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产学研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研究与创新活动的完整过程,科技中介系统在产学研过程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利润的驱动科技中介系统在产学研中发挥枢纽作用的内在机理,只有加强科技中介系统的发展,产学研的合作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才能实现产学研的最大价值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主题,是实现协同创新、创新驱动的一个核心问题。从"科技沙漠"到"创新绿洲",深圳三十年间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值得深化认识;更要去发现问题进而进一步改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溯和考察深圳产学研合作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进行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产学研合作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对产学研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为落实好中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需要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进黄冈市"双强双兴"建设的需要,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的重要意义。为黄冈政产学研的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湖北省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数据,从合作开展与合作满意的视角研究了基于合作满意度的产学研合作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和合作信息渠道网络对合作各方满意度与合作成效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与学研方的文化价值融合、科技中介机构和风险投资是基于合作满意度的产学研合作成效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对产学研合作成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出以科技中介与风险投资为"抓手"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以参与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中介机构与风险投资两大行业发展的契机与切入点,并从政、产、学研角度探讨产学研合作成效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5.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研究了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的三个维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效应依次是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行为耦合、资源耦合;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组织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在产学研合作耦合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效应,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将合作博弈方法与网络DEA相结合,构建合作前和合作后的效率评价模型,证明该博弈是超可加的,并采用Shapley值分配合作收益,对中国30个省区市的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产学研创新主体中任意两方合作或三方合作时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效率高于或至少等于合作前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效率,且在大联盟状态下,系统效...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也是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东莞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三个特点:电子电气制造业是合作的主要产业;产学研是企业的重要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是产学研的主要形式;同时研究发现东莞产学研合作还存在着企业产学研动机中短期行为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运行和保障机制未真正到位、缺乏快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共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五个问题;并对东莞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中政府职能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游文明  丛曙  张煜 《科技与管理》2004,6(3):121-123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分析了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缺陷,探讨了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职能及其作用,指出政府对组织、推动、协调、激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的职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经济教育一体化的必然结果。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基础、掌握产学研合作的演变趋势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论文在对产学研合作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产学研合作的分工合作观、系统观、博弈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同时,对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呈现出的主体企业化、战略联盟化、网络化、集群化等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加快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实践,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模式以及合作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开展。提出了只有在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产学研合作才能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构建风车模型应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李雅普诺夫判别法分析市场驱动机制、政府引导机制、资本支持机制以及平台联动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与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以及平台联动作用机制相比,市场驱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之间合作意愿更加明显,激励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各主体演化博弈策略,构建循环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因此众多的企业选择并购或技术战略联盟等方式来开展合作,以求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形成竞争优势。本文的重点就是研究技术战略联盟驱动力、合作优化与联盟稳定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提出的假设并得出结论:第一,市场竞争越激烈、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及同行的示范效应越明显,企业越有动力形成技术战略联盟,从而战略联盟越稳定;第二,牵头单位的协调能力及政府的规范作为不同的合作优化方式均可以提高在驱动力驱动下形成的战略联盟的稳定性,从而起到优化的作用。最后,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技术战略联盟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模型,探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过程中各类主体面临市场失灵时的行为选择,分析影响产业共性技术开发行为的因素,提出政府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市场失灵"的不同程度下应该适当地干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政府通过构建产业共性技术的评价体系,根据产业共性技术"外部性程度"分别采取基金资助,设立非政府的专门组织如国家研究所(院)和促进合作研究所,搭建克服"组织失灵"的企业与高校合作平台等方式,借以促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粤港科技合作对促进两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按照粤港科技合作的发展演变过程,可将粤港科技合作划分为自发合作、政策引导和全面合作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在不同阶段,粤港科技合作的内在驱动力、合作模式及合作内容等均有很大差异,从最初的粗放式民间自发合作逐步发展到了现今的政府引导为主、市场发挥调配作用的全面合作阶段,并在科技制度创新、创新资源融合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如微观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渠道"不畅通、联合攻关能力不强等问题,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焦点问题,考虑创新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企业和学研机构为博弈主体构建产学研协同模式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系统探讨影响博弈双方合作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机制,并结合数值仿真揭示各因素变动下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政策激励因素能够促进企业与学研机构协同创新,但不同政策措施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降低合作成本和“搭便车”收益,提升合作收益增量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盲目设置过高的创新深度而使研发成功率过低无助于双方合作;企业对学研机构的研发资助、违约金、机会损失和声誉损失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系数能够有效抑制中途背叛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提出优化政府政策组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体制机制设计等建议,从而为政府科学施策、精准施策,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创新关注点前移催生了激励范式转变的需求,在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中简单依赖财税政策支持可能造成激励不足和公共资源扭曲。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的相关数据,基于负二项回归重点探讨了不同财税政策激励之下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有助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企业获得的研发补助对此过程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而税收优惠对此过程造成了负向调节;进一步探索不同财税政策组合情境,发现在适当的研发补助支持下,税收优惠可以形成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的相关激励理论,也为政府利用财税政策有序引导相关基础研究合作进程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政产学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提升政产学协同创新效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而保障协同创新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构建了可转移的三螺旋博弈收益关系模型,选择博弈分析中核、夏普利值和核仁作为度量指标。对2006年以来我国政产学协同创新联盟的稳定性、各主体在联盟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态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协同创新体系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好;大学是引导和创造协同作用的主要力量、其次是政府、最后是企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的协同作用在逐渐减弱,而企业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在增强;政府是引导和促进协同创新联盟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所在,政府通过让利于大学和企业,以刺激大学、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协同创新联盟的稳定性。与美国相比较,我国政产学协同创新作用大于美国,其变化趋势也比美国较为明显,政府在协同创新联盟中的引导和稳固作用要大于美国,但我国企业协同创新的作用较小且远远小于美国。  相似文献   

18.
王黎萤  张迪 《科研管理》2019,40(4):203-212
专利合作网络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创新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多元创新主体间的专利合作关系逐渐向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关系邻近性转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的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成为管理开发专利合作网络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研究选取ICT产业和制药产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效授权合作专利数5169项,构建了探索型和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深入分析地理接近性、社会接近性、技术接近性对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的合作创新程度影响及差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专利合作网络获取创新资源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主体协同对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复合协调度模型,利用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2013-2017年面板数据,对创新主体协同进行机理分析。研究发现,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内部创新主体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创新主体协同度虽然增加,但整体水平不高,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创新主体协同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度最高,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创新主体协同度最低且增加的幅度也低于其他行业,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2014年度广东省高校科技统计相关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关于生产投入产出的关系,对影响广东省高等院校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控制变量中,对广东高校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人力资源因素,其次是产学研合作因素,最后是政府支持因素。产学研合作对广东高校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其产出弹性为人力资源因素产出弹性的65%,比政府支持因素产出弹性高51%,其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方面。进一步分析表明,科研实力较高的博士点授权高校的创新能力由政府支持力度决定,产学研合作对科研实力较弱的其他高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