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期刊社在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出版编辑能力是期刊社的核心,数字出版是信息传播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出版中密切结合了数字技术,也是期刊社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探究编辑能力的概念,分析如何实现全媒体发展背景下传统期刊社中编辑能力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将给期刊行业带来全方位的变化。应在发展战略上对数字期刊与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考虑,加大行政与市场的调节力度,通过建立数字期刊主导的数字期刊联盟、推行学术期刊托管机制、统一数字期刊编辑出版平台、实行学术期刊编辑业务集约化运作等改革措施,创新数字期刊与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体制,提升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期刊的出版方式和营销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很多传统期刊借力数字技术向网络在线、数据库、开放存取等领域发展.文章从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和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国内期刊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数字出版技术要点及专业出版社编辑工作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法。【方法】文章以数字出版技术的内涵为切入点,逐渐引出推行数字出版技术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专业出版社编辑工作在创新发展中,实施数字化转型属于合乎时宜的改革方向,进而映射数字出版技术的实效作用。【结果】经过对内涵、意义的总结分析,整理出高新数字技术、确认出版标准版权、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丰富编辑作品内容等数字化转型路径。【结论】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是出版业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依托四项数字化转型路径,可在数字化融合发展中助力专业出版社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15家民族出版社关于数字出版的技术理念以及民族出版的数字化转型问题,指出我国民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实践中存在着软件短板、人才瓶颈、平台建设不符合民族出版需求等诸多不足,认为各民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理念差异较大,理念制约数字出版实践发展的现象十分明显.基于调研结果与理论分析,从外部制度创新、技术攻关和公共服务3个层面提出民族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对策,即在合理范围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先解决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问题,以及建设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民族数字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15家民族类出版社关于数字出版的技术理念以及民族出版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认为民族类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实践存在软件短板、人才瓶颈、平台建设不符合民族出版需求等诸多不足.各民族类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理念差异较大,理念制约数字出版实践发展的现象十分明显.基于调研结果与理论分析,从外部制度创新、技术关和公共服务三个层面,提出民族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对策,即在合理范围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先解决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问题以及建设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民族数字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7.
王郑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81-183
我国少儿期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超过了260种,但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期刊非常稀少.这与我国少儿期刊的编辑理念和经营模式具有很大关系.在数字化时代,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根据数字时代的特色来制定少儿期刊的发展策略,利用数字技术来促进少儿期刊的发展是数字化时代少儿期刊的必行之事.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也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出版转型期,无论是期刊的内容和形式,还是发行和服务机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报编辑要及时掌握出版界的最新动态,勇于打破陈旧观念和技术上的障碍,在数字信息的搜集整合、开放办刊、切合实用等方面体现出创新的意识,最终使学报的数字化出版顺利转型,真正为学术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9.
期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期刊发展的主导性趋势.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数字阅读影响力国内期刊TOP100排行榜和国内期刊阅读文章TOP100排行榜,从两个纬度展示了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很多趋势和特征,如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期刊更受欢迎,阅读主题细分、用户分层已成期刊数字化阅读的趋势,以及阅读内容创作时间呈现就近性特征等.这些趋势和特征,既是未来期刊数字化转型内容生产的重心,也是未来期刊内容生产再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龙源期刊网是我国人文大众期刊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库和知识库服务平台之一,在推动引领我国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经数年的龙源数字阅读影响力TOP100榜单基于数字网络传播理念,从不同维度展示了我国人文大众期刊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个榜单在不断地调适、修订和完善,逐步扩展评价领域,增加评价尺度,逐渐向着揭示期刊数字化发展影响因子、呈现大众期刊数字化转型规律的方向发展.笔者从数字转型、全民阅读和中外互融三个方面来分析2017年龙源期刊TOP100榜单,以期为我国期刊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数字化期刊向数字期刊的过渡阶段,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加入数据库、自建门户网站和开发专业APP等多样化的转型路径.面对数字化盈利模式不明确、体制机制限制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学术期刊应坚持学术质量为王,创新学术期刊产品形式,并顺应移动化大趋势,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同时布局全媒体,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最终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阅读正向着数字化转变,数字出版已经是大趋势,传统的期刊编辑应顺应数字化转型潮流,做出适当调整,明确转型中自身职能的"变"与"不变"。期刊编辑应改变编辑加工思路,多样化策划、个性化定制版本,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学习新技能迎接挑战,掌握多媒体的运用、提升内容精编能力和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月11日,以"推进期刊改革,深化期刊经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举办。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新形势下期刊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化期刊改革、如何推进期刊数字化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面对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期刊业只有持续进行改革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数字化""转型"等成为此次年会的高频词。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的发展、创新推动了我国出版产业的转型.对期刊而言,由于受众的特殊性,其服务模式、营销策略、盈利模式也不同于其他出版物.本文从期刊出版的机制创新、产业链构建、盈利模式创新以及出版流程优化等方面,探究数字出版时代我国期刊如何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数字出版的新情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数字出版 经历了"电子出版"、"网络出版"、"跨媒体出版"等概念,新型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科技对于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新发展,最终可以用"数字出版"来概括.1.数字出版的内涵与外延"数字出版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①在这个大范畴下涵盖了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手机出版、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等多种业务样态.  相似文献   

16.
新文科建设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战略选择,助力新文科建设是社科期刊编辑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新文科建设引发的价值理念转向、知识结构转型和传播方式重塑为社科期刊编辑能力建设提供了新导向,主要体现在价值维度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价值遵循、知识维度以交叉融合为导向的知识生产、工具维度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传播运营三个方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社科期刊编辑应深化守正创新理念、拓展交叉融合知识、增强数字协同能力,通过激励驱动唤醒自主性、制度带动确保长效性、培训推动增强有效性促进社科期刊编辑核心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科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途径有2种:原生数字期刊和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我们认为后者更能发挥传统期刊内容的优势,将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主力军。分析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特征和必然性,并以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为例,介绍优先数字出版、独家出版等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数字技术颠覆了城市阅读空间的传统价值创造逻辑,文章基于价值创造的分析,指出城市阅读空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包括边界扩展、社群化和价值网络,并提出数字化转型下城市阅读空间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及生态系统建设,完善城市阅读空间体验,打造"空间+社群+多元化业务"的运作模式,以及构建城市阅读文化生态圈.  相似文献   

19.
文摘类期刊在我国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不少文摘类期刊受到较大冲击,市场日益萎靡,文摘类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融合发展变得尤为迫切.文摘类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面临定位之困、版权之困、盈收之困和技术之困等,亟须找到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产值首度超越传统书业始,传统出版社的业态创新便刻不容缓了.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必须解决编辑理念革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独立完善技术、作者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