会题词、宋平、李瑞环为大会发来贺信,全国十余家报纸对会议情况做了报导,盛况空前,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关怀,进一步推动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我有幸参加了近年来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的这样三次大的活动,颇有感触,谈几点意见,就正于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同行。  相似文献   

10.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存在造成了文字混乱,史实淆乱,给人们阅读、整理和研究古籍带来了困难。但各朝讳字不同,有其自身规律。掌握这一规律,熟记各朝代帝王的名号及其避讳字,对鉴定古籍版本的成书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琳先生是四川大学的一位资深古籍整理学者,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和魏晋南北朝文化研究,尤其在古籍整理方面堪称成就卓著,有《华  相似文献   

12.
认真开展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笔者借开展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之机,通过工作实践,对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现存中医古籍的整理及保护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思考,并对改进中医古籍整理及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新 《现代出版》2006,(2):62-64
韩成武先生主持的《点校〈杜律启蒙〉》一书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2002年作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规划项目”而立项,继而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而出版,实为古典文学研究学界和杜甫研究学界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和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在一九七八年合办了一期全国古籍整理人员短训班,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实习和观摩善本等提高古籍整理人员的版本鉴别能力,为编制《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培训骨干力量。从五月十五日开始,学习时间三个月,地点在北京大学校园里。学员是由全国各省、市图书馆选送的在职人员,共三十二名,还有一些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和科研单位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图书馆古籍的管理,与古籍整理密切相关,而古籍整理是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古籍管理、编目、人员素质和古籍利用等问题的分析,认为古籍的保护固然重要,但目的是利用,让读者阅读;同时应重视古籍目录的编写,更妇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古籍整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分析了图书馆古籍整理与通常所理解的古籍整理的区别,讨论了图书馆古籍整理人才的培养问题。文章认为,图书馆古籍整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应该由图书馆学专业承担。  相似文献   

17.
访台杂录     
以前,在香港、大陆召开的一些学术会议上,与台湾学者只不过是偶然的、零星的接触。1996年4月下旬,我作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学术访问团的一员,参加“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在台湾9天,才与台湾学者有比较广泛的接触。老朋友,新朋友,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市场经济对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不只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促进。它要求我们拿出适合读者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来。一般地说,只要是高质量的图书,就会是有“双效益”的图书。每个出版社都应努力研究市场,优化选题,提高质量。在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中,确实有一些  相似文献   

19.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孙培镜校对,在我国一向也称“校雠”。“校雠”作为我国编辑史上的一个专门用语,既指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勘,又指古籍和原稿复制工作中的校对。从校与编的关系看,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雠,一向是编校合一的,即一人而兼编校二任;而古籍和原稿复制...  相似文献   

20.
3月17日,李一氓同志在古籍整理规划会议上印发了一个书面的《关于古籍整理出版的意见》并作了一些补充和说明。《意见》中说,继承和发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从事中国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是我国精神生产的一件重要工作,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一向十分重视。《意见》说,我国的古典文献数量很大。古人已用“汗牛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