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叶圣陶说:"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纵观当前小学生的写作现状,很多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作文或无内容可写,或形式老套,或胡编乱造,应付了事,完全缺乏小学生作文所应表现的纯真与自然。作文理当来源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树立生活化教学原则,让小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从而提高表达能力。本文将从小学生作文现状、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内涵和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思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98):51-52
在古代的教育中,古人就十分重视写作教学,写作也一直是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现在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写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写作本领也不断提高。但对于年龄尚幼,经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说,作文有时候是困难且复杂的。再加之小学生缺乏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欣赏的眼光,更难以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在农村小学中努力开展体验式的作文教学有利于解决这一弊病。文章首先将阐述体验式作文的相关概念,然后分别对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最后详细分析如何开展乡村生活体验式小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贯穿着语文教学的始终。但是小学生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写,原因就是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有限,对校园生活缺乏感悟,没有很好的素材来源来支持写作。写作来源于生活,想要挖掘写作内容,就要启发小学生探索自然和领悟生活的能力,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素材积累做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小学生普遍出现害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的现象,因为他们找不到写作素材。每每单元作文时,学生作文内容普遍非常单一,没有什么情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体验缺乏,没有什么好描述的事情。要知道小学生写作的主要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只有在作文教学时,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作文教学课堂中,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一线的小语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5.
李明军 《甘肃教育》2020,(4):114-114
作文生活化教学是指立足特定的生活大环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将真实生活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作文生活化教学突出小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性,激发小学生写作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小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允许学生去观察生活现象、农村新气象,让作文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将各个写作环节有机衔接起来,让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认知、感悟和反思生活,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小就需要培养作文的写作能力,通过老师源源不断的教导,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一般作文都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感悟,然而现在小学生的虚假作文太多,作文内容都偏离生活,缺乏学生日常的真实情感,造成学生作文能力得不到提升,也说明了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时间太短,不能充分认识生活,缺少生活的乐趣,以致于写下的作文没有感染力。对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对小学生生活化作文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忠莲 《考试周刊》2011,(47):59-61
小学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小学生写作文模仿抄袭成风,缺乏真情实感。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正确认识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即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生活的物化,两者之间转化的载体便是学生。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构建作文教学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8.
“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的现象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不是因为缺少生活体验,而是缺乏对生活经验的提炼,以及写作的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好。何谓作文?一是作动词用的“写文章”;其二是作名词用的“学生练习写作”。事实上作文是创作成文,是一个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体,有动词名词的双重含义。创作是过程,成文是结果。既然作文是个具体的创作过程,有必要对创作源泉,创作手段作简要分析。作文的前提就是要能从生活中提炼出可以为写作所利用的大量的素材。小学生作文的源头之一便是社会生活,成功的习作离不…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打好写作基础,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小学生作文写作习惯养成中普遍存在写作积极性不高、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缺乏等问题,本文就此分析影响小学生写作习惯养成的原因,并制定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礼云 《双语学习》2007,(7M):20-21,23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具有极其丰富的潜在的创造性因素。但是由于受到应试现象的影响,小学生的写作热情不高,作文缺乏个性,作文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套话、假话连篇。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的日后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难点内容,且因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语文写作缺乏兴趣,所以部分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时会出现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未能重视构思作文内容,缺失逻辑性与可读性,往往是为完成教师的写作任务而进行写作,缺乏在写作期间的能动性。所以,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积极探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分析为出发点,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积极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所感受到的情况来看,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关键是缺乏作文写作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把作文当成一种乐趣,这样,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和写作水平就会提高。1.作文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文学巨匠巴金说得好:“我的写作来源于社会生活,生活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作家巴金一语道出了作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许多小学生对作…  相似文献   

13.
刘茂荣 《考试周刊》2013,(99):62-62
情境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核心,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学生才能够从自身挖掘出真情实感,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近年来.小学作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教师作文教学的盲目和随意、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散漫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接触面窄,对写作文的抵触情绪等都加大了写作文的难度。如何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创设写作情境,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是小学情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和写作能力,常常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要帮助小学生在作文中敢说、会说、会写,就要强化阅读,同时点燃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过想象作文,让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关于想象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他们想象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赟 《考试周刊》2013,(83):54-5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孩子们把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在,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存在语言乏味、情感虚假、内容抄袭的弊病.究其根源,主要是孩子们的写作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孩子们的写作回归生活,希望通过充实孩子们生活,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和思考,使孩子们的作文具有生命的灵性,从而全面提高孩子们的作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可是,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据调查:90%的学生正在为写作没有原料而苦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可是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李严 《中学生电脑》2011,(10):77-77
审视当前小学生作文,在浓重的“应试”色彩中。作文将他人的事例移花接木式的有之:内容干瘪说假话、空话、大话的有之:情感苍白,虚情矫情的比比皆是。致使作文远离生活,缺乏感悟,缺乏真情。如何引导学生迈进写作的这块沃土,在写作中健康成长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不但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使小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推动学生内化语文知识,成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但是,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乏.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巧妙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彼此畅谈生活中的奇闻趣事,运用教学生活化的手段,促使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并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作文真难!”这是小学生的普遍反映。作文到底难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小学生作文之所以这么“难”,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二是写作素材平时积累不足。为此,笔者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0.
吴蓉瑾 《中国德育》2006,1(9):69-71
一、基本理念:“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通常是“教师命题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容易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害怕作文,作文脱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写作应有感而发,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小学生往往不会挖掘身边题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小学生情绪晴雨表”(以下简称“晴雨表”)是我结合我校情感教育办学特色而设计的一种写作教学新样式。其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阴晴雨雪”、点滴小事,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晴雨表”将写作定位于“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作文的文字技巧和表达形式,而是学生是否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师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是对文本的评改,还是师生之间真情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小学生作文,更在于教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