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劳动教育的生成逻辑,然后从个人之维、社会之维、国家之维分析了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最后提出了高校劳动教育的优化方略,包括革新劳动教育理念、创新劳动教育实践、鼎新劳动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当前部分高校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劳动情感淡薄、劳动技能欠缺,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以习近平劳动教育观为指引,以解决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从劳动价值观引领、育人理念创新、劳动课程体系完善和劳动实践效能发挥等方面,提出改进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成为热点。根据国家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总体目标,地方高校应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分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具有可行性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在劳动教育中要努力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真正在劳动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得教育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遵循价值从重复性向创造性转化、形式从人体劳动向智慧劳动转化,以及评价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化等方向。但高校劳动教育也面临劳动理念淡化导致学生劳动热情减弱、人工智能挤占传统劳动教育的时间、技术至上理念异化劳动教育的本质,以及劳动教育的场域逐渐狭窄化等问题。为了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劳动教育需要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整合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以人工智能技术实践指导劳动教育等层面着手,以培养出综合型、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高校"大思政"理念,以劳动课教育实践为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和劳动课协同育人,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当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也利于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设立劳动课程的必要性,明晰了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思路,以期...  相似文献   

6.
马慧 《林区教学》2023,(3):96-99
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环节。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要在明晰其理论基础前提下,从理念、制度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即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系统建构劳动教育的育人体系,积极搭建劳动教育的平台载体,全面提升高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日本劳动教育的演进历程,总结日本劳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不足,可从中得到对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启示.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可以借鉴日本劳动教育的优秀经验,把课堂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积极支持劳动教育.同时,我国应从日本劳动教育缺少科学劳动观指引和人性关怀的不足中吸取教训,在科学劳动观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劳动教育.此外,还应充分考虑中日两国在国情与教育理念上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党在劳动教育中的领导作用,推动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劳模精神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深刻的思想意蕴、丰富的实践价值,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提供鲜活教育资源。分析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破解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探究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大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9.
自2020年以来,高校劳动教育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相关社会实践及学术研究活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现有研究也发现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不足是政策落地过程中的普遍问题,阻碍着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梳理相关政策精神的落地情况及具体实施中的困境,从“三全育人”工作理念的视角,探索高校劳动教育中观体系构建路径,通过思辨研究,发现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具有理论可能性和现实操作性。从全员协同、全过程融通、全方位集成的视角,劳动教育中观体系可从统筹规划、主体协同、多元集成、纵向贯通、优化评价等五个维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课程实践相结合,以北京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劳动实践为依托,分析大学生面对劳动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通过理论、实践和数据分析,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劳动教育现状问题,从制度、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劳动教育多点性和连续性方面提出实践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价值感,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刻认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对于领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价值意蕴、推动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新时代劳动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泛化、劳动实践体验吸引力不足、推进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高校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需要构建多元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丰富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和项目资源,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然后分析了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最后提出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高校劳动教育机制化、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促进高校劳动教育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劳动教育更强调社会性劳动实践,其所面临的社会风险更高,迫切需要更加全面的劳动保护,我国劳动法律体系难以有效应对这一保护需求。应当革新劳动法理念,扩大劳动法保护范围,将高校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纳入劳动法的规制范围,有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劳动保护制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14.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高校"实践育人"理念是对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知行统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分析这些传统文化渊源,对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落实劳动育人目标需要高校回答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高校应秉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聚焦劳动教育的价值本源,坚持“五育并举”,挖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是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实践育人的表现,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条件。新时代环境下,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机融合在育人环节具有突出优势。时代的发展趋势要求二者有机融合发展,但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困境,二者融合仍具有挑战。文章认为高校可以从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拓展实践场所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融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顶层设计与多元协同并立的劳动教育宏观生态实施策略和显性劳动教育与隐性劳动教育并重的高校劳动教育微观生态实施路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劳动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于高校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内容、劳动关系、劳动组织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呈现出劳动变革的多维图景。智能技术革新与价值理念变革给劳动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技术升级消解劳动价值认同、智能变革造成劳动教育内容窄化与扩容的矛盾、身体离场弱化教育实践效果等挑战。智能时代劳动变革引发劳动技能结构调整、劳动内容产生质变、劳动存在价值亟待深度挖掘,劳动教育需在相关层面调整转向。应对智能时代劳动变革的新特征,劳动教育需体现价值导向之新、教育内容形态之新、教育实践方式之新,以推动未来劳动教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并初见成效,在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然而,高校劳动教育仍然面临高校内部尚未形成完整教育体系、高校外部相关主体协同乏力等诸多困境。为此,构建“多主体双循环”劳动教育模式,即高校内部劳动教育的“三维联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文化型塑)内循环和外部劳动教育的“五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国家)外循环,多主体双循环融通协同,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劳动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促进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源自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四个层面。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针对性不强、家庭劳动价值观理念缺失、社会环境复杂等等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困境。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民办高校应结合学生特点与办学特色,以“五育融合”思想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教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