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配合改革,配合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学习,宣传国情,首都报刊陆续发表了一些时空跨度大的、理论色彩较浓的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亩半地的思考》当属此例(以下简称《思考》)。这篇文章分上下两部分刊登在今年1月13日、14日的《北京日报》一版,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同志的重视,在中央召开的四次会议上五次提到这篇文章。紫阳同志认为,《一亩半地的思考》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不久,2月1日,《人民日报》将《思考》一文删节后予以转载。  相似文献   

2.
《一亩半地的思考》这篇报道分上下两部分,在今年1月13、14日的北京日报一版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赵紫阳同志在会议上几次提到这篇文章。他说,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2月1日,人民日报将《思考》一文删节后予以转载。怎样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改革和我们的国情宣传得更为得体,使读者入耳入脑,这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开放搞活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广大读者已不满足于新闻载体仅仅传播动态消息,而是要求提供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思想理论方面的信息。要做到这一点。新闻记者的  相似文献   

3.
1月13日和14日,北京日报连续刊登了《一亩半地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真没想到,这篇文章刊登后,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同志的重视,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接着,人民日报将这篇文章作了删节,并于2月1日在二版上转载。一篇文章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作为作者,我们内  相似文献   

4.
物价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之一,也是我们宣传报道的“难点”之一。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对物价问题的报道往往是绕开走的,因为它敏感性很强,政策性也很强。近来各新闻单位对物价问题的报道大大增加了,出现了可喜的势头。新华社1月12日播发的《关于物价的通信》,为报纸广泛采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北京日报1月13日和14日发表的《一亩半地的思考》(上下篇),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一亩半左右,每个人的吃穿等大都要从这一亩半地出,而目前我国人均农畜产  相似文献   

5.
1月13日和14日,北京日报连续刊登了《一亩半地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真没想到,这篇文章刊登后,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同志的重视,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接着,人民日报将这篇文章作了删节,并于2月1日在二版上转载。一篇文章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作为作者,我们内心感到很高兴。但是,结合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仔细读一读经人民日报删节后转载的文章,我们深感自己原来的文章,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1月13、14日,北京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了《一亩半地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这篇文章,真没想到,文章刊登后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同志的重视,几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接着,人民日报将这篇文章删节后在2月1日2版予以转载。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我们内心当然很高兴。然而结合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把人民日报删节后转载的文章与我们写的对比一下,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我们深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确定的一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经过实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5月13日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各新闻单位加强了有关改革的宣传报道,陆续发表了不少有特点的评论、报道和文章,有的引起了较广泛的反响,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搞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宣传报道,中宣部新闻局于8月18、19两日,邀请首都部分新闻单位和部分经济部门的同志召开座谈会,具体回顾和总结前一段改革宣传的经验、体会,分析研究深化改革的客观实践对新闻报道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及宣传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共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改革宣传的设想.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中央电台、农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出台,新闻改革怎么办?这是党的十三大后首都新闻界在学习赵紫阳同志的政治报告、落实十三大精神中所共同思考的问题。在11月17日首都新闻学会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胡绩伟等同志做了中心发言。“十三大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赵紫阳同志的政治报告反映很好。”胡绩伟同志在发言中首先高兴地肯定了这一点,然后就“协商对话”发表了意见。他说,协商对话是十三大赋予我国新闻界的一项特殊任务,也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广  相似文献   

9.
在这次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新闻大战中,就首都的各日报而言,包括《北京日报亚运专刊》在内的《北京日报》,应该说是战功卓著的,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好评。然而,经过了一段时间,再认真地回顾、冷静地思考一番之后,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各家报纸在亚运报道方面的总体而言,还是各有千秋、互见短长的。凡是精采的深受读者欢迎的有关赛事的报道,无一不与采写  相似文献   

10.
6月12日,新华社发了一条重要电讯,报道中顾委主任邓小平这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斯特凡·科罗舍茨一行时的重要谈话.《北京日报》把新华社的这一电讯分成两条发表,并根据小平同志的谈话内容,各标了一个标题,登在6月13日第一  相似文献   

11.
5月9日,一个四岁半的男孩从15层楼上坠下,竟被飞奔而来的小伙子挺身接住而幸运得救。《北京日报》对此事全面、生动、迅速地做了一组报道——独树一帜事情发生后,《北京日报》从5月11日到15日连续5天在头版予以报道。5月21日刊登的《加强保护孩子意识和措施》一文标志着这组报道迈入更深的层次。6月14日报道小刘帅出院的消息则成为收笔。其中先后配发的几张照片也增色不少。记者邱洪波、陈维光和编辑们有眼力、重时效,推出了一组有声有色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北京。 1988年8月27日(星期六),一个十分平常的夏夜。在新华社总社招待所,当我们同平时一样,正在闭门谢客、挥汗如雨爬格子的时候,中南海却发生了一件与我们直接有关的大事。是夜,赵紫阳总书记看到了我们采写的《中国走势采访录》一组三篇文章(公开稿见《瞭望》杂志今年第39期和40期),临时决定,将拟定于8月29日(星期一)召开的中央一次重要会议的议题改变,专门讨论这组材料提出的问题。在这次会上,赵紫阳同志对这组材料给予了较高评价,并围绕这组文章阐发的区域之间、地方和中央间关系的现状及走势问题,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改革思路发表了长时间的讲话,并强调提出了“治理环境、整顿秩序”的八字方针。紧接着,9月2日,在中南海,总理办公室的同志转达了李鹏同志对我们的问候,称赞我们做了一件重要工作,并对这组材料和新华社的工作给予了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七月二十八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前綫》《北京文艺》等四家报刊的一部分同志,在北海公园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在会上,互相交换了情况,讨论了目前报刊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会。他把这次会叫做“神仙会”,因为会议开得很活泼,大家提出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畅所欲言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许多同志在会上谈到,这几年来,北京报纸刊物工作成绩很大,但是问题也不少。目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路子不广,办法不多,因此质量不够高。不少中心工作的报道,题材不广泛,角度不新鲜。报纸和  相似文献   

14.
九月五日,北京隆重举行邓拓同志追悼会。在党的宣传战线上,邓拓同志用他的笔为革命战斗了一生。不幸,由于一场骇人听闻的所谓“三家村”文字狱,他竟冤死于姚文元、戚本禹之流一小撮文痞的笔下。沉冤十三载,现在总算得到了平反昭雪,对邓拓同志做出了应有的评价。追悼会以后,新华社和北京日报都做了报道。两篇报道,详略不同,仔细看看,似乎都有点缺陷。而且,在我看来,北京日报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写的访问日本的一篇报道《一位日本朋友的忠告》。报道发表后,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对此文作了批示,认为报道中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后来国务院办公厅又将这篇报道转发给各部和各省的领导同志参阅。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引起领导同志的如此重视,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希望我谈谈采写这篇报道的体会。我想了想,其实没有什么更多新的经验和体会可谈的。如果硬要说一点,那么还是大家常说的那一条:平时多思考,采访时  相似文献   

16.
二月十三日,《北京日报郊区版》发表了《儿子“高堂”稳睡老母“冷宫”焚身》的报道,许多读者来电话、来信称赞这一报道抓得好。我们能抓住这个典型,是通讯员刘秉华同志热情工作、及时地向报社反映情况的结果。赵秀兰老人被烧死这件事是二月五日发生的,刘秉华同志七号早晨听说此事后,十点钟就给编辑部打来电话,报社及时派人去进行采访。这期间,刘秉华跑前跑后,积极配合报社同志工作。在报纸大样付印的前一天下午,版面急需一张赵秀兰大娘居住的小屋的照片,报社给他打电话说明这一情况,他接电话后的两个小时,就把照片底片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与陈瑞苗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新闻大学》上期发表的陈瑞苗同志的文章——《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提出商榷。陈文中“对新闻价值的哲学思考”一段,涉及到新闻和新闻价值的定义问题,我想谈谈由此“思考”引起的思考。首先是新闻的定义问题,陈文列举了现在见之于一些论著中的四种表述:1、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六月间,我们就如何正确对待群众通过报纸进行批评的问题,抓住典型组织了一次集中的宣传。先在5月25日头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题为《请看:一封批评信的波折》的报道。接着,发表了21封来自本市和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摘要和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陈沂同志的文章,对报道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议论。6月24日,我们又发表了有关当事人和部分领导干部的座谈会纪要,反映了与会者从这次宣传中受到的教育和体会;同时发表了题为《我们需要这样的批评》的评论员文章,对这次宣传作了总结。广大读者普遍反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们在新闻工作中紧紧围绕改革这个主旋律组织报道,努力使报纸可信可亲,入耳入心,以期达到帮助读者增强改革意识、明确改革性质、坚定改革信心、加快改革步伐的目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群众议论的“热点”。赵紫阳同志在谈到“有的同志抱怨文章没有人读”的时候说,“总的说,这个问题,不能埋怨读者”,倒是值得我们“反躬自省,从主题、内容到材料、论证,乃至语言、篇幅,都要研究一番,看看到底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日报近两个多月在要闻版上连续发表15篇报道,反映城里人把闲置电脑捐送山乡学校。去年 12月 10日题为《山乡孩子盼电脑》的消息说,京郊山区的许多孩子至今还没有见过电脑。配发评论呼吁:大家都尽可能捐出闲置的电话,帮助贫困乡镇学校尽早建起电脑教室。报纸还发表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教委、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等16家单位关于开展"捐电脑下乡活动的倡议书"。 今年1月14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捐赠的北京市第一个"电脑教室"在群山环抱的密云疃里中学建立了。这一消息发表后,一些读者争着把闲置的电脑送到该报社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