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2.
商丘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从语音形式上来说“子”尾有两个变体,即发[tE·]和[nE·];在词语中的作用这方面,“子”尾也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即“子”尾附加在名词后面、形容词后面、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商丘方言中也有“儿”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是其他成分的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的韵母合成儿化韵母。但在商丘方言当中词汇多带“子”尾,故儿化韵较少。  相似文献   

3.
方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给方言英译也带了难题。为了促进方言英译和传播,本文以汤若杰(Thompson, Roger R)的《寻乌调查》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借助NVivo质性研究软件,探析其中客家方言“子”尾名词英译信息对等与缺失。为了实现“子”尾名词英译的信息对等,译者应首先分析汉语“子”尾的功能,才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其蕴含的信息,进一步实现语义和文化信息对等。研究发现,《寻乌调查》英译本中关于“子”尾词的英译绝大多数实现了信息对等,让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相同的信息;少部分由于译者汤若杰未能很好地理解到“子”尾功能,导致译文信息存在部分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焦作底层方言的“子”尾,是其方言中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现象,与普通话中“子”尾的存在形式差别很大。焦作底层方言中存在着变韵表“子”尾、“儿”化韵表“子”尾、“子”尾的变读以及名词单字无“子”尾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商丘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汴片,该方言区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个词尾就是“子”尾。它的主要功能是构词别义,可以做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等等的词尾,构成一些新的词语或者赋予已有词语新的意义。文章比较了商丘方言与普通话“子”尾的区别,它们最重要的差别是实际读音的变化,另外在构词上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6.
汉语各方言里都有词尾,但情况不尽相同,方言的个性在这里往往也能得以体现.就宁波方言来看,它的词尾较多,而尤以“头”、“子”尾词最为丰富.“头”、“子”尾词,在普通话和宁波话中都有,但其内部憎形又十分复杂,通过分析比较,可为吴语区人学习普通话词法提供一定的借鉴.《宁波方言中的“头”尾词》一文已发表于《湖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本文专门探讨普通话和宁波话中的“子”尾词.  相似文献   

7.
临泉方言中“子”尾词较之普通话要丰富得多,本文主要描述了其中一种——指人“子”尾词,重点对指人“子”尾词的构成、特点、语义色彩、文化意蕴和发展趋势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子"是枣庄方言中常用的词尾.本文从语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入手,全面分析了词尾"子"在枣庄方言名词、动词后的使用情况.通过与相应的普通话词汇做初步比较,进一步探究了"子"尾词变化,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在方言与普通话迅速融合的今天,亟待进行方言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中没有“唧”尾词。涟源市杨家滩镇方言中“唧”尾使用范围广泛,“唧”既可作名词词尾,也可作形容词、数量词、动词、代词、副词等词尾,“唧”尾的作用丰富,有造词、区别词义、表微小暂短、表情、使确数量变为概数量、舒缓词(语)气、标记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名词动词借用为量词时的作用吴天霞一、名词借用为物量词时的作用1.突出事物的特征例如:“头、尾、口”等名词用作物量词时,与数词搭配修饰限制名词,构成“一头牛”、“两尾鱼”、”三口人”等名词短语。“头、尾、口”等名词借用为物量词,既表明人或事物的单位,又...  相似文献   

11.
核心具有向结构体渗透范畴特征的属性。汉语词缀"-子、-儿、-头"具有构词平面的名词化作用,后附成分"的"也具有改变词类的作用,从核心理论来看,实际上就是因为它们是所在结构的核心。汉语也存在词与短语的转类现象,即在不改变形式的情况下出现范畴的改变。词的转类使词的词类发生变化;短语的转类一般不会造成词类的改变,所以处于主宾语位置与定中结构中心语位置的动词形容词仍旧为动词形容词。转类是由零词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名词后缀"子"的用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考察"子"由实词演变为类化成分和后缀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语法性质是具有名词化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汉语名词后缀"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组词能力非常强的名词后缀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性"用法的不断丰富,"性"作为名词性和区别词性后缀在理论上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从句法结构上看,有些带"性"词接受了程度副词的修饰;从语义上讲,这些带"性"词具有明显的程度义。由此我们得出"性"也是形容词性后缀。"性"词缀在这三大词类之间的功能游移,一方面是其自身的语素义决定的,另一方面由名词、区别词、形容词这三大词类在连续统上的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绩溪方言中的虚语素“头“,指出虚语素“头“既可作为词缀存在,又可作为语尾存在.并分析了其他的语尾“头“,以期能加深了解汉语方言中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对《论语》中的“为”字做了穷尽性统计,得出全书“为”字有170个,约占全书总字数的0.8%。其中以动词用法为主,共有123例,约占“为”字总数的72.4%。“为”作名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例子为数很少,其中名词、助词仅各一见。  相似文献   

16.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原本不是一个被语法学界完全认可的语法组合,然而在当代口语及书面语中,“程度副词 名词”组合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可见,“程度副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一类名词与程度副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词组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构词方法。东安石期土话中的词组“咑”可从类别、功能及与普通话词的对应三方面进行分析。类别上,“咑”尾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量词词尾;双音节“咑”尾词与普通话词之间有六种对应关系;功能上,“咑”尾不仅是一个构词的后缀,而且它具有附加性的词汇意义及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甚至副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化”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动词,但不排除为形容词甚至是区别词,而其整体意义与词根“X”的联系也有很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说“级”     
本文详细描述了“级”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位置和用法,认为“级”主要是用作名语素、量词、区别词后缀。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带“儿”尾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动词重叠后“儿”尾现象更见特色。本文分析了十三种形式,有单音节的动词重叠,也有双音节的动词重叠,还有双音节和单音节结合的动词重叠,其中尤以单音节的数量为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更具特点;动词重叠带“儿”尾的语法作用,与一般动词重叠的语法作用也有差别,即前者没有带宾语的,而后者带宾语常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