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方面深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理解自然世界的一种方法论,从秦汉的"模山范水"到明清的"一勺代水,一拳拟山",中国古典园林客观地反映了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同时也蕴含了道家朴素自然观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2.
巴蜀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中国古典园林,受共同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它们在造园要素和空间构成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园林风格都属于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思想不同,巴蜀园林与扬州园林又存在本质区别。本文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从根源上更为深入地分析巴蜀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崇尚归隐自然山水的隐逸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园林艺术大多数与山水有关,源于造园者的指导思想;因为无论古代帝王或者文人臣子,他们的特使身份和社会角色使得他们归隐山林的人屈指可数,而对于自然山水的仰慕和追求便迁移到园林的建造中去,而构筑园林时无不受到中国山水画诸如立意,构图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园林翻译为世界了解中国园林、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平衡为译者带来了挑战。生态翻译学认为,为了实现译文在译语环境的生存,必须对译语环境进行“补建”。该理论为园林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世界遗产城市·苏州》一书中苏州古典园林介绍部分的英译为例,具体探讨园林翻译中译语生态环境“补建”问题,为园林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中,神话传说、小说、诗歌、赋等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很大,在绘画艺术中,山水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尤其突出,它们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丰富造园匠师的想象,开阔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造园实践提供艺术技巧和模仿的蓝图。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对当前我国园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海派园林蕴含着驳杂多彩、多元复合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浓厚的江南园林文化的产物,也是地域文化与异域文化兼容并蓄的载体,传统哲学思想、西方造园特征对海派园林的造园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上海豫园为例,通过空间理景分析海派园林造园的传承与创新之路,冀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视野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之一,同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终极意境,它在这块壶中天地中获得了更加多元的意义与更加宽广的表现空间。它强调天人相通、天人相融、天人相齐,使园林从物质空间上升为精神空间,成为万千欲求独善其身的文人墨客精神和情思的栖息之所,使得他们的精神生命在这块纳天地于一壶的灵境中得以自由地呼吸。此外,其中蕴涵的"纯任自然"的价值观及其天才般的环保思想也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自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它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作为园林艺术所根植的物质基础,园林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生物等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差别使几大园林体系在诞生时,就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从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的对比中即可看出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具有较高的园艺技能和园林艺术修养,是孙悟空比较显著的一项才能,是《西游记》中多处明白描写到的,如求学期间受过园艺技术方面的训练,掌管过蟠桃园,有过重建花果山这样营造大型园林的实践,酷爱欣赏自然山水和各类园林等.孙悟空被赋予该种修养,实质上承载的是作者本人对于自然山水和园林的欣赏和热爱,折射了中国古典园林在明代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征.《西游记》主要通过孙悟空的视角,描写了各种形式的中国古典园林,并以古典园林为原型,构筑了以天宫、佛境、龙宫、仙山等所构成的独特而奇异的魔幻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建筑、植物等组成的,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园林景象空间的影响很大,园林中因有了精巧、典雅的园林建筑的点染而更加优美,更适合人们游玩、观赏。园林建筑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造园的成功与否,同时园林建筑的多少、大小、式样、色彩等处理,对园林风格有很大影响。避暑山庄作为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5.64km2,有近10km蜿蜒曲折的宫墙和120余组园林建筑。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建造的一个大型宫苑,清朝帝王进行了精心尽力营构,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历时8…  相似文献   

1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文物旅游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在造园和建筑上,综合运用多种传统技艺,博采汉、藏等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典园林与寺庙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古典园林与建筑宝库中的不朽篇章,具有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天然民族文化宫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建设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不同品种、不同体量的植物,以及其季相变化、层次的错落等手段,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布局更加合理,生态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掇山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扬州因其贯通南北的水陆交通条件,掇山置石艺术融合了江南掇山的灵秀和北方筑石的刚劲。扬州园林的掇山置石在创作和构筑中处处体现了文人隐逸思想所宣扬的自然美,加之扬州地域经济、文化、民俗的共同影响,以"神形兼备,宛若天成"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园林掇山置石艺术的最高代表。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分法及其至唐合流的说法使诗歌分类陷入困境,忽略了唐代造园产业兴盛的事实,遮蔽了以描写园林生活为内容的大量作品,因而有必要引入园林诗概念。园林诗作为一种独立于山水诗、田园诗又与其有交叉关系的诗歌类型,有着自己的特点。唐代园林诗不仅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人生活与心态、有助于认识唐代园林文化,并对后代园林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园林文化是一种取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园林文化更是其中典范。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不断的修缮,园林景观又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园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肩负着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任。然而其传播的成功与否,仍需观察。本文将通过对比木渎古镇多个园林景点的中英文介绍,分析其译文翻译准确与否,以小见大,讨论中国园林文化对外传播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园林艺术融入了过多的西方园林的设计,失去了中国园林独有的神韵.设计者为了满足大众的喜好,会融入很多元素,而这些元素有些并不适合中国园林.根据现阶段的基本情况,重新审视园林艺术,新中式园林景观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人喜好水墨画、浅绛山水,擅长文人画,因此在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中,处处呈现出清淡雅致、朴素自然的诗画意境.中国皇室青睐院体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因此在中国皇家园林中无不体现出严谨精细、富丽堂皇的尊贵气派.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园林的独特景观,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人们经常游园林、赏美景、陶情操,而书画墨迹作为古典园林必具有的造园要素,游园时更得用心品味。匾额楹联的题写,从设计、筑山、叠石、理水时都作为园林的"精髓"、"点睛"之笔营造。根据楹联匾额书写的内容分:有的"书景"、有的"书情"、有的"书趣"、有的"书志"、有的"书境"、有的"书德"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社会私人小别墅快速发展,私家庭园拥有量越来越大,而园林的设计却极少关注私家庭园的设计。园林坐椅作为庭园中一种重要的设施,它在庭院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者通过其位置、造型、材料、色彩使园林庭园的特点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导游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拓展的实际需要,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林树木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和避暑山庄园林树木资源,通过园林专业学生扮演"植物导游"角色,中文导游专业学生扮演"游客"角色,专业教师和抽选的学生代表担任评委,创新开展"树木之旅"——园林树木导游实境教学改革活动,实践探索了发挥专业特长进行跨专业合作和高职院校的"低成本、高效益"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