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来,关于"地方性知识"问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同的学者对于"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基于不同的立场,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以STS领域的研究为限,对某种将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和科学实践哲学的地方性知识相区分并给予不同评价的观点,以及科学实践哲学的一些相关看法进行了商榷,认为"地方性知识"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知识,并不与普遍性构成对立,而是支持了科学的文化多元性的观点和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
与SSK实验室研究关注“知识实践”的社会建构不同,SSK科学争论研究侧重于对争论中的“知识主张”的建构过程进行社会学研究。鉴于此,文章拟从“研究场点”、“关于争论的争论”、“争论分析方法”三个层面,在阐述利益模式和经验相对主义纲领的基础上,就SSK科学争论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SSK争论分析方法之于科学史的意义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常春兰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11-1615
库恩之后,相对主义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表面看来,主张地方性知识的实践科学观也具有相对主义色彩,但实质上,实践科学观真正超越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实践科学观同样承认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但是,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属于表象科学观,都主张知识是一种理论表象,而实践科学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4.
认识语境论在解决怀疑主义难题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也遭遇到相对主义问题的挑战。文章对认识语境论的主要构成以及与此相关的闭合论断进行了细致地解读,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认识语境论与认识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文章强调并指出认识语境论并不等同于认识相对主义,认识语境论的使用可以带来知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史研究存在着“科学味”与“人情味”;“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不对称问题。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对称”的产生,主要是实证主义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科学研究活动应是以科学家为主体活生生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科学家自身的主观价值判断,更是科学家理性和非理性交织的创造性思想活动。科学史研究应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费耶阿本德科学方法论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保尔@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做了初步评析,认为"怎么都行"是一个合理的宝贵的方法论思想,其实质是主张多元方法论,符合科学史的事实,具有一定"相对主义"的色彩.并分析了"怎么都行"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对当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朱亚萍 《科教文汇》2008,(34):179-179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有相当多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内容,如“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注重的是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处理生物科学史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常常是由教师简单介绍这些生物科学史,然后给出结论,重在让学生理解结论并能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会议综述2005年7月24—30日,以“全球化和多样性”为主题的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科技史学会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担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科学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强、跨越性大的研究。随着科学对社会影响的加深和扩大,科学史越来越受到关注,拥有科学史研究部门已成为一个优秀和成熟大学的标志之一,哈佛、剑桥等大学的科学史系就是最好的例证。今天,科学史不仅只是关于人类过去成就的记录,更将为创造美好未来提供指导。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珍视与维护文化多样性,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为了确保全人类在新世纪最大地…  相似文献   

9.
科学争论与科学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科学争论之于科学史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实证论的、社会结构论的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三种争论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了SSK争论分析对科学编史学重要而意义深远的冲击。文章从争论分析的视角,对科学史的辉格解释、内史-外史之辩等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并指出科学史研究所能面对的“历史实在”,实际上是一种“语境实在”,SSK及其争论分析方法,正体现了一批科学史家把握此实在的某种努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科学史方面相关的作品开始不断增多,然而质量却不断遭受批判,研究重心主要在一阶的科学史研究上。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以阿伽西为代表对波义耳案例的科学史研究,并对比其他科学史家笔下的波义耳研究,立足于科学编史学的维度来探讨科学史重建的合理性。本文认为,基于不同的哲学立场,不同的科学史作品都是对科学历史的某个侧面进行描述,都是“真实”历史的某种简化、某种单一化,只强调突出某个侧面。只有意识到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哲学为科学史服务,从而带来对科学史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马健 《科学学研究》2008,26(3):487-492
 科学传播的内容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而且包括外行知识。科学知识与外行知识都是所谓的地方性知识。科学传播的过程实际上是科学知识与外行知识通过彼此竞争,相互融合,从一种地方性知识转变为另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过程。科学家与大众传媒必须在科学知识的真实性与科学传播的时效性之间寻求一种“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科学知识品质的认识和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一样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社会学从对传统的普遍、客观、价值中立的科学知识观的解构中,逐步走向相对主义的科学知识观。  相似文献   

13.
Stephen Forbes's "The Lake as a Microcosm" is one of the founding documents of the science of ec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trac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cientists and local fishermen underlying the research on floodplain lakes presented in "The Lake as a Microcosm," this essay shows how the birth of ecology was tied to local knowledge and the local politics of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Forbes and the other scientists of the Illinois Natural History Survey relied on fishermen for manual labor, expertise in catching fish, and knowledge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fishes. As Forbes and his colleagues worked in close contact with fishermen, they also adopted many of their political concerns over 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floodplain and became politically active in supporting their interests.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scientists and local knowledge forced the ecologists to reframe the boundaries of ecology as objective or political, pure or applied, local or scientific.  相似文献   

14.
Many of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have come from local microstudies, but with the unintended by-product of a typically "postmodern" fragmentation of knowledge. The question for us post-postmodernists is how to write a broader "general" history of science-a history for all of us specialists--without losing the advantages of case study. One way, this essay suggests, is to structure case studies around the activities or issues that are common to knowledge production generally: for example, issues of common practices, role and identity, credibility and trust, fairness in participation and reward, and translocal circulation. Such studies would be particular and local yet transcend the singularities of period, place, and discipline. They would facilitate productive contest over the general meaning of science in its diversely varied forms.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国内外科学学的发展正在形成科学学理论体系的新框架。本文从科学学的研究传统与范式入手,运用科学计量学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中外科学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相关学科以及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以科学、技术、创新以及相关的科技政策与管理为内容的科学学应用研究是当前的主流领域;网络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发展迅猛,正成为科学学方法研究的前沿领域;有关科学、技术与创新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科学某些学科的演化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合作理论等成为科学学理论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科学学理论体系按“研究维-学科维-对象维”的三维结构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知识的类型。根据程序性知识的特点,结合程序性知识和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程序性知识"在计算机教学中需考虑的几个环节,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History of biomedicine is a hybrid domain, intersecting with many other scholarly disciplines. From the 1970s, historians who investigate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edicine increasingly shared the approaches, presup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inquiry of historians and sociologis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e reason is that the increasing reliance of medicine on technologies, instruments, and drugs makes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medicine," "science," and "industry" more difficult. Another is the "practice turn"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which gave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ways scientists and physicians work. The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of historians who applied these new approaches came, however, at a cost. The neglect of an earlier generation of historians of medicine may have limited more recent ambitions for understanding health and disease in society. Closer links with historia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ologists of science may have blurred the specificity of medicine as a domain grounded i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normal and the pathological and lessened scholars' interest in "the clinic" as a unique site of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8.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位列教育部新工科六大最具前景专业的前茅。本文通过对专业教学指导规范的分析,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定位、学科与专业建设、专业思想教育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地方高校“光电信息”专业建设的建议及实施案例,为地方高校“光电信息”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相对主义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保证相对主义与科学之有效性的共存。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如社会建构主义)主张将科学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从而导致了相对主义与科学有效性的矛盾。“相对主义和科学的有效性”之争便是这一矛盾的直接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用实践建构主义取代社会建构主义;(2)用本体论的相对主义取代认识论的相对主义;(3)用本体论化的科学取代作为认识论概念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