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满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之一,世居白山、松水地域。溯源可追踪上古肃慎,中古的勿吉、靺鞨,近祖为女真,它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满族的神话更是神话中的瑰宝。满族神话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萨满创世神话,其中《天宫大战》被誉为重中之重。本文将采用结构主义和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奈良朝和平安朝,和中国的隋唐王朝关系至为密切,此时的日本文学,也受中国文学影响很大。本文将针对此时的《古事记》等作品来讨论日本文学对当时日本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诞生在远古社会时期原始先民所深信的神圣叙事,它记载了先民对于世界和万物起源的各种认识.谷种起源神话作为文化起源神话中的一类,记录了先民对农作物来源的探索和思考.惩罚母题是谷种起源神话中十分重要的母题类型,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有33个民族的179篇文本都存在此类母题.惩罚母题主要讲述神对神、人或动物所犯过失的惩罚,根据惩罚行为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惩罚人类和惩罚神或动物等两种,本文重点对这两类母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九隆神话是叙述哀牢民族由来的传说故事,相对于理性的思维来说,其所讲显得荒诞陆离,让人"迷思"。但从历史研究来看,九隆神话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哀牢夷初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特征,更传达了哀牢夷远古的历史文化演变信息,如氏族制度、经济生产方式、婚姻制度、社会风俗的发展变化,为我们了解哀牢文化的进程及其规律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透视角度。  相似文献   

5.
维柯的神话观认为,神话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可被看作人类的隐性思维的符号系统。日本神话是神道的神典,神道又与日本民族同时出现,所以通过将日本神话创世观中的贵阳意识、神话宇宙观中的崇“八”意识、日本神话和神道祭祀融合所表现的巫术的政治性因素,和中国神话、中国历史、日本历史古迹比照解读。结论是:日本的神话是神化的历史,徐福东渡的历史隐性于日本的神话世界中。  相似文献   

6.
射日神话是我国各民族重要的母题神话,虽然千百年来它终未改变射日的核心内容,但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所呈现的形态却截然不同。满族作为古老的北方民族,在萨满文化的影响下,其射日神话的发展、演变以及特征都与中原神话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即从满汉两个民族射日神话的比较着手,深入神话内部,挖掘民族文化间的异同,探求人类早期生活及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7.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3,(6):1-3,64
林庚先生在《天问论笺》一书中两次强调"《天问》中‘帝’字均指天帝",此语恐与《天问》内容不太吻合。先秦古人心目中之"帝"字,一为历史概念,二为神话概念,就是没有后来西方那种的宗教概念。李陈玉似乎对天主教有所了解,并试图用天主教的某些教义来诠释《天问》一诗。这种解读楚辞的方法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与屈原以及其他先秦古人的思维并不吻合;但将屈原作品与西洋文化相联系、作比较,明末李陈玉大概是中国第一人。李陈玉的这点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学批评界对原型批评这一至今在西方颇有影响的批评流派和方法所知不多,自1982年国内开始介绍以来,仅有几篇零星文章。叶舒宪副教授编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神话-原型批评》,较系统地收编了原型批评流派的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了解这一流派提供了较全面的中文版原始资料。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有关原型批评理论的原始文献,下篇是有关原型批评实践的原始文献。原型批评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雷泽的巨著《金枝》是原型批评在神话方面的渊源,《神话-原型批评》收入了该书第四部《阿都尼斯的神话与仪式》,它通过阿都尼神死后再生的神话,阐述了西方文学中“复活”这一基本主题的历史起源、变化形式等。荣格的《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是对原型问题的权威论述,也被编者翻译收入。原型批评在有了两大基础之后,终于建起  相似文献   

9.
夸父逐日最早见于《山海经》与《列子》中的相关记载。对夸父逐日的相关研究得出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认为夸父逐日不是神话,另一个结论与之相反,认为夸父逐日是神话。文章厘清两个结论内部的各种代表观点,并认为夸父逐日是神话,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即夸父逐日神话蕴含西方意象,夸父逐日隐喻东方人的乐园情结,夸父向西逐日是求索幸福与价值,夸父逐日神话表征东方民族通向乐园的苦难征程。  相似文献   

10.
"梦"是经典小说《红楼梦》的重要意象,《红楼梦》中的梦意象在本质上是一种原型意象,一方面,它受到原始思维神秘互渗律的影响,梦中的景象与现实经验相互渗透;另一方面,梦意象的创造受到神话———经验思维模式的影响,充满着万物有灵的诗性智慧。从原型层面透析小说中的梦意象,便于从人类精神深层结构上解析《红楼梦》中梦意象的神秘图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幼年时期的产物,神话蕴含人类初始的理想、性格和品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和原始信仰,是其精神和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与源头。中西方神话的“创始传说”对各自民族和文化的影响最大,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层致因,有益于促进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深层次、高质量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又称白头山,位于中国东北的长白山是满族、朝鲜族民族起源神话的共同地、长白山神话传说,既说明了满朝两民族民族发源的亲缘关系,也从侧面反映了长白山居住民族历史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欧洲文明的一个重要起源是古希腊文明,其中的神话传说曾引发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浓厚兴趣。爱尔兰诗人叶芝通过将神话元素与爱尔兰本土文化融会贯通,使其诗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该文本通过分析《一个荷马讴歌的女人》和《在学童中间》两篇作品中的古希腊神话元素,来研究其对叶芝诗歌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神话学至今仍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中国上古时代像西方一样也曾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神话,至商周之际大部分神话被历史学家改造为历史传说而发生了一次神话的历史化,因而神话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历史“还原”为神话。这个假定是20年代在茅盾的《神话研究ABC》中确定的,而茅盾的神话理论则主要是在英国古典进化论者郎格以及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中西神话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差别的,西方神话是以自然神为核心的,中国神话的重心却在英雄崇拜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神话历史化”,因而21世纪中国神话学有必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海神,妈祖的传说同样有神话的色彩,但离不开最原始最核心的历史本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妈祖自身的素质和善行是最根本的历史本事;莆田当地的巫风使妈祖传说扩展开的同时,也使历史本事越来越模糊了;百姓以及统治者的精神需要使妈祖传说夸大化乃至神话化,但同时也使传说的历史本事越来越扑溯迷离乃至丧失。  相似文献   

16.
《故事新编》是鲁迅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了他前前后后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八部作品.通过对《采薇》和《出关》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分析,旧式封建知识分子的言行乖离、道德观念和学说的矛盾悖论以及话语权和生存空间的缺失都得以展现,并反映出当代知识分子的话语环境与之存在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九隆神话多学科价值皆备,是深蕴于哀牢民族心灵中的集体记忆.九隆神话在《哀牢传》、《华阳国志》、《后汉书》、《水经注》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且散见于哀牢后裔活形态生活之中.今有《九隆神话研究》一书出版,以多学科的视角对九隆神话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和观点上皆有所获,弥补了九隆神话研究一直以来无专著,仅以单篇论述为主的完整性不足、宏观和微观视野结合欠缺的研究缺憾.现为著作推介和促进学术再探讨之目的,对《九隆神话研究》进行略加述评,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伏羲作为人祖.是神话?是传说?是历史?如果是神话,那么这种神话,却恰恰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如果是传说.那么这种传说.却为人类文明的肇启留下了口头相传、永不泯灭的美好篇章.如果是历史.这段历史.则更清晰地记录了我们先祖在奔向文明之途所创立的光辉业绩.从神话、传说、历史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伏羲氏是智慧之灵.教化之圣,人文之祖.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文学表现的重要题材,文学也促进了神话的有效传播。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群山之巅》塑造了一个使人印象深刻的神话形象安雪儿,她经历了由人人敬畏的神话一夜之间成为平常人的命运巨变,作者塑造这个形象主要探讨了社会日益文明和进步的当下人们传统美好的人性不断丧失的一种现实。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风气的改善,神话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它仍是文学表现所需要的重要题材以及文学创造的思维源泉,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遗产。  相似文献   

20.
毕孝立的长篇小说《海选》,关注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沉思录;它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达到了现实主义文学"三融合"的高标准;它为中国文学增添了"理解国民性"一维,使"作为农民的写作"成为可能;它来自大地民间与乡土社会,是一部传统的、民族的小说;它突破了赵树理、周立波等前辈小说家创作中的"光明"模式与"乐感"精神,充满忧思悲凉之雾,从而预言了中国农村民主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