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运动康复越来越看重。太极拳由于它独特的拳理与演练规律使其具有特殊的保健和康复功效。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动作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与整理,着眼于太极拳对人的生理即神经系统、呼吸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四方面和心理若干方面的影响对人体康复保健的医学机制与心理调节作用进行阐释,旨在结合太极拳独特的拳理和演练规律,解析太极拳在动静结合、柔和缓慢、连绵的动作中配以特有的呼吸方法,以及以意导气的方法,以动养形,养形的同时还养身养神,达到神形共养的目的、强身祛病、医疗保健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戴薇 《内江科技》2011,32(10):172-172
太板拳是由静而动的一种拳术:本文通过对在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身形、步法和意境的阐述,最终达到理解和展现太极拳运动特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由静而动,动之则分,分之则变成为千姿百态的拳式。静与松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在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首先要心静体松,才能使动作柔和、身法活顺、步法灵便;其次松柔、圆活、轻灵而缓慢的运动形式,又能促使心神安静,身体放松。因此心在先,形在后,意识集中、精神贯注,意念与形体动作密切配合,才能达到内外合一,协调完整。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已普遍受到广大老年人的喜爱。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晨练的五个太极拳点进行调查,证明在练习太极拳时,如果能做到动作、心静、呼吸相配合,那么就能对老年性病起到更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太极拳动作特点和文化底蕴,初步探讨了太极拳运动对高职院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学习效率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推进太极拳运动的大众化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使高职院学生掌握一门简单易行、终生受益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葵 《科教文汇》2009,(12):189-190
结合太极拳动作特点和文化底蕴,初步探讨了太极拳运动对高职院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学习效率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推进太极拳运动的大众化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使高职院学生掌握一门简单易行、终生受益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7.
石韬 《内江科技》2013,(2):73-74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武术运动,是优秀的养生健体运动,也是大众体育常见的运动方式。现在太极拳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必修科目之一,但大学生年轻好动的性格与动作缓慢却要连绵不断的太极拳风格形成巨大反差,易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对整套太极拳动作浅尝辄止,这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资料分析,以期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促进中老年健康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有鲜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太极柔力球是把太极拳中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自身认识和实践,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促使中老年健康的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韩博  马会婷 《内江科技》2010,31(9):164-164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精粹,是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轻松、自然,动作圆活,前后贯穿,连绵不断,属于实用类健身项目,长期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终身受益。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这一传统运动项目却只是在民间开展的比较好,锻炼人群以老年人为主,青少年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柔和缓慢、重意不重力的套路运动往往是敬而运之,在新颁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中加大了武术的教学比重。基于此,笔者努力钻研教法,在高三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教授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使学生经历了一个由不知到知之、由反感到喜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程帆 《内江科技》2012,(12):165-166
太极拳乃中国武术之精粹,在它创立的过程囊括了儒、道、佛诸多名家理论,特别是它把刚柔并济、圆柔连贯的优美动作同舒缓柔和的音乐以及深奥的东方哲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彰显出古老的东方文化的魅力而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太极拳的休闲理念、人才资源优势及品牌优势为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它技击功能的退化、晦涩难懂的理论及不当的市场定位也阻碍了这项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选取杨式太极拳中的典型动作"云手"进行分析,获取探讨"云手"动作姿势控制特征的外在表现,提高老年人身体姿势控制能力,预防跌倒。方法:选取60岁以上、经常练习太极拳8年以上的老年人受试者共30名,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采集受试者正常步行和表演太极拳的运动学数据,通过人体重心位移和下肢三个关节角度活动范围等指标对受试者进行量化评定。结果:与正常步行相比,"云手"动作在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上均表现出较小的重心位移,除踝关节的跖屈背伸和内外旋角度活动范围比正常步行显著更大外,髋关节和膝关节角度活动范围一般更小。结论:"云手"可作为一种防止老年人横向跌倒的训练方式,以加强和改善身体稳定性,特别是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旋转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姿势控制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汪玲 《今日科苑》2010,(8):261-261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有着极其精湛的拳艺和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太极拳健心功效对青年初期不仅具有积极的一面,而且也有消极的一面。文章通过对太极拳健心功效及青年初期心理特点的简述,探析了太极拳健心功效对青年初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6,(6):103-104
我国健身之术历史悠久,意拳健身桩与太极拳、八段锦、少林拳一样体现出简单而实效的健身价值,并在人们的健身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意拳健身桩的特点及其健身作用做了初步探讨,为意拳健身桩在健身活动中的发展提供健身理论,进而弘扬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文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武术教学偏重太极拳观赏性、健身性研究应用,武术教师也普遍存在轻视太极拳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更不用说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建立动作的攻防意识。其结果是使学生在练习中只有一味的模仿动作,对动作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通过对太极拳攻防价值和其技击表现形式的剖析,强调了要在武术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太极拳的攻防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继华  周华 《内江科技》2010,31(8):159-159,12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高校体育课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习练太极拳具有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作用,尤其对于下肢力量的增强,具有突出效果,但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练习时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的现象,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太极拳练习中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期对学生拳艺的进步和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唐志云 《大众科技》2015,(2):144-146
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的体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会对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产生影响。文章分析了意志这一非智力因素在太极拳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太极拳教学中引起意志变化的因素,提出了培养学生意志的方法和途径,为更好地进行太极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者都是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行广泛的融合衍化后,注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规范拳械技术,完善流派体系,升华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古老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运动方式,尽显东方神韵,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功夫中的极品,更是修身、健身、养身的顶级运动,太极拳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因此太极运动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无论是地域分布、人种的多样性、参与人年龄跨度以及练习时间局限性都可堪称世界第一运动。太极文化产业也应运而生。太极早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文化也正向世界敞开怀抱,如孔子学院、汉语学校等已在世界各地成立,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世界公认语言,太极拳运动正在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深感自豪,同时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更觉得有一种传承中国太极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太极拳在当今社会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体育项目之一.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者练习.太极拳保健与养生文化正在适应当今社会生命现、健康现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及对人体各系统的健身养生之功效,阐述太极拳在当今医学、科学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于人类健康所独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析简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引导大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感兴趣,到逐步了解和掌握太极拳运动深邃的内涵及方法,以及终身从事锻炼,是我们高校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结合简式太极拳和大学生的特点,本文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与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