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及农民负担减轻的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缺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主要表现。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和探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正确的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对策,对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潭 《中国软科学》2003,(9):139-144
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西方学者根据生活世界的反映。建构了集体行动困境的理论模型,并作出了若干理论阐释。这种非合作博弈下的集体行动逻辑反映在公共事务管理现实中可能会出现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资源利用无度、公共秩序混沌无序、公共组织效率缺失、公共政策执行失范等诸多问题。为此,明晰产权、明确责任、沟通协调、自主治理、理性激励、合理监督等制度安排是解决公共管理危机或集体行动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公共产品从理论上分析应该由政府提供,但由于混合产品的存在也为其他主体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理论支持。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容乐观,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失衡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提出通过引入多元化主体、推动城镇化建设、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深化税费改革等措施构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村能否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我国农民收入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处于增长缓慢徘徊的局面,本文从回顾农民收入波动阶段入手,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其它配套的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要创设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当前,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民能源利用方式迫切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以科技创新为途径,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以科技教育为手段,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6.
楚娜  王艳 《未来与发展》2014,(4):87-90,8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公共投资的力量减弱,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农民负担加重。论文以陕西省为例.研究税费改革后政府供给什么类型的公共产品会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作用。通过实证分析,论文提出政府应该从供给主体、供给类别、供给时效性这三个方面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不合理,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责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等,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加重农民负担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自2004年全面免征农业税以来.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使全省的农民受益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干历史、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原因,我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黑龙江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提高农民收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农民分担的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成本增长过快,农村信息供给不足等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小康建设”,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就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提高农民收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需要技术创新的赋能,但技术创新风险的“时滞效应”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这导致现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治理在逻辑与实践上有了内在的协同性和反身性,即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适应性治理体系的同步建构。因此,科学实验向真实世界的经验延伸带来的治理困境,要求公众与专家的集体参与,通过探索性实践来直面不确定性,这就有了“集体实验”这一协同式的创新-治理模式。基于STS的视域和互构论的角度,集体实验现象的产生可以得到系统阐述,进而得以概念化,并对作为新兴治理模式的集体实验的实践路径做出规范性说明,以期对“作为真实世界实验的技术发展”这一新兴的STS主题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2.
冯献  李瑾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3):174-181
采用二手资料分析法,基于信息传播要素视角,从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涉农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总结提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利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主要做法,探讨其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借鉴。结合多案例分析发现,国外利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与经验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受体技能培训、多元化服务主体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未来中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通过信息化支撑农业产业兴旺、信息化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城乡创新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升级,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激发开放发展的合作诉求,实现共享发展在城乡的扩散与溢出,科技创新在城乡产业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三个维度上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因此,在面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挑战时,要通过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城乡三产协调发展,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推动城乡绿色融合发展及提高城乡治理的"智治"水平,从而提升乡村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弥补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毅 《科教文汇》2012,(18):196-197
本文分别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对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为小产权房的合法化找到了相同的出路:确立农用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农民私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4年来的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令人振奋的显著成效,我国广大农村已进入重在制度建设、力求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但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村经济运行监管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民负担隐性反弹、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按目前的投入水平和发展速度,期望用10年的时间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达到农村全面小康衡量标准,难度相当大。建议以更大的决心、更强有力的举措,强化监管服务职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明确化解债务重点,促进财务制度改革;着力农村公益事业,加快投入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必须要转换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科教的发展促进作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全面的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村教育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及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途径,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科教互动、协同促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制度推行以来,乡政村治格局下的农村基层社会,形成了典型的村组模式。然而,随着乡镇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不仅重构了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而且地方政府也正积极转变职能以应对这些新变化。本文以湖北杨林桥镇为个案,指出农村社区建设起源于农民的草根行动,认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社区制度化建设正在兴起,势必会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农村社区构建模式,为思考农村组织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陈瑜  马永驰  李鹏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67-1175
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特征条件下,新兴技术治理如何达成集体行动已成为当前多方主体共同探讨和研究的紧迫问题。单一角度治理方式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本文聚焦于网络治理视角,建构了达成新兴技术治理集体行动的分析框架。基于多案例新兴技术治理实践,研究从治理结构、参与过程、参与影响程度3个角度辨识了达成新兴技术集体行动的12个关键节点,揭示了达成新兴技术治理集体行动的3条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3条路径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影响集体行动,且路径I是达成集体行动的最短路径。研究发现,达成集体行动的必要条件是公众参与程度,但其不是充分条件,需要通过改变治理结构和参与影响程度,在中国情境下可以实现达成新兴技术治理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19.
周孝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38-1344
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仅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一个细小环节,但它却是绩效工资、收入分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无法回避的关键节点。本文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为例,系统探讨科研院所创新发展面临的制度困境。原有管理体系无法适应科研院所差异化、动态化的发展需要,而现有改革创新仅治标不治本、用新问题掩盖旧问题,使得科研院所改革与创新发展陷入困境。当前,应当推进以社会化为导向,以科研院所而非科研人员为对象的系统化改革,使科研院所成为以提供公益类科技服务为职责、依法实行法人自治的官办社会组织。同时,构建涵盖内部治理、绩效管理、市场竞争、社会监督等多重约束的宏观调控机制,确保科研院所不失公益属性,真正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20.
纳米科技、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争议性新兴技术的涌现,引发研究与实践关于新兴技术治理的讨论。责任式创新作为科技创新新视角,为新兴技术负外部性与风险性所引发治理挑战提供理论范式基础。研究聚焦新兴技术治理,基于责任式创新视角展开系统性评述,为新兴技术治理的系统化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输出启示。研究显示:已有新兴技术的治理研究主要形成了过程视角、行动视角、以及治理体系的结构视角三大研究基础;而以责任式创新范式为基础,新兴技术治理则涌现目标设定视角、行动主体参与视角、价值准则协调视角、过程响应视角、以及制度建构视角的五大研究分支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